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86(1 / 2)
d有抵达,营垒也没有修建完成,一旦被发现,辽军甚至可以通过其他的城门,调动的骑兵过来进行破坏,那样会产生不必要的伤害。
守将也非常郁闷,底下的宋军明显是准备扎长庄,跟他打消耗战的,到底是什么,给宋军如此大的底气,为什么敢于在辽国腹地这么久,他们发疯了么
以辽国对北宋的优势,哪怕对方宋军明显人多的前提下,守将都没有想过要走,折津府的城墙,还有辽军的战斗力,给了他底气。
只要守住了折津府,这一批宋军,就会成为他的战利品,守将如是的想。
一共分成了两个部分,在各种的机械的帮助下,用了一天半的时间,狄青完成了营垒的修筑,这完全是最高标准的营垒,或许唯一比不过的,就是棱堡了,甚至以前,北宋的府一级的城墙,都未必有这个营垒坚固。
派遣了1000左右的守军,守住了营垒,然后,狄青再一次的分成两个部分,继续构筑营垒。
狄青的所有动作,都是摆在当面的,除了挖掘地道,剩下的,就没有掩饰,守将更加郁闷了,摆明了,宋军是为了打持久战,争取把折津府的围住,可是他为什么这么自信,以辽国骑兵的速度,只要中京得到报讯,肯定会有大军过来,这批宋军再怎么的强悍,也会被围歼在这里。
又过了几天,4个营垒完成了,几乎把折津府围住了一半,接下来,又是新的营垒完成,不过当天的下午,又出现了一点的变化,又是大批的宋军到来。
这部分的宋军,是被狄青放在后面的后续部队,前面的5万人是精锐,是主战部队,他们的马的普及率相当的高,几乎人均一马,有些部分,还有两马或者三马,可是后勤部队就不一样了,他们只有不到15万匹马,这样的比例,在北宋军队之中,已经算高的了,所以这部分的部队,他们的行进速度,也超过了普通的禁军,可是200多里的距离,依然是落后了3天多才抵达。
10万大军云集在折津府的城下,还修筑了4个营地,这就让狄青放心,索性分成了4个部分,一起修筑营垒,把整个折津府的8个城门,8个方向,全部都堵起来。
辽军眼睁睁的看着,4个部分同时开工,却没有什么办法,就目前远远观察的结果,每一个部分都有2万人以上,还有其他部分的呼应。
折津府有15万军队,目前征发了接近2万壮丁,可惜这部分的壮丁,守城还是可以的,出战是不可能的。
满打满算,手中能够动用的兵力,超过5000,却不到1万,或许之前,在狄青立足未稳的时候,可以尝试着进行攻击,可是现在,10万大军盘踞在折津府,他这个时候,任何的举动,都必须要谨慎,一旦出击失败,被对方消耗,哪怕是5000干掉对方一万,对于折津府来说,而言是不可承受的损失。
出兵的念头被打消了,可是心中憋着那股气,却喷不出去的,最关键的是,这都多长时间了,为什么一点消息都没有传来,难道,中京和辽庭真的不知道,宋军都威逼到这个程度了。
狄青当然不会大大咧咧的分成4个部分,建立营垒,其实,在分成4个部分,每一个部分大概有5000精锐,一直都在等待着,一旦辽军出城,他们会上前进行阻挡,并且拖住辽军,在周围的支援之下,围歼他。
可惜辽将太稳重了,并没有上当,这就丧失了削弱对方的机会,不过无所谓,当8个营垒建成,最少4条地道开始挖掘之后,折津府的命运,是已经注定的了。
第六百六十八章绝境的种谔
三关,韩琦的府邸,此时此刻,他正在准备第一封战报,拿下了涿州,还有位于折津府以南的8个州,如果从数字上面说,幽云十六州已经拿下过半,应该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战绩了,可是对于辽国,对于幽云十六州稍稍有了解的,就会知道,幽云幽云,幽州和云州才是关键。
前者就是辽国的南京折津府,后者,则是曾经的山西重镇大同,相对于折津府,大同府更容易一点,可是元昊烧掉了大同府之后,辽国派遣了差不多5万人驻守在那里,加上没有什么土地和财富的关系,拿下那里不是最佳的选择。
折津府啊,这可不是兴庆府能够相比的,这个是中国传统的重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名有号的地方。
以狄青在之前的经历,还有涿州之战表现出来的决断力,拿下应该是不成问题,只不过是伤亡多少。
韩琦的速度很快,工整的小字,在纸张上面流利的书写,忘记说了,这些纸也是来源于定海军。
从赵信进入到定海军开始,定海军已经在方方面面,开始影响整个北宋了,从钢铁,军械,在到普通的产品,似乎赵信有神奇的魔力,任何的东西,落到了定海军的手中,都会质量更好,而且价格更加便宜。
一共用了几页纸,把所有的一切都给讲述的清清楚楚之后,韩琦放下笔,等到墨迹干掉之后,就会派遣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城。
东京汴梁,繁华依旧,似乎因为各种的产品的汇聚,还有东京到应天府的铁路的修建,变的更加的繁华的。
以往,货物的运输,依托于汴河旁边的各种港口,现在又多了一个地方,火车站。
目前,客运列车已经出现,却不是主流,一天只有4班来回,运输的也就是千把号人,可是货运已经开启,而且逐步的攀上高峰。
从最开始,每辆列车之间,需要空出15里,这几乎是一刻钟以上的时间,可是伴随着运输逐步的熟练,特别是对于整体的整合的,目前的距离,已经缩短到了7里。
这个不是极限,从发现问题,到制动刹车,就算是在铁道上面,最多也只是需要23里而已,7里有些太高了。
在一条铁路已经建成的前提下,提升整体的运力,一个是速度,另外一个,就是列车的密集程度,前者因为马的速度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之中,有较大规模的提升,可是后者,提升的可能性很大的。
从15里区间,提升到7里,整个运力提升了一倍,本来就庞大无比的铁路运力,再一次的提升,上升到了重要的程度,只要不是漕运这样,大规模的物资从江南集中的运来,寻常情况下,用铁路,甚至比汴河更加的快捷。
汴河可能承载力更大,比如说,千石的大船,可以轻松的在汴河上面运输,这是铁路无法达成的,可是船每天五六十里的航程,跟铁路千里的航程比起来,差的太远了。
越来越多的物资到来,特别是其中几乎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来自定海军的廉价物资,占据了整个汴梁的市场,不但带来了更加繁盛的商业,同样也降低了东京居民的生活成本,不说别的,就最基本的粮食来说,米的价格最少降低了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