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428

分节阅读 42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在后世,商业流通的成本,其中很大程度上面,是运输的成本,在21世纪,淘宝出现之前,传统商业成为了主导,就算是有快递和普通的电话购物的存在,他们的成本也相当的高,运送一个包裹,仅仅是运费,就高达几十块,这个成本,不是一般人所能够承担的,特别是一些小件的产品而言。

商家大批量的进货,然后通过层层批发,零售的方法,成为了销售的主流。

可是淘宝的出现,把互联统的商业,结合到一起,然后大力的发展了物流和快递的产业,化零为整,重新的创造了一个产业,并且把快递的成本,降低到了最低。

这就是运输的成本跟销售的成本,如果换成交通不方便的时候,没有便捷的水运,定海军的一大半的成本,就运费上面,那么他绝对不会有如此庞大的销量。

哪怕在封建社会,任何的销售额,都不会是无限的,他会有一个限量,通过各种方法,让民众们通过劳动,然后扩大的市场,那需要时间,甚至一件商品,当他价格贵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利润虽然很高,可是产生的总销量是会降低的。

原因无他,一些低收入,或者是在一定层次的人,就无法进行消费。

这些是后世总结出来的一般规律,如果说利润放在定海军这里,还可以接受,但是利润放在了运输上面,那就无法接受了。

定海军靠海,也在进行船舶方面的研究,毫不客气的说,未来,当大容量的船舶,行走在北宋的海域的时候,海运将会成为最为廉价的运输方式。

安全性,运输成本的降低,连粮食这样的最普通的生产资料,都可以通过贩卖,获得利润,更别说是其他的原料。

可是海边,从来都不是什么资源丰富的地方,真正资源丰富的地方,几乎都在群山之中,恐怕距离海边最近的,也在一百多公里,一个完备的铁路将会贯通南北,进一步的降低,北宋的成本。

新春大会,这个汴粱大小的官员,所有述职过来的高层们,都会参加的大会,赵信没有例外,也参加了。

这也是赵信以定海侯的名义,回归到汴粱之后,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

作为节度使,这是超品的官员,在大会之中,是站在最前列的,仅次于东西府和三司的官员,甚至站在六部人员的前方。

作为研究北宋学者,赵信当然知道,节度使的地位,他小心的站在所有的节度使之后,几乎不跟人交流。

可是不可避免的,他的这么第一次的亮相,还是吸引了不少有心人的目光。

哪怕赵信眼观鼻,鼻观心,不看任何的地方,可是敏锐的直觉,还是感觉到了无数到的目光,在他的身上扫来扫去。

一场朝会,走的是固定的流程,祭天了之后,然后就是一节节的封赏。

很显然,赵信之前提供的资金,在这个年节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仁宗的手上,比往年宽裕了很多,几乎每一个朝官的封赏,都比之前上了一个档次。

听着按照顺序的封赏名单,这就是一个固定的,按照职级的顺序来的,当然了第一位并不是章德象和贾朝昌这样的东西府首脑,在这个朝堂之上,还有一些资格更老的,职级虽然不高,可是虚职却相当高的,还有一些宗室成员。

基本上,四五十个之后,才轮的上他们,东西府,三司使,还有一些比较资深的参知政事之后,一个熟悉的名字出现了,韩琦。

赵信微微吃了一惊,没有听说过韩琦回来啊,没想到,他居然回来了。

韩琦确实回来了,在西北的一年多时间之中,他已经立下了可怕的功劳,无论是奠定灵州一战,拿下兴庆府一战,再到后面,商议灵州和议,这三个之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让他拥有成为枢密使的功劳的,更别说,后来,通过调整,利用灵州协议的一部分,建立了一个规模庞大的西北水利体系。

这才是第一年,整个西北水利体系,还没有最终完工,可是在西平府附近的水利工程已经展现出了威力了。

在五六月份,最后一批种植粮食的时候之前完成的部分水利体系,让西平府一下子增加了500万亩的水浇地,还有300万亩的旱地。

通过种种方法,吸引了足够的民众,再加上出色的农具和牲口的帮助,这些土地被种植了下来,哪怕只是收获了一季,水浇地3石左右的收成,旱地15石的收成,也让灵州收获了1650万石的粮食。

水利工程,包括土地去,都是属于灵州的,所以他们会收取大概一半收益,剩下的归种地者,地广人稀之下,整个西北才涌入了60万人,剩余一半粮食,足够养活他们了,而灵州获得的大概是800万石左右。

800万石的粮食,这是西北怎么想,都不会想到的可怕收成,哪怕是按照汴粱的价格,这笔收入也高达560万贯的,更别说,在西北,粮食远比汴粱高的多的。

正是这么庞大的粮食,让韩琦最终,还是被召回来了,之前没有让韩琦回来,那是因为,整个西北的水利,包括西北的军事,也离不开韩琦。

可是现在,一切都稳定了,虽然水利工程还没有最终完工,可是主体已经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枝节的问题,移民和建设,也已经度过了最初的关键时期,毫不客气的说,只要是差不多的官员,就可以让灵州持续下去。

相对而言,韩琦自身的威望,在西北达到了巅峰,有统兵的能力,有了灵州和议的巨额财富,现在,又有了粮草,哪怕是防备上面,也必须把韩琦调回来。

韩琦是在接近年关的时候,接到命运的,本身要求他不用那么着急,可是一切基础奠定之后,归心似箭的韩琦,居然直接轻车简从的骑马回归。

以前统兵过的他,骑马并不陌生的,从灵州的汴粱,不过是2000里左右,他一共用了10天的时间走完,抵达汴粱的时候,已经是腊月20以后了,因为相当的低调,甚至没有回到枢密院,只是到了仁宗这里报备了一下,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回来了。

听到了韩琦这个名字,整个大会之中,不少人注意了过来。

韩琦回来的非常的快,又比较的秘密,知道他回来的,也就是最顶层的寥寥几人,剩下的全部不知道。

可是这一年半之中,韩琦在整个汴粱的名声,可不是一般的大,单纯西北一战,只是名将的话,接下来的灵州和议,还有西北水利工程,那就是神奇了。

化不可能为可能,这么出将入相的人才,就算是星闪烁的北宋,也算是少见的,最关键的是韩琦还年轻。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韩琦已经接近四十了,可是在整个北宋的政坛,真的算是年轻的,曾经三十多岁,就做到枢密副使的位置,那是跟着新法出来的,并不稳定。

可是现在,当西北一连串功劳之下,以前的级别,再怎么的有些虚,也变成实的了,这么悄无声息的回来,等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