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565

分节阅读 56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d奏折,在朝堂上再一次引发了轰动。

一共1200万贯的总投入,这不是问题,朝堂上,大部分人都知道,定海军有钱,之前的铁路,几乎都是定海军投资的,再拿出来几百万贯,没有多少问题。

之前,赵信给仁宗钱的事情,并没有隐瞒的,最起码说,2品以上的高官,都是知道的,在他们看来,定海军只要不涉足军权,不涉足到军事领域,做点生意有什么,按照三司跟定海军,较为严苛的,定海军只有分红权,还有一些运力协调的全力,所有的节点,换马,控制,几乎都是三司管理。

之所以引发轰动,是因为西北,在大部分人的心中,西北就是一片贫瘠之地,之前,几个边境,都无法抵挡住西夏的攻击,必须要靠中央来输血。

韩琦虽然稍稍的越线,打了一个时间差,把千万贯以上的资金,投入到了西北,这本身就是非常受到争议的。

好在西北那边,曾经也是河套平原的,有生产的基础,如果能够有几百万亩的土地,生产出几百万石的粮食,也算是稳定边区。

左右是白来的东西,而且剩下不少,朝堂上面,也不再追究,之后,听说开垦的不错,种植的粮食也不错,可是没有多少人去关注了。

可是现在,西北却放了一个大卫星,虽然还没有到收割的季节,具体的数据没有报上来,可是只要是稍稍懂得种田的,到了粮食种植的后期,到底产量多少,就可以预估出来。

亩产4石的,最起码不会掉到3石,甚至是35石都很难,也就是说,可能是超过亿石的粮食。

北宋从成立之后,只是过了几年的好日子,接下来,就天灾不断,因为北宋是在周朝的基础上面,获得政权的,没有经历过王朝末年那种,惨绝人寰的战争,人口还是有一定的保证的,承平数十年之后,很自然的,就会有土地兼并和耕地的压力。

粮食的不均衡,在保证4石足以养活一个人的前提下,实际上平均下来,人均的消耗是多余这个数字的,毕竟,对于富贵人家来说,他们吃的多,占的多,也浪费的多。

在坐的一些官员,曾经在开垦江南淤田的过程之中,立下大功,可是那些淤田,多是的几千上万亩,增加四五万石的粮食产量,给州府创造了一些财富。

类似韩琦这样,多了3000万亩,还都是高产的田地,一共增产12亿以上的粮食,还是第一次。

所有人看向韩琦,韩琦却非常平静,回来已经接近半年了,目前他还是枢密副使,不过却第一枢密副使,在枢密院之中,足以跟贾朝昌抗衡了。

现在又冒出了这么一件事情,庞大的粮食,足以让西北彻底的稳定,如果有一条跟京杭大运河一样的运输便捷通道,可以支持这些粮食送往中原,送到汴梁,这对于稳定汴梁又多么重要。

一条腿走路,总是不平衡,两条路径支持汴梁的粮食需求,绝对可以保证粮食的安全。

粮食,永远是封建王朝的重中之重,没有什么事情,能够跟粮食相比,这是王朝稳定得到根基。

因为粮食的问题,这一次铁路路线的确定没有任何的问题,就算是以前,有些权利家族,想要决定铁路路线,为他们谋取福利,可是在粮食这么一个大前提之下,一切都烟消云散。

不过,因此,让本身贫瘠,没有多少人关注的西北,进入到了很多人的视野。

现在是西北发展的时刻,韩琦为西北打下了一个深厚的基础,这个深厚绝对可以超过整个北宋任何的地方,粮食产量可怕,还有畜牧,矿产,这些加在一起,就是一个高速发展的地方。

最关键的是,铁路的出现,原来,去一趟西北,2000多里,需要2个月的时间,一路上面,非常的辛苦,可是现在,只要这么一条关键性的铁路的贯通,一天600里的话,最多就是3天多的时间,就算一天300里,也最多是6天,6天很远么

一个总投资1200万贯,通往的还是西北的铁路,就这么的决定了。

当天,决定了这么大一个项目三司并不是最热门的场所,最热门的是韩琦的府邸,虽然说,之前韩琦成为了枢密副使的第一人,过来钻营的人不少,可是这一次的,基本上来的,都是世家大族。

他们的目的很简单,推荐他们优秀的子侄或者后辈,前往西北。

韩琦也是哭笑不得,之前开发西北的时候,想要获得这些底层的支持,几乎很难,当时是矮子里面挑将军,从西北各地调集,还有之前的一些手下,这才推动了整个西北的开发。

这些贵族们前去,到底想要干什么的,韩琦非常清楚,不过西北还是缺人,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他只要确定他们不是纨绔子弟就可以了,发展起来的西北,绝对是双赢。

一场因为铁路和水利工程引发的西北狂潮,由此开启,原来没有人去的穷乡僻壤,在这两者的帮助下,一下子成为了最热门的地方,这种热潮足足持续了数年,一直到西北平稳了之后,这才逐步的消散了,可是西北的发展,是截然不同的,几年之后,西北变了,这也是叶清臣和韩琦没有预料到的。

第六百四十五章关键问题

朝堂上面,关于东平铁路的问题,没有任何人反对,朝堂之下的,众多的权势家族和贵族,开始赶着去西北。

在经过了慎重的考虑之后,韩琦只是稍稍审核了一下人员,只要不是彻底的烂泥扶不上墙的人,基本上,都给与放行。

原来几乎不屑一顾的小官,西北六七品官,放在北宋汴梁,那就真的是芝麻绿豆一样的小官,以往的这些权贵子弟,绝对是不屑一顾的,只有犯下大错,或者是在争夺之中落马的,才会考虑。

现在,别说是六七品,那样的官职很少,没有根基的,几乎都捞不到,反倒是一些更小的官,从八品以下,甚至是九品的,得到了争夺。

西北的地广人稀少,官员数目很少,有时候庞大的地盘,只有一个七品来管理,可是这个地盘的收益却是巨大的。

现在细化之后,呈现出比较正常的局面,县一级的逐步细分,每一个村落,甚至是镇子都有管辖的地方,有些官员甚至是高级低配的下去。

这样潮流,让无数的人才到了西北,也从一定程度上面,改变了整个西北的命运,河套平原,这个位于黄河几字形位置的中间,本身就是一片膏腴之地,用塞上江南来说,绝对不为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