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85(1 / 2)
d种器械也更多,这也是守军的底气所在,有这样的坚城,就算是北宋攻击到附近,也可以收下去。
距离城外20多里,狄青在一个稍稍高的土包上面,看了一下折津府的情况,望远镜就是一个好东西,可以距离很远看的清清楚楚。
以往,要调查折津府到底发生了什么,必须要到近处,说不定遇到埋伏,说不定会遭遇到袭击。
可是现在,只要在20里,甚至是30里之外,就可以清清楚楚的把折津府的一切都给看的清清楚楚,这样利器,对于战争的作用是巨大的。
折津府的城门紧闭,城头上面,也已经是戒备森严,虽然还没有看的很清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对方已经得到了消息。
“立刻停下来,安营扎寨”在狄青下达了命令之后,迅速通过传令兵传送给了各个部队的统帅,然后4万大军,迅速的安营扎寨。
如果说,折津府没有防备,狄青或许会派人,去试探一下,进行攻击,现在折津府都有了防备,当然不能这么冒失了。
长弓跟炸药的组合,从理论上,是可以攻破任何的城池的,可是依次为仰仗,胡乱的进行攻击,那也会出乱子的。
之前对涿州的攻击,那是杀鸡用牛刀,一共就500人的正兵,还守一个破城池,5万人压也压死了,直接堵住四方,团团围住,然后进行攻击。
可是折津府不一样,他的整个周长,比起大名府都不遑多让,这么庞大城,4万大军根本无法完全的围困住。
再说了,城里面围困的不是别的,那是辽军啊,哪怕南京在辽国四京之中,是不怎么重要的一个,他也是京城之一啊,这里的守军,就算是比不得铁林军这样的强军,也绝对是一流的。
15万辽国精锐骑兵,这是什么概念,只要狄青想要分散包围,哪怕一个城门留下1万人,也挡不住这样的军队的冲击。
狄青的计划很简单,首先,在其中一侧驻扎,最多分成两个部分,开始修建大营,当营垒牢固了之后,再驻扎少量的守军,占据其他大营。
这样的做法,也就是后世曾国藩的做法,结硬寨,打呆仗。
别管最终战果如何,把营垒建设牢固了,首先就立于不败之地。
这样的方法,实际上是大部分文臣掌握的方法,无论是宋朝,还是明朝,在防范边患的时候,都会修建大量的城市,以防备无孔不入的游牧骑兵。
这样的方法也不是不好,通过营垒,把农耕民族的优势发挥出来,避免野战,用城市进行消耗,分割,让游牧民族按照农耕民族的方法让来战斗,这等于是以强凛弱,这种情况之下,很容易就取得胜利的。
之所以没办法持续下去,连连的遭受失败,不是因为这个政策不好,而是因为这个政策太费钱了。
吏治,从古到今,就没有多么清明过,一些小的费用,或许严格的吏治之下,不会有人太贪,可是大的资金,特别是这种,关系到生死安危的,没有多少人敢于查问的,那不贪就怪了。
城池的耗费太大,效率不高,再加上四处下手,让十份之中的资金,可能一两份用上了,再加上建城真的是耗费巨大,也就是北宋撑住了,却因为耗费巨大而财政紧张,一旦遇到了一些昏君,直接就出问题了,明朝干脆,就因为这个出现了大问题,连皇帝都没有钱了。
不过狄青并不是那些文官掌权,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在折津府使用这一招,是最佳的选择。
首先,避免了被辽军偷袭,就算是目前的状态,4万军队,如果抱团在一起,辽军根本不敢来,分成两部分,或许辽军敢,可是很大可能是辽军不敢随便的冒险,毕竟对付两万人,最起码要1万人吧,1万人不保险,还要一万多,攻击的只是一个部分,另外一个部分还存在,一旦出现问题,整个折津府就完蛋了。
至于因此,辽军跑掉,这一点,更是不存在的,辽国在心态上对于北宋都是占据了上风,现在北宋都打到折津府了,还拥有15万的大军,不战而逃怎么可能的,放在北宋身上都不可能,又不是边境小城,这是辽国的南京,一旦丢失,整个幽云都会震动。
就这样,狄青在折津府之下,停下了脚步,开始安营扎寨,同样的,开始开挖地道,折津府这样一个庞大的城市,哪怕是失去修缮,可是贸然的攻城,损失也是巨大的,有情报的支持,还有在辽东半岛和山海关的布局,他有足够的时间,只要地道挖通,那么折津府就如同一个熟透的果实一样,任由他来摘下,到时候失去了士气的辽军,战斗力肯定会大大的打一个折扣,那个时候,才是进攻的时候。
最快更新
第六百六十七章不上当
山海关,四座庞大的棱堡,已经竖立起来了,前面的两个稍稍小一点的,只有20米左右的棱堡,早在十几天前,就已经完工了,而现在,最后的两个,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
跟前方的两个不同的是,后面的这两个,是完整版的棱堡,整个的高度在39米左右,不但高度上面增加了接近一倍,就连整个面积,也大了许多。
这是为了压力而兴建的,目前,基本上主体结构已经完成,一些附属的设备,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
因为外围的主体已经完成,又是在战区,不可能开放式的施工,哪怕是这样完整版的棱堡,也会考虑,先把外围的防御设施给弄好了之后,再进行加强。
所以,此时此刻,根本就看不到的施工人员,差不多1200位工人,正在内部紧张施工,而所有的材料和原料,都已经运送进来了,只要再过7天的时间,就差不多可以完成了。
昨天,来自丁海军的商船,带来了最后一批的补给,也带来了一些绝密的消息,北伐即将开始,他们必须做好拦截的准备。
从昨天接到了这个信息开始,整个棱堡上面,就紧张了起来,最少有8组人,分别的在棱堡的巅峰,还有周围的高地,观察周围的一切,防止被偷袭。
这样长时间的监控,是非常枯燥的,可是对于一个侦查人员来说,比起之前好了很多,超高倍数的望远镜,可以让空间缩短,放大10倍,甚至是20倍的影像,可以清晰的看到20,甚至是40里之外,除非到了必须探查的时候,不会随便的派出探马。
本以为,今天,又是一个平静的一天,在山海关一处合适的高地上面观察的侦察兵,突然的看到远方,官道之上,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似乎是七八个快马在奔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