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33(2 / 2)
马的总量不是200万,而是500万,别看只是提升了25倍,可是总体的难度,会上升几个档次。
这也是韩琦此时此刻,不得不开启渭州交易市场,甚至放低姿态跟这些商会进行讨论的根本原因。
这些,对于赵信来说,同样不成问题,500万匹马,只是定海军的铁路,就消耗了4成,其他的,也可以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
同时,火车的出现,对于马车来说,并不是取代或者打击的问题,而是一个相互配合的问题。
火车替代马车,只是让马车失去了长途贩运的利益,可是在短途,在车站到仓库的最后一步,总不能够依靠人力来解决。
或许马车在长途贩运上面,不如火车,可是灵活的最后一步,包括家家户户,在城市之中,有条件的情况下,路面环境比乡村好上很多,这样效率就更好了。
单纯一些大城市,在商业繁荣,还有人均收入升高的前提下,马车的使用量应该不会低。
当人均年收入是20贯的时候,一辆150贯的马车,这是一个很难以实现的愿望的,可是当一个人的收入是100贯,甚至200贯的时候,还是这样么
定海军已经保证了人均收入在250贯以上,未来,当定海军在北宋的人口比重之中越来越重的时候,这个比例会加大的。
这是将来的事情,甚至是经济发展和铁路普及之后的事情,那需要时间,未来北宋获取马的渠道会更多,说不定,又有很多马流通进来,甚至本身的基数得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增长率也不会少。
可是同样,其他方面,消耗也不会少,在蒸汽动力没有成为主流之前,任何大规模的工业,都需要动力,那么马的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既然把马力作为了一个单位,那么很自然的,他们就会成为动力,在定海军,甚至北宋的很多地方的,添砖加瓦。
第三百七十九章灵州困局
韩琦并不知道,他所谓甜蜜的烦恼,已经被赵信解决的七七八八了,他现在,还在为这个头疼,任何的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在短时间之中,筹集到最大量的资金,才是他目前需要做到的。
为了这一点,他甚至放下了贵为宰抚的地位,亲自来落实一个又一个细小的部分,甚至一些商人的垂询,都会耐心的做出解释。
看起来很有些掉面子,可是实际上,到了韩琦这样的级别,面子这种东西,不是说不重要,而是有轻重缓急之分。
在灵州开发的大前提之下,销售这校马是最重要的事情,而这些商人,也就成为了必须要笼络的。
付出了这么多,对于韩琦来说,是可以接受的,西北这边,当消息一个个的传送到了韩琦这里的时候,他对于事情的发展很是满意。
超过150万只牲口,其中包括了20万匹马,还有30万头牛,保守估计,就是2000万以上,这些未必能够全部成交,可是已经参加这个拍卖会商会,可以调动的资金,也高达1200万,加上一些散户,预计能够成交6成。
六成代表着什么,总的成交量,可能会超过的1500万贯,这是一个庞大的财富,这跟曾经大名府的拍卖会无法相比,可是西北的格局,也无法跟大名府相比,不说是2000万,就算是几百万贯的资金,也足以让灵州的各项工作顺利的进行。
当越来越多的商会,决定参加这一次的渭州交易之后,韩琦又有了更多的想法,一场涉及到上百万牲口的交易会,那绝对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进行的,哪怕是的把这些东西,分成不同的类别,用整体的方法交易的出去,也不可能的,这个时间,会拖到的几个月。
北宋的马价,并没有跟其他的产品那样,有巨大的价格变化,基本上各地的价格,差别并不是太大,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运费。
普通的货物,可能走上2000里,价格就会加上很多,可是对于马来说,马本身就是运输工具,可以快速行进,普通人一天最多50里,可是马走200里,都不是什么问题。
速度之下,带来的赶路的成本就相当的低,真的差了十几二十贯,就必然有人在北宋各地的做生意,有利益的地方,自然而然就会有人关注。
在长期均势之下,马的价格相对比较固定,波动也小的,一两贯,甚至是四五贯左右的差别,还是存在的。
北宋的马的种类,分成了不同的类别,最差的,也就是北宋级别的驽马,多是一些先天发育不全,马种又比较低级的,这种马甚至无法作为长途贩运的马,更多的是拿回去,作为耕马。
这些马,只能够短时间的贩运,最多作为农田里面耕种畜力,就算是这种马,也远比牛昂贵,达到30贯左右,稍稍好一点的,北宋标准的良马,在5070贯,至于真正的西夏马和辽马,基本上都在120贯以上。
大批量的关系,韩琦把这一批西夏马的定价,定位在了平均100贯,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数字,相反还相当的有吸引力,这是除了数量之外,更加吸引购买者的原因之一。
总量就有些大了,超过10匹就是1000贯,哪怕是家财万贯的,都不可能对于1000贯左右的交易,掉以轻心,更别说,可能一下子上百,甚至是数百的交易,这种情况之下,就更加的漫长。
这一点,从西北十大商会抛售货物,调集资金就可以看出来,十大商会除了常备的几万贯资金之外,又通过销售的方法,调集了3050万贯左右的资金,其他的中小商会,也都尽可能调动资金,这其中还有一些中型商会,他们很幸运的正好销售完了上一批产品,本来准备购买下一批产品的资金,几乎大半都调动出来,甚至也调动了十几二十万的资金。
大量资金的汇聚,几乎都放在了钱庄之中,准备通过钱庄,转移到渭州的交易会。
这是整个北宋的正常的资金运作方式,除了一些中小层次的商会,他们会携带现金,这中间,多是铜钱,一贯铜钱8斤,1000贯,就是80石,这个数量,运过来耗费就非常可怕。高层之中,大商会大部分是使用金银,或者是汇票。
以韩琦的权势,已经可以影响到钱庄,最少说,可以通过钱庄,知道这些大型商会的资金调动情况。
在知道,最少有1000万贯的资金,集中到了这挟庄,并且通过钱庄,开始向这边调动。
在没有电子系统,没有络工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