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78(2 / 2)
铁算是比较常见金属,易于提炼和加工,可是在自然界的铁,很容易受到氧化,一旦氧化成为氧化铁,工具也就失去了原有强度,更别说普通的铁,他的硬度在4左右,自然界之中,很多东西的硬度比它大。
硬度不算是工具最重要的指标,却是其中之一,用普通的铁刀来切豆腐,不用太锋利,甚至用几十年都不带坏的,可是用来切石头,就不一样了,哪怕是后世非常坚固的钢铁,也会在长期的工作之中,被磨损坏掉,更别说耐用性远不如钢的铁,在干农活之中,很容易就坏掉。
在遍布在农村的各种铁匠铺之中,利润最高的,就是的修补农具。相对于打造,修补更加简单,可是收入却一点不低,对于一件300文以上物品,坏掉了,总不能扔掉,一次次的修补,一次次花费,换来的却是性能的逐步下降。
有时候,十年二十年的时间,单纯在这上面花的钱,就足以买到好几件新的了,可是对于篷而言,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定海军,介入到钢铁领域,最大的好处就是,让铁的价格降低的,现在,伴随着定海军钢铁厂的投产,海量的物资,充斥在市场之中的,普通铁的价格,已经降低到20文左右,只有之前的四分之一,一件上好的农具的价格的,也仅仅只有100文不到。
100文跟300文,这中间的差别巨大,更别说,定海军会考虑很多的方面,不再是传统的,或者是随意制造的样子,而是经过了认真的考察,最适合的使用的样子。农耕用具,不再是以木头为主体的耕具,而是用木质和钢铁相结合的工具。
跟传统的铁匠铺不同,定海军从最开始,就是规模化的生产,产品的质量和耐用性,都有巨大的提高的。
无论锄头,耙子,铁锹,还是耕犁,就材料的关系,大部分使用的都是铁为主体,定海军的工艺,是拼接工艺,也就是说,在容易磨损的地方,都加入了钢,这种钢,或许比不上神兵利器使用的,神兵利器使用的就是硬度指标为63的,可是这个,硬度指标也达到了58。
听起来减少了很多,可是58,那是入门级的乌兹钢的标准,就算是到了后世,也是高硬钢的代表的。
这个举措,当然不能明着说出来,明着说出来太可怕了,这个可是在北宋都可以换成2000贯的神兵利器,就算只是在刀刃的地方,包裹了薄薄的一层,可是农用工具,多是笨重粗大,比如说,锄头,单纯一层笼罩在锋锐的钢,最少也在一斤左右,按照一把的长剑三四斤来说,单纯是这个,最少也价值500贯。
赵信提供这些具,是为了提升铁质农具的效果,也增加使用寿命,当然不能按照神兵利器来卖,定海军或许生产63以上的,还需要些功夫,需要添加一些微量元素,可是58左右的钢,已经相当的成熟了。
就算是比普通的铁要贵,也贵的有限,所以悄无声息的提升,并不声张,想来,也不会有人的把心思打在农具上面。
超硬钢,哪怕只是用拼接法,在表面上附着一层,也可以让工具脱胎换骨,更别说跟之前的木制工具相比。
这样的工具效率有所提升,两年内,北宋的耕地面积,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保守估计在10左右,未来还会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使用铁质工具,可以提升劳动力,可是却有一定限度,人力是有尽头的,不眠不休的去干,结果只能够是累倒,只有机械化的工具,才能大幅度的提升效率。
现在就普及农业机械,甚至是大型联合收割机,那是非常不现实的,可是并不代表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想,在在没有蒸汽或者内燃机作为动力的前提下,畜力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帮助,赵信实际上,是把提升劳动效率想法,放在这些畜力上面。
亚洲和欧洲,之所以发展凌驾于其他的大洲之上,关键就在于,他们很早就驯养了牛马,特别是马。
在北宋,任何一个篷的认知之中,大型牲畜,有时候,甚至比人都宝贵。
在纽的时节,在耕种,收割,甚至是后期的粮食处理之中,畜力都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只不过,之前北宋的篷连想都不敢想的,从北宋立国开始,就失去了幽云十六州,失去了这个北方的屏障,也少了牧场,最初还有西边的牛马,可是伴随着西夏独立之后,这个渠道也越来越少。
牛和马的价格大幅度的增长,就算是小一点的地主,都买不起牛,更别说马,哪怕是最普通的马,价格也高达几十贯,稍稍好一点的,就超过了百贯,这不是普通的地主能够承受。
在没有小型机械的时代,畜力实际上,已经能够解决很多的问题,只要围绕着它来开发,他的工作效率非常的高的。
换成之前的北宋,就算是有这样的想法,也没办法,别说是马,就算是牛,也没有那么多。
现在不一样,在西夏参战,灭亡西夏,并且凭借着的一个灵州和议,几乎把整个西夏的牛马,都给纳入到西北。
运输的关系,这校羊不能够大规模的运送过来,可是未来铁路贯通,运输费用会减少很多,效率也会增加,超过千万的牛马进入到北宋,这会对农业产生巨大的支撑,单纯他们本身,就可以提升相当多的劳动效率,节约很大幅度的劳动力缺乏,如果没有一个关于牛马耕具,效率依然提升不多。
同样的力量,在不同工具的加持下,最终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在唐朝时候,就有马拉犁的出现,效率比起以前的犁,提升了好多。
可惜,中国的习惯,这样的东西,如果没有人专门的研究和保持,就很快的就会失传,北宋因为马的紧缺,在绝大部分的铁匠,都不会制造这样的马拉犁,或许在工部,会有一些的简单的记载留存。
就算是唐朝的马拉犁,在赵信看来,也没有把效率提升到最高,马的力量,是非常大的,只有把马的力量,彻底的利用起来的,并且尽可能减少消耗,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效率。
为此,丁海军已经开始了研究,在目前的定海军农业研究所,除了对于种子和种植技术进行研究之外,还跟钢铁厂联合,进行农具的研究。
在原有的基础上面,在定海军简单的力学知识的提升之下,针对省力和效率进行研究。
首先就是坚韧度和锋利程度,这样可以减少力量的消耗,在耕地上,别说是普通的泥土,就算是碎石树枝之类的,也可以轻松切割,越是强悍的工具,效率也就越高,也越省力。
另外一方面,就是从马的舒适程度和调整的程度上面进行,如何用最简单的结构,让牛马更加的舒服,这也是一个方面。
定海军跟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