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396

分节阅读 396(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一个人一天打一个农具,跟一百个,一千个能够相比么,人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面,就必然要有一定的消耗,要生存,就必然要获得人工成本,如果说一个妇女,一个月可以接受500文的收入的话,一个月一匹布,人工成本就是500,那么一个月4匹呢,考虑到工作量增大,收益必须要增加,给它扩大到1200文,那么单独一匹布的成本就降低到了300文,降低了4成。

工业化,可不是几倍的增加,那是几十倍,上百倍的增加,这样下来,单纯每一件产品上面的人工成本,实际上,已经降低到了一个很微不足道的地步了。

这也是赵信保证高工资的根源,相对于其他成本的增加,市场和物流的成本,在工业化社会的人工成本,已经相当低了,即便压榨,也不可能获得更多,反而会引发矛盾。

虽然说,在封建社会,王权大于一切的前提下,可以用压制的方法,可是受过训练,有过现代化经验的工人会是多么可怕的,赵信也清楚,为了绳头小利,还不如提前把这个给固化掉。

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缓和阶级矛盾的一个最根本的做法,实际上,已经证明出色的做法。

谈什么阶级矛盾有些远了,赵信相信,在封建社会的固有理念之下,再加上他提前介入,一定程度上面,提升工人的劳动报酬,在货币还没有贬值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阶级矛盾出现的可能性很低。

就算是出现了,封建王权的干预之下,也很容易解决,连发展都没有,先考虑到矛盾和破坏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现在,丁海军还是快速发展吧。

在北宋发展工业,几乎肯定,要涉足到纺织业之中,他不可能放弃以纺织业为首的轻工业巨大利润。

可是现在却有一个极大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制约了他进入到纺织业。

纺织业的原料问题,在纺织业之中,通过细分,分成了丝绸纺织,毛纺织,棉纺织,甚至是麻纺织等诸多的领域,可是最终整个世界的选择,却是棉纺织。

棉花纤维出色的性能,低廉的价格,还有可塑性,让棉布成为了整个世界的主流,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白色人种,黄色人种,甚至是黑色人种,他们都共同认可的一种布料,那就是棉布。

丝绸认可度更高,可是普及度不够,就算是到了21世纪,丝绸也是进入到一些更高端的领域,而不是普通民众衣服。

中国的丝绸世界闻名,也在几千年来,一直都是海上贸易的主流,那是用了几千年,培养出来的巨大原料和市场,可是棉纺织,对于11世纪中国来说,真的有些太突前了,原料都不存在,让这个纺织业怎么发展。

第四百五十七章粮食跟王朝

中国历史发展,唐宋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可是明清也算的上是的各方面都发展到很高程度的两个朝代,或许某些领域,会出现一定的倒退,但是在农业和经济作物上面,还是一步步的发展。

明朝是各方面都很高的程度,清朝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可是伴随着满清的高压政策,把来自南美的高产作物给普及之后,哪怕对于清朝有再多的不满,也不得不认定,清朝时期,人口增长上面,远超过其他的历史朝代,从最巅峰的超过1亿人,到民国时期,四亿五千万,经这个人口基数,奠定了之后,中国人口第一大国的美誉。

封建社会,可没有什么计划生育,人们当然是想生多少,生多少,在整个封建王朝的历史上面,人口出现了有规律的波动,写在三国演义最开头的那句话,也成为了至理名言。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封建王朝,无论是再怎么的圣明,皇帝再怎么的努力,都有一个死结无法避免,那就是权贵们和地主阶级,逐步的积累土地,当土地兼并达到了极限,剩余的土地,无法养活整个国民的时候,就必然会发生民乱。

人活不下去了,可不会默然的死去,他会抗争,会揭竿而起,这就造成了王朝的动荡,或许篷起义,无法占据正朔,成为皇帝,却沉重打击了王国的力量,让这个封建王朝面临着分崩离析。

这中间,北宋的发展是一个巅峰,庞大的国土,旺盛的商业,造就了北宋的辉煌,让人口大规模的攀升,最巅峰,甚至超过了1亿以上。

以北宋的耕地面积,差不多8亿亩的耕地面积,如果全部种上粮食,按照两季或者是一季半来计算的话,总共4石左右产量,算下来,全国大概有32亿石,一个人年均10石粮食的话,极限大概能够养活32亿人。

人均是不均衡,有人少,有人多,不可能全部的粮食,都会使用到吃饭上面,更不可能,全部的地都种地,还需要考虑经济作物和其他。

也就是说,在一切平稳的前提下的,最多2亿人,就是北宋发展的极限的,这点,跟任何人做皇帝,任何人做宰相是没有任何的关系,这本身就是粮食跟人的供需关系决定的。

传统的封建王朝,到北宋,应该是一个发展的极致,可是偏偏在清朝发生了改变,这也是后世一些人鼓吹的什么康乾盛世,说句实在的,满人的执政水平,也就那样,康乾跟传统英明君主比起来,最多算是一个中人之姿,可是偏偏,他们获得了神器。

红薯,玉米,土豆,实际上,是在明朝时期,就逐步流传进来,因为这种饮食是舶来品,传统的做法的,无法发挥出三种食物的味道,加上他们或多或沙,都有一些问题,实际上,推广并不容易。

明朝的一些有名的士大夫,曾经在明朝纷乱的小冰河气候旺盛的时候,也认识到了粮食不足的问题,开始推广红薯,可是效果不好。

红薯是可以果腹,但是吃的多了,也容易产生问题,比如说,多纤维的红薯,对于胃肠都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还有这些粮食,需要更多的油才会好吃,否则,味道很不好。

清朝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时机,到了战乱平息的时候,小冰河气候也正好过去,异族统治在初期都存在着屠杀和高压,这种政策再加上战乱思平,最终,红薯,玉米和土豆的最困难的推广关,就这么的度过了,甚至当时满清也没有什么政策,推动这三种植物的大量种植,可是最终,成为了既成事实。

粮食在封建社会,直接决定了人口,有了更多的粮食,就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在不受任何节制,不断高涨的人口增长率面前,最多100年,就可以增加好几倍,这也是清朝人口激增的根本原因。

在明清时期,中国的农作物经过了发展,开始以小麦和稻谷为主,而作为北方一年两种辅助经济作物的,棉花在众多的经济作物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最重要的经济作物,松江棉甚至在国际上面也行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