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679

分节阅读 67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毕竟,到了一定的层次,又是在韩琦这么一个宰抚的面前表演的,那些工匠们,不自然的就炫技了,而不是追求效率,看到了韩琦的不满,又重新调整,只是追求一个速度,加工的,也是最少的部分,当然效率提升了。

有些时候,增加人手,也是一个提升效率的方法,多了6个人,在整个工序之中,相当的关键。

最终,效率提升了5成以上,这个结果,不但是韩琦满意,就算是负责木工坊的人,也有些难以相信。

人多了五成,从12个人,变到了18个人,可是要知道,之前的12个人,全部都是木工坊的最好的匠人,他们的数量,就算是在木工坊之中,也只有不到50个人,可是小工和其他的学徒,数量可就多了,最多的学徒,最少有5000人以上。

这个只有50个匠人,还有极少一部分的资深小工能够制作的木质器具,如果按照这个来调配的话,最少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组,同时听说,如果调配合适的话,一个匠人就可以了。

这也就意味着,效率提升了50,甚至不能这样算,一个匠人,加工完所有的步骤,那需要的时间,可是现在时间的12倍,众多人分工合作之下,整体效率提升了十几倍的。

听到了这个结果的,韩琦很高兴,如果这个工作效率提升10被以上,那么整个北宋的工厂效率整体提升5成的话,北宋的财政收入,大概会提升7000万贯左右的,这笔钱真的不小,跟定海军之间的差距,不是小数字能够抹平的,需要慢慢来,不能太着急了,

可是在木器上面取得了收获的时候,转而到其他的产品上面的时候,韩琦有些懵了,从定海军哪里购买的设备,他们只会按照设备的布局和运作来生产,根本无法改动,这就对产能提升有很大的制约,如果说,只是对木器的改变的话,也提升不了多少。

北宋这些年,也不是一点发展都没有的,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之中,也总结除了一些东西,在定海军提供的机器的基础上面,进行了一些的改进,比如说,仿造建设了一些工厂,这些工厂,在整个工厂的领域之中,只是占据了3成,可是这个让韩琦看到了希望,只要这个改变,哪怕只是3成,提升也是3成,那么北宋的财政收入,会在现有的基础上面,再提升好几个档次,比如说,提升1000万,甚至是2000万贯。

可是韩琦的想法是美好的得,现实却是无情的,在小范围还好,一旦到了大范围,比如说,零件很多的前提下,很难一样的。

除非是木器坊的这种,本身就熟悉的工人,不熟悉的工人,每个人的手艺都是差不多的,制作出来的东西,也是似模似样,却组合不到一起。

一个人做的零件,只能够用在自己的物品上面,这是绝对没问题的,一悼一个人做一个,根本组装不到一起来,勉强装起来的,整体的性能,也真的算不上很好。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韩琦找了很多人来了解,甚至一些仿制的人,可是这些人也真的是说不出所以然来,最终,把根找到了木器坊的身上。

木器坊经过了韩琦的提点,开始使用这种方法,并且迅速推向的整个木器坊,短短的时间之中,就发现的,效率提升了很高,却也遇到了同推广一样的问题。

不过木器坊还是找到了解决的方法,那就是经验比较丰富工匠,可以大规模的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具体的原因,还不清楚,但是整个效率来说,没有预想的那样,提升10倍以上的效率,只是提升的五成左右。

对于木器坊这样,拥有数千工匠的大作坊,提升五成左右效率,已经相当的可观了,不但生产的东西,大规模的增加,成本也开始下降。

这个解决方案,有些让韩琦头疼,他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总不能把人集中到一起,先按照原来的方法逐步的熟练,等上三五七年,再采用吧,那个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难不成,是富弼没有学精,或者,这个方法,只能够应用到木器加工上面。可是富弼信中,说了各种的工厂,都是使用这样的技术,这就让韩琦有性茫了。

怎么想,都想不太明白,算下日子的,距离定海军的开国大典,也没有多少天了,在这个时候之中,韩琦没有必要再纠结这个问题,从某种意义上面说,学到了更好,学不到,到了定海军再说,有些话,富弼不好意思问,韩琦可以。

韩琦打定了这个主意,还真别说,真的找到了根源,如果赵信在旁边的话,还真的就能够解决这个让所有北宋工匠,哭死不得其解的的事情。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度量衡。

秦始皇的功绩,不单单是统一天下,更多的是树立了一个大一统的理论,天下统一了,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这个才是关键,同样的语言文字,同样的标准,才能够把整个国家和民族凝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流水线这个技术,看起来很简单,从外人看来,不过是让一个人,专注于加工一个零件,产生更好的效率,所有的机器设备,也是为了加工某一个零件作为辅助的,让效果更好。

在这个技术之中,有一个非常隐秘的地方,知道的,就知道,因为这是流水线技术的核心,标准化,不知道的,就容易忽略。

那就是统一的度量衡,在后世,应该更加细致,称之为标准化,整个流水线,甚至是整个工业区,一切的配套设施,全部都是标准化,任何一个配套的工厂,生产的部件,都可以装在任何一个产品之上,这样才是流水线的根源。

在定海军,初级的工厂,比如街道的制衣厂,可能对于规格方面,不是那么的重视,可是你要是扣子歪到了一边了,也不行啊,一个大体上面的标准是必须的,从各种工具的不同,零件的精密度不同,这个需要有一个标准的尺度。

这个尺度就是衡量流水线的一个关键,超过了一定的标尺,就装不上去了,或者是转上去了的整个的质量不过关,稍稍的使用几天,就会坏掉。

这就是一个比例,在定海军,看起来没有人管这个,可是这个尺度和度量衡的问题,一直都是提前做出来的,在流水线设置的前期,就已经做出来了,在初期运作的时候,还有专门的人来测量,以保证整个标尺的合理,而富弼去看的,都是成熟的,全部都是熟练工人的工厂,这些人千百次的重复一个劳动的前提下,几乎已经熟练到了极点,他就算不用卡尺去测量,也知道东西是否合格,就很自然的,漏掉了这个问题。

这实际上,也是木器坊能够使用这个流水线的根源,木器坊的工匠,全部都是熟练工,他们制作的,又是小东西,这些东西,或许每一个个体都会有差别,可是这个差别不大,因为弓箭也好,弩箭也好,太过离谱的话,是会出现废品的。

在长期的工作之中,这些工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