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428

分节阅读 42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d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可是这么一条小的铁路,却是一个。

铁路的好处,是摆在明面上的,在定海军,最初的时候,铁路是赵信强行推行下去的,毫不客气的说,当时对于这个铁路,不以为然的,可不是一两个人,那是很多人。

可是当铁路正式的通车,并且在定海军,逐步的发挥出作用的时候,人们的想法彻底的改变了,到后来,几乎不用赵信去推动,他们主动的就会提出。

仿佛铁路成为了解决的交通问题的灵丹妙药,任何都会用铁路来解决。

实际上,还真是,就算到了21世纪,一条铁路的贯通,对于地方的改变,也是巨大的,中国逐步开始一个地区,一个县的消灭没有铁路的地方,逐步让整个中国的铁路了起来。

应天府到汴梁的这么一条铁路,就会是敲门砖,只要他修建完成,显现出作用自后,铁路就如同一条奔腾向前的洪流一样,再也无法阻挡。

他一直都在等待着,这一条铁路最终的这一份报告,这是集中了定海军,所有的专业人员,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面,进行精细的测绘的一个报告。

赵信手中,没有精确的铁路的地图,再说了得,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跟21世纪的相差很远,就算是有,也不可能照搬全抄。

这个最后的测绘,至关重要,必须判断出来,可以成功的修建的部分,如果中间断绝的,是哪里断绝,能不能绕路,这些都是最关键的第一手资料。

现在,当这个到手了之后,大致看了一下,最终在技术人员作出来的判断之中,把这一条铁路挑选出来。

跟他之前料想的一样,没有什么足以阻断铁路的险阻,甚至连稍稍大一点的河流都没有,修建应天府到汴梁的铁路,可以说是已经是板上钉钉,势在必行了。

只要赵信下达命令,并且传送到工程部门,早已经准备好的定海军工程队,会分成不同的标段,开始对应天到汴梁的铁路进行建设,跟定海军的铁路一样,只有足够的资金投入下来,建成的速度,会非常之快的。

第四百九十二章朝会焦点

汴粱的夜色,越发的深沉,远处,似乎依稀有灯光映照过来,在整个世界都陷入到黑暗之中时刻,汴粱的夜晚,已经很亮了,可是跟定海军相比,还是暗淡了很多。

汴粱更多的是在室内,伴随着蜡烛的出现,室内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可是蜡烛这个东西,几乎没有办法遮挡,灯笼的出现,那个透明度并不高。

玻璃的出现,黑夜的亮光非常的有帮助,任何的东西,一个透光性的问题,就无法解决,只有透明的玻璃,才能够这样。

大量的煤气灯,独特设计,不受风的影响的,就足以让野外亮起来,更别说,之后的汽灯,他的设计更加的精密,亮度也相当的高。

汴粱可以说是更加适合的城市,在接近百年的发展之中,已经拥有了大城市的一切迹象,只要针对相对的地方,进行改造,就可以让汴粱成为一个新的,现代化的城市。

可是这不是赵信现在能够去管的,他已经对北宋的改变够大了,现在,只有把重心放在定海军上面。

通过驿道,还有水运,快速的把赵信的一悬令,送到了那些施工队。

早就准备好施工队,也在寒冬腊月之中,开始动工了。

从定海军来的施工队,基本上,就是技术性人员,真正劳力,还是雇佣周围的村民。

北宋算是整个封建王朝,民众的生活水准较高的,可是那是在一些大城市,比如汴粱,应天府这样的。

封建社会的一个特别的方面,就是城市跟农村的差别是巨大,哪怕跟汴粱只有100里左右的地方,也跟其他的北宋农村没有多少的区别。

一条铁路,要跟水道进行互补,甚至很多时候,还不是重合的。

河流这些,是根据这地形而来的,在两者之间连接,并不是最短的距离,也并不是直线。

铁路是尽可能的取直,两点之中,直线的距离最短,无论是投入,还是效率,都比较高。

这个时代,一些大山,还有大河这样的东西,在目前定海军和北宋的技术水平,无法跨越的前提下,必须要绕过,这样,就更加不可能,跟水路齐平。

在这些地方,好的乡村很少,在冬季之中,绝对算是农闲的时间,在这个时间之中,有人花费比较高的代价,比如说,一天80到100的价格,又是在不远处干活,很多人都愿意过来。

这是第一条铁路,几乎关系到未来整个北宋的铁路布局,哪怕不能够在中间占据股份,就算是投入这些,对于定海军,也是有极大的好处的。

商业的产生,就是通过交通的流通,伴随着交通工具的一步步的提升,商业也越发繁盛。

北宋还是一个封建社会,可是整个定海军,已经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城市。

一个普通的城市,对于物资的消耗,只是食物和一些生活必需品的,可是工业化的社会,他更大的需求是各种的原材料。

工业化之后,生产效率是手工的数十倍,上百倍,甚至是上千倍,这种情况早已经在大名府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

大名府,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地方,后世,附近也有大型的炼钢厂,附近有煤矿和铁矿,最远也不过是上百里,只要修好了官道,再加上改良马车,就可以基本满足。

一个大名府,充其量只是一个半手工的作坊而已,可是到了定海军,却是一个庞大钢铁厂,年产量数百万吨,几乎是大名府的数十倍,这还只是定海军其中一个产业,水泥,玻璃,手工业,还有未来,赵信计划之中的大量的产业。

他们需要进口数量庞大的原料,然后通过工业生产,把这些变成产品的,运送到北宋各地。

在整个封建社会,恐怕也只有北宋最为合适定海军的出现,北宋对于商业上面,比较的开明,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没有京杭大运河联通的,遍布到整个北宋各个区域的水道,就算是他能够生产出这么多的产品,恐怕利润也会大打折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