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585

分节阅读 58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在望远镜的帮助下,在没有遮挡的平原上面,高度几乎代表着观测范围的提升,这个只有300多米高的小山,位置非常好,特别是对于官道这里,几乎一览无遗,也就是说,可以看到最少50里之外。

这已经是非常远的距离了,在战争时候,一些精确控制的夜不收,他们控制的范围,也是在这个区域之中,现在,只要一个高倍度的望远镜的。

用望远镜再三的确认,特别是从上面,辨别出了属于辽军明显的服饰特点之后,侦察兵迅速的汇报。

在没有无线电,没有远距离对讲设施的时候,能够做到的,也就是信号。

类似的信号,曾经在长城上面使用过,也在庞大的帝国之中使用,白天用狼烟,夜晚用烽火台,借助着视力,可以在短时间,传送几十里之外,只要有固定的一些信号,可以传递一些的简单的东西,这也就是古代,最为快捷的报讯方式。

比如说发现游牧民族的攻击,一根狼烟是1万人,三根狼烟就是3万人,等等简单的讯息,可以让中枢尽可能早的掌握这虚况。

没有望远镜的时候,这样的远距离传送,只能够传送简单的消息,必须是烽火,狼烟这种,在远距离就能够辨别的清楚的。

可是有了望远镜之后,只要是在白天,就可以远距离的传送,并且相当的清楚。

比如现在,当侦查员发现有辽骑到达,在认真的观察清楚之后,就可以告知身后的信息员,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信息员会用旗语告知总部,到底发现了什么。

旗子挥动的不同方位,动作,可以代表了大量的信息,最终,形成一条比较完整的话。

当旗子连续的挥动了两三次,并且得到了对面的回应之后,信息员这才停下来,此时,快马奔腾的辽骑不过是走了几百米。

50里的范围,就算是对快马奔腾来说,也需要一两刻钟的时间,这对于早已经准备完毕的山海关部队,这个时间足够了。

1000多位长弓手,迅速的到达了棱堡的上方,他们是目前棱堡全部的长弓手的,而仅有的一些马和侦查力量,也同时做好了准备。

长弓的长处是防御作战,他可以在敌人攻击棱堡的时候,起到很强的防御作用,可是追击就不太擅长了,真的当辽骑逃出了射程,他们就只能够干看着。

在整个计划之中,山海关还有其他的几个关卡,他们的主要作用,就是挡在关口,两侧都是如此,这些辽骑不知道是干什么,可是只有杀掉才能够延缓被发现。

这些辽骑,是折津府派出来的信使,他们的马更快,也更加加紧,所以跑的比较快,可是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在山海关这里有敌人。

因为角度的关系,他们要到15里左右,才会看到山海关前面竖起的高大建筑,可是就算是看到了,他们也没有意识到,这是敌人。

开玩笑的,敌后作战,还是跑到敌后建设固定的防御工事,这就算是在几百年后的,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都很少,更别说北宋这个时代的,连上层指挥作战的将军,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更别说这些底层传讯的信使,他们之中,有一部分,连字都不认识。

宋军严格的按照纪律,全部都躲在了视线之外,棱堡独特的造型,让他们稍稍的趴下,就可以遮挡住自身,棱堡直上直下的结构,再加上内敛,一丝一毫的杀机都没有显现,辽骑居然没有停留,直接的冲过去。

在辽骑看来,这个似乎是四个建筑物,而在中间,没有什么遮挡,他们可以快速的通过。

实际上,就算是没有遮挡,四个棱堡也巧妙的布局的,要想通过这里,不是直接冲出去,而是需要绕行,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暴露在棱堡的攻击前面,更长的时间。

一方有心,一方无算,最终的结果当然是必然的,甚至连有限的骑兵都没有动用,制动用了4个百人方阵,不足半盏茶的时间,一共9个信使,就被射杀在了棱堡之下。

清理战场,打扫痕迹,因为有侦查力量的存在,他们不担心,有辽骑跑到近处,只要把这里给清理一番,就又可以充当陷阱。

开张了之后,之后,陆陆续续的有辽骑过来,从下午到晚上,差不多干掉了四五十位,到了夜间,因为没有夜间成像和夜视镜,没办法看远,而且禁军他们也不是丁海军,他们夜盲症的比例还是有的,还不少,所以,就没有再动手。

不过,在关卡之间的通道上面,他们还是布置了一些陷阱,铁丝,还真别说,真的起到了作用,第二天,他们在陷阱和铁丝找到了8具尸体,活捉了4个。

山海关,这是从折津府到中京最近的路之一,所以派出来的人员,大部分都是从这里经过,也有从另外的两个地方经过的,可是无一例外,全部都被干掉,派出去的100个信使,没有一个通过了关卡,几乎都被干掉了,只剩下几个漏。

他们是幸运的看到了,那些通过的人,最终的惨状,犹豫之后,就退了回来,不选择关卡通过,而是选择了翻山。

山海关这里,在明朝时期,是最重要的关口,满清何等的强悍,在明朝九边颓废的时候,都只能够绕道关口,从山西入关,可想而知这里的防御强度。

再放弃了关口,选择爬山之后,他们也就没有了威胁了,单凭脚的话,绵绵的山脉,都会耗费大量的时间。

最终100位信使,抵达中京的,一共有5个人,可是最早的一个人,是在30天之后抵达中京的,他是很幸运,碰到了在部队服役的同乡,这才通过部队的渠道,逐级上报,并且获得了一匹马,其他的几个,倒霉一点的,被当做逃兵,被干掉了,还有一个,在三个月之后,这才抵达。

阻截了信息,代表着对于折津府的围困的实际上进行的,此时此刻,守卫在折津府的契丹贵族,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他为了保险,派出的100多位信使,在山海关的附近,就被阻挡了,几乎没有越过的,他所希望的援军,最少在一个月之内,是不可能的。

折津府城下,守将远远看着,在距离折津府差不多3里的地方北宋兴建的大营,因为有了各种工具,还有水泥这样的存在,构筑大营的速度非常快,在基本的钢铁构成了大营的骨干之后,剩下的就是简单的填充。

而在下面,一条长长的地道也开始挖掘,3里虽然有些远,却比较的安全,最少说最初的时候,不必会被辽军发现。

此时此刻,还没有彻底的控制折津府,后续的兵力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