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侠影情踪 > 分节阅读 32

分节阅读 3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家,奶奶就是皇上”李三梗着脖子满不在乎的辩道

“好,那我就连干这三杯这杯不算小了,哼估脉着是九钱的杯三儿呀,是与不是”

“是奶奶说得不差奶奶再吃口这炒肝儿尝尝,老北平人都喜欢吃这炒肝儿名气全在这句歇后语北京的炒肝儿,缺心少肺上了”

李三拿着筷子夹了一大口炒肝儿,直接送到老太太嘴里,吃得老太太特欢喜,一边大口嚼着,一边断断续续地说:

“我那三儿呀,其实就是那北京的炒肝儿,缺心少肺,可有一宗,特会哄奶奶开心哈哈哈”

龙剑秋给李三斟了一杯酒递了过去,李三没有接杯,给挡了回来,非要龙剑秋先喝,龙剑秋只好从命自此他一杯,你一杯,哥俩喝得十分高兴龙剑秋也尝了这山里集上卖的炒肝儿,觉得味道还不错,便随口问道:

“我一直纳闷儿,这炒肝儿怎么这么粘糊不象是炒的,怎么能叫炒肝儿呢”

“糊涂神遇到糊涂庙了吧提起这道小吃本和慈禧太后有关,在同治年间,有个姓刘的人,在鲜鱼口内开了个会仙居,专营黄酒小菜还有白水杂碎。到了庚子之后,这小店则由他们的后代刘宝贵哥儿仨经营。有一天,慈禧太后忽然也想尝尝白水杂碎的味道,可经她这一尝不要紧,虽博得赞赏,却言明去掉心和肺也许更好。她金口玉言,小民岂敢违命,所以就将白水杂碎中的心、肺去掉,只留猪肠猪肝用蒜末压去腥气味后调味勾芡,便成了现在的炒肝。自那以后,老北京人便传开了那句歇后语北京的炒肝儿,缺心少肺。”

“哈原来如此三哥懂得的还真不少听说北平好吃的东西多了去了,跟我数说数说行不行”龙剑秋用央求的口气说道

李三一听,正中下怀他在北平,没事就去地安门外“天汇轩”一坐,十个大仔儿要壶“高末”,来俩“蜜麻花”,听别人闲聊主要是听那些人们谈一些世面的隐私,比如,谁家谁家多么有钱,又多么多么吝啬;谁家刚升了大官,最近又发了笔什么横财等等尽可能的将地名地址听清楚,用心记住,过后瞅个机会好去“踩点儿预先侦察”这一套他早就淌熟了

可是人们喝茶不是总聊这些,有时也谈些市井见闻、商道行情起初他对这类事情不感兴趣,觉着没意思可是他一到吃饭时间就不知上哪儿去,总想吃点儿好的,又找不着大门;吃平常饭吧就乎就乎算了,觉得又委屈了肚子,因此,慢慢儿就开始留意起来比如一听见有人说,那家菜馆什么菜做的好吃,多么出名;哪家饭店有什么特色,是哪位师傅掌勺等等,他就把那耳朵拉长点儿,凑过去听听的多了,口水就流得多,回来以后就想试一试,因此,他天天下馆子,顿顿吃好的,变着花样吃,天长日久,就对北平的饮食行业的情况特别的熟悉,但凡是遇上对胃口的饭菜,就多去几次,这么说吧,全北京城大大小小有点儿名气的“店庄馆居”差不离儿都让他走了一个遍,他觉得自己都快成了“美食家”了

可有一宗,吃过那么些好东西究竟是为的什么他不清楚,但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缺点什么等吃过一遍回来,看见有些人每天还在饭店里哄哄嚷嚷请客,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噢他似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这些人无非是为了摆阔气,为了眩耀眩耀自己有势力,有钱可他不行,不能跟外人说,只能憋在自己的肚子里面,心理极不平衡龙剑秋这一问,而且态度还是有些强烈,急急渴渴,李三可来了情绪,有了发泄的对象,那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连说带比划,吐沫星子乱飞,比茶馆儿里喝茶的那帮人说得都好:

“北京最出名的也是最拿手的菜主要是宫廷菜,比如满汉全席,一共一百零八道菜品,各是各味儿其次就是八大居名气较大这八大居都是哪八居啊有大栅栏的万福居、菜市口北半截胡同的广和居、西四的同和居、西单的砂锅居、前门外的福兴居、万兴居、同兴居、东兴居,其中福兴居的鸡丝面颇有名,光绪皇帝每次逛八大胡同,必去那里吃鸡丝面。砂锅居专用通县张家湾的小猪,做出的白肉有66样品种因为它占地小,人又多,所以只卖半天过去老北京有句俗语:沙锅居的幌子,过午不候说的就是它”

“除了八大居,还有什么好吃的”龙剑秋撂下酒杯,剥了俩松花蛋,自己吃了一个,给李三递过一个

“哎呦太多了要是拣那有根有叶、有名有姓的数落数落,最少也得五六十种这么着吧,我想到哪,数到哪啊”李三自斟自饮,咋了咋嘴巴,也吃了一个松花蛋然后,稳稳当当的将筷子往碾桌上一放,巴唧巴唧嘴说道:

“有在东安市场空地搭粥棚摊的东来顺涮羊肉;有位于城南的烤肉宛和什刹海银锭桥畔的烤肉季;有前门外清真包子铺的羊眼儿包子;有大栅栏门框胡同的肉沫烧饼和褡裢火烧;还有穆柯寨的炒疙瘩、豆腐脑白、月盛斋马、小肠陈、奶酪魏、爆肚冯、茶汤李、年糕钱、俊王家、羊头马、老婆饼、糖火烧、甘露酥、炸咯吱、麒麟酥、密三刀、咸油酥、墩饽饽、蛋黄酥、小麻花、贴饼子、驴打滚、开口笑、排叉、馓子、四瓣、卷果以及栗子面的小糖窝头最值得一提的是你猜是什么”

“炸酱面对不对”龙剑秋非常自信的答道

“也对也不对你再猜猜”李三神秘的说

老太太心有成竹的插话道:

“豆汁儿,是也不是”

“奶奶,您怎么知道”李三诧异地问

“我怎么不知道傻孙子,闹义和团那年,那时候你还小,你爷爷带着我去你四舅爷家,路经北京,你爷爷非要领我去磁器口百年老号那儿喝碗豆汁儿,说不喝碗酸豆汁儿,不算来过北京所以,我就知道这豆汁儿最有代表性”老太太提起往事,两眼直放光

“那时喝豆汁儿都就着什么吃”李三似乎象了解当时情况似的,在考问奶奶

“喝豆汁儿必须配切得极细的老疙瘩头丝,拌上辣椒油,就着炸得焦黄酥透的焦圈吃老话说:一碗豆汁儿加上一碟儿辣咸菜丝儿,占了五味中酸、辣、甜、咸四味,独独没有苦,是为人生的最大期盼。”

龙剑秋自小没去过北平,好奇地问道:

“奶奶,喝碗豆汁贵不贵得多少钱

“噢,不贵一个大仔儿一碗,咸菜不要钱一般老百姓都喝得起可北京人并不只为了省钱才喝豆汁,不论穷富,就为的找这一乐儿。那时,既有趿拉着鞋手里掂着铜板来喝的,也有穿长袍马褂坐着洋包车来的。还有膀大腰圆靠卖力气挣饭吃的脚行,也有着长衫带眼镜的文化人。”老太太好象记忆犹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