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2 / 2)
“我觉着,甭管吃什么好东西、赖东西,比较起来还是喝豆汁刺激你们知道吗在天桥有三王,即豆汁王、烤肉王和王八茶馆,咱就说豆汁王吧,它就在那个天桥西南隅魁华戏园前摆摊,我每到北平准去那喝豆汁儿我是先把上衣脱了,光膀子,然后端着碗顺碗边儿吸溜着喝,它太烫只能吸溜吸溜地喝,不能大口猛灌。头一口,那叫酸那股子酸中带馊腐的怪味,豁,美再加上咸菜的辣,辣得舌头尖发麻,越辣越喝,越喝越烫,越烫越喝,最后是大汗淋漓,汗流浃背,等到汗出透了,汗在慢慢儿地落下去,这时候,再穿上衣服走人,甭提多痛快了”李三边说着边挤眉弄眼的,就好象他正在那儿喝豆汁儿
“听说天桥那儿特热闹,特好玩儿,是吗”龙剑秋又兴致勃勃地转向新问题
这时,李三的娘端着个大海碗热气腾腾的走来,口中喊道:
“炖肉来了三儿动手接一下,光知道在那瞎白乎”
李三赶快用俩手接过碗撂在碾桌上他娘又用手指着碗冲着老太太认真地说道:
“妈,今儿中午蒸米饭,猪肉炖土豆粉条子,我再做个白果指鸡蛋汤,啊我这就给您盛饭去”
“好,行这就挺好的你们俩也吃饭吧,这阵儿院儿里,倒是比屋里凉快多了”
一提天桥那儿热闹好玩儿,就象触动了李三的神经,因为,天桥那里,对他来说有无穷无尽的吸引力和乐趣,使他不停地激动、兴奋与刺激他之所以在北平从不感到寂寞、孤独和腻烦,就是因为那里是他的梦想、乐园及天堂
其实,李三在北平经常呆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天桥,白天瞎逛、玩儿,要不就在王八茶馆喝茶、听书,打探消息;再一个就是前门楼子的房顶,他每天黑以后就在那儿休息、睡觉,既安全又凉快,这是李三自己想出来的前门楼子高九丈九尺,任北京城里的警察、捕快、侦探怎么去想,就是挖空心思地想,再也想不到他会藏在那离天最近的地方再者,凡他得手的东西,尤其是十分贵重的珠宝,他从不带在身上,都寄放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前门楼子上
他自己内心十二万分地清楚,尽管他把那些东西随随便便地,零零散散地放在那屋顶上晒太阳,也绝不会再有第二个人能从那儿把它拿走他习惯于这种放任自流的生活,特别是习惯于在天桥这种地方,既花样百出、丰富多彩,又千奇百怪、奥妙无穷的快乐生活他自得其乐:天是老大,地是老二,他是老三李三想着想着高兴起来,便对龙剑秋说道:
“龙兄弟,天桥那地方是鱼龙混杂的地方,也是显示自己能力的地方俗话说,河里无鱼市上看,那里五行八作干什么的都有说好玩儿,那太好玩儿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从武的方面数说,有小武术、大武术、神弹弓、铁胎弓、举铁刀、抖空竹、舞飞叉、硬气功、砸石头、崩铁链、耍狗熊、舞中幡、耍花坛、抖空竹、摔跤、皮条、杠子、爬竿、柔术、顶碗、文武戏法等从文的方面数说,有相声、双簧、快板、口技、单弦、皮影、评书、拉洋片、梅花调、竹板书、莲花落、西河大鼓、京韵大鼓、铁片大鼓,滑稽大鼓,梅花大鼓、时调小曲、北京琴书、河南坠子、滑稽二黄、耍猴栗子、滑稽数来宝等等,应有尽有”
上册第一卷墨竹饮梅花二十四天桥的魂
更新时间:201012811:11:20本章字数:5933
二十四天桥的魂
龙剑秋问道:
“噢都有什么说来听听。”
李三道:
“我听老一辈儿的人说,最有名的要数八大怪其实八大怪从咸丰、同治年间起到现在,已有两拨了。第一拨八大怪,指的是在光绪以前那些年在天桥卖艺的一帮老家伙们。在这一拨里面,他们首推穷不怕”
“穷不怕”
“对穷不怕,他大号叫朱绍文,以说单口相声为主,也会唱。上地时带一副竹板,板上分别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满腹文章穷不怕,下联是五车书史落地贫。每天开说之前,他用白沙子在地上撒字。他常撒的一副对联是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字翰林书。他不但撒的字潇洒漂亮,说的段子也都是自己编的。”
他顿了顿,接着说:
“其次就是醋尿膏,又名处妙高。本姓常,山西人,以说笑话、相声为主,同时还唱山歌。他的打扮很怪:手拈草珠,身穿纱袍,蓬头垢面,连鬓胡子老长,一副其貌不扬的样子。他最拿手的是口技,行话叫暗春。表演时用蓝布围成方形帐子,自己钻入里面,一个人用几个人的口音对话,还夹杂着笑声、物品撞击声,使帐外的人听着帐内真象有好几个人说话一样。他的绝活是学鸟叫。他学的各种禽鸟鸣声惟妙惟肖,如入鸟市一样。
再其次是韩麻子,也是以说单口相声为主。口齿清楚伶俐,相貌怪异,很能吸引观众。他说完一段要钱时,向来不开口向观众求告,而是双手叉腰,往场中一站,眼睛向四周围一瞧,观众知道他是要钱了,就纷纷往场中扔钱。由于这种特殊举动,在天桥一带便流传着这样一句歇后语:韩麻子叉腰要钱。
还有盆秃子,他是个秃头,走起路来一拐一拐,颇似八仙过海画中之铁拐李。他拿一大瓦盆,用一双筷子打击瓦盆的不同部位,敲成各种声调,随口编唱曲词,抓哏博人哄堂一笑。
再有就是田瘸子,擅长练杠子。他幼年练单杠时,摔断了腿致残,但仍在杠上练鹞子翻身他最拿手的是二指禅功,堪称一绝。
最丧气的要数丑孙子,也是说相声的,拿手好戏是一个人模仿出殡的场面。他先在帐子里模仿许多人的声音:二姑娘哭、三妯娌喊、四姑奶奶劝、五姨太太说。然后,出了帐子,头戴麻冠,身穿重孝,左手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