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389

分节阅读 38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d粮食,就代表着民众的安稳,甚至西北辐射整个北方地区,对于整个北方的稳定,都有巨大的好处,这也从侧面,让叶清臣汗颜。

这个时候,还有这些不长眼睛,一头撞上来,贪得无厌的,想要从已经得到的好处之中,再增加一点的时候,叶清臣能够做到的,那就是一举掀翻他们。

在经过了长达2个月的调查,再加上一袖他渠道之中,收获的消息,叶清臣开始举起了屠刀,短短17天的时间之中,清查了128个项目,把一些官吏结合,官商结合,甚至是一些小吏同地方权贵上下其手的行为,都给予清理。

抄家280余户,清理各类官吏4000余人,很是展现了一把狠辣,因此也挽回了大量的经济损失。

可惜,已经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没办法的,河道已经偏离,甚至是浪费了,总不能挖掉重建,在现有的基础上面,尽可能的减少支出,把这些抄家得到的资金,补充到农田水利建设之中,效率比起之前,最少提升了2倍以上,总体的投资,降低了不少,最起码,三司在北方农田水利上面,只用略微的补充,就可以让他彻底的完工。

亡羊补牢,也不算太晚,这让叶清臣有些松了一口气,总不至于晚节不保,他手头上面的钱,也多了起来。

北宋的体量巨大,稍稍的动弹,或者是稍稍的节约,就可以节约出一笔庞大的资金,之前是铁料,现在,则是西北。

在之前,因为西夏的不停寇边,西北的花费经常是居高不下,在庆历元年开始出现西北边患开始,几乎都是以每年200万贯的数字,不停的攀升,到现在,近乎达到了千万贯。

如果不是韩琦主导的西北一战,到真实的历史上,到了庆历之后,平均每年会增长到1500万贯以上,甚至在一些极限大战的年份,可以飙升到2000多万贯。

西北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北宋的一个顽疾,甚至把整个北宋经济拖向了深渊。

可是这个时空,因为韩琦的出现,因为长弓棱堡和炸药的出现,整个西北问题,出现了一个可怕的拐点,不管哪方面原因,总之,攻破了兴庆府,北宋接壤的从西夏变成了辽国。

这同样是敌国,却轻松了很多,哪怕最近,西北的交易,西北的建设,并没有缴纳足够的赋税给中枢,可是单纯减少的那部分,几个月的时间,已经不少,在北方农田水利不增加的资金的前提下,这部分钱还累积了几百万贯。

贾朝昌就把注意打在这里,10万禁军的换装,边境最少250座棱堡的建设,这个消耗的资金,最少也在几百万以上,不从叶清臣哪里拿钱,仅仅依靠枢密院的这挟,那是杯水车薪。

第四百四十八章拨款和事故

叶清臣手中有钱,却不敢随意的动,之前大撒把一样的,几乎让整个北方农田水利工程给拖住,虽然说,未来很美好,只要整个北方的农田水利工程修建完成,整个北方对于自然灾害的抵抗程度,就会显著的提升。

这对于一个朝廷的安定,有着巨大无比的作用,一个王朝的稳定,不在于他在丰收的年景,到底会产生多少粮食,而是在歉收或者是自然灾害的时候,到底产出多少粮食。

前者生产多余的,除了酿酒,就很难有其他的作为了,可是后者,一旦少了一定的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缺口,当这个缺口增大,加上社会分配体系出现一点的问题,富人们多占,普通人少一点的时候,最终的结果必然会发生战争,或者推翻整个朝廷,或者,就是极大的削弱中央政府。

叶清臣这么做,甚至为了建设,而受到这些乡绅们的盘剥,一直到有了韩琦作为对比之后,这才对他们动手。

可是现在,有了现在的教训,他不会把手头上面,所有能够流动的资金,都给动用了,这不是一个健康的政府做出来的。

有了这些经验的,他也小心了很多,除非是之前就定下来的计划,否则的话,必须要三司重新研究之后,才会给予拨款,一旦有任何的疑问,都会否决。

这样下来,等于是多出了手段,可是对于财物安全来说,却是好了很多,一绪显是看到钱眼红,增加消耗的项目,直接就被叶清臣砍掉。

北宋的财政平衡,就这么的简单的形成了,甚至是叶清臣也做出了一个简单的计划,让三司整理所有需要投入资金的地方,通过轻重缓急,还有其他一些必要支出做一个预案。

这是一个计划的前提,一旦做出,就会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率,不过在没有足够的效率的前提下,这个注定会是一个大概的计划。

贾朝昌知道,叶清臣手中有一笔钱,可是具体多少,不太清楚,不过应该是足够这一次的换装和武装运作。

不过,为了得到足够的资金,贾朝昌还是用枢密院的形式,进行申请。

枢密院的这些申请,是有正当的理由,加强河北前线,防止被辽国突破。

在西北边患大大降低的前提下,整个北方战争的中心,就又回到了河北前线上面,谁都知道,在三国之中,当西夏彻底的灭亡了之后,宋辽之争必然会成为重点,甚至会越演越烈。

以前还有一个西夏作为缓冲,甚至辽国不会直接上来,而是转而依靠西夏的间接,现在,一切都没有缓冲,西夏的国土属于了辽国,双方只要有任何的摩擦,就必然会产生战争,那么要想保证北方安全,加强是在所难免的。

已经有3年,河北前线都没有任何增加了,这个理由,也算是正当,哪怕是没有计划,这笔钱叶清臣也会拨付。

况且不多的,棱堡的强大就在于,棱堡的单独成本并不高,一座棱堡才2000贯的成本,250座,也不过是50万贯。

这别说是跟以前河北的相比,就算是跟西北相比,都不算什么,贾朝昌只是笼统的写了增加河北城防强度,就这样的通过了。

同样的,给10万禁军换装,成本同样不高,这个改动,只是在长弓上面进行改动,一把长弓的成本200文,箭要贵一点,一套长弓的箭的成本,包括50只穿甲箭,50只重箭,150只标准长箭在内的成本,大概是12贯左右。

看起来箭的成本,比之前短弓的箭的成本,最少提升了5倍,可是长弓和箭加起来的成本,还不足以前短弓的成本的一半,这样就算10万禁军,需要更换8万套长弓,也不过是12万贯,加上一些准备的费用,贾朝昌一共申请了100万贯。

听起来,这个绝对数字是非常的大,可是洒在整个河北防线这个大摊子上面,就真的是不算什么了。

要知道,在庆历四年一年,在西北的总花销,就超过了400万贯,这是对于整个西北驻军的花费,可是单纯城防修补和营寨的修建,就超过了180万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