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六合大拳师 > 分节阅读 155

分节阅读 15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然后那边师父就出来了,任海山。任海山也没责任也没鼓励,就说,你走吧,回家好好想想,别去找人家比了,如果方才换了六合的双把,你就起不来了,走吧。

张伯芳也没脸求人解答,回到家百思不得其解,虽然没明白这个拳,但发现了这个关窍。

所以,他听说项城有一位袁凤吟,两样都会,这就打算拜袁凤吟为师。后来一打听袁凤吟家出事了,又以弟子之名,强行出头。刚才说的挨打的所谓“师侄”不是别人,就是他自己。

经这么一说,袁凤吟感觉这个孩子很有天赋,但是心眼不坏,而且是有心之人。就想到了自己的三叔成仁,这个孩子当收,不然流落下去,怕要步三叔后尘。

袁凤吟道:“你真想学”

张伯芳一脸虔诚,道:“恩师在上,弟子虽然时常与人切磋,实则不是为了论个高低或者报仇出气,不能说一定私心没有,但确实是想了解这拳法之间的差异。”

袁凤吟看了看门外,道:“我渴了。”

张伯芳立马明白了,雀跃着一阵风就出去了,托了新茶盘来,向楠帮忙主持,恭恭敬敬就为凤吟上了茶。

袁凤吟道:“你既有根基,敢不敢回去找回所失之物”

伯芳道:“恩师在上,弟子知耻却不惧难,有恩师在,我这一路定有大长进,绝不怕他”

袁凤吟道:“好,打法定要先上身。我切不教你练法,先传你两套打法,一套一步之间决定胜负,一套一丈之内定生死。”

张伯芳心里惊喜,但面上惊奇,半天没说出话来。袁凤吟知道这个孩子有心眼,便接着道:“就是五行连环,名字我且不与你讲了,一字有差,其理随错,待看你悟性如何。”

张伯芳还是没有说话,若是一般教师,他肯定会说,弟子脑子愚鲁却愿意十倍修炼。但是在袁大拳师面前,这话不必讲了。

说是连环拳,实际还是一拳一拳教的,不过讲明了其中连环之法的奥妙。

这是死法。

而凤吟之所以这么教,明知死法还以死法相授,他是有他的用意的。本来五行为功,八字为法,十二形为用,但如今紧迫,来不得练得功夫上身,而且一旦身子换劲,就是一段时间的不适,也影响后起发挥。

所以就以死法灌输,以之前的根基借着理解去套用,能套用多少套多少,然后就是借着过去的圆活,加了新的打法,待和谐时,慢慢调形,慢慢加料,如此一步到位。

而这期间有个大难点,就是在协调之时必须抛弃过去一切所学,能不能成就,就看舍得不舍得。若舍得,有自己调教,不出两年定有成就。若舍弃不得,即使能出成就,也不是形意,这个弟子就入不得门。

一切就看自己造化了,这些,不能对他明讲。形意拳是引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一教就进套子了,那时再解决问题,老师就得下大心血了。所以过去挑徒弟很严,不是料的就得考虑考虑,人品不行干脆免谈。这个到不是怕他人品不好成了功夫出去作奸犯科,而是人品不好心思不正,他就练不到好处,老师不忍心看他坏了身子。

过去传艺非常注重德行,这是很关键的一个原因,不是怕成了害人,能成,就不会害人,形意门有个把握。能害人,必然不成。宁可得罪人不使人坏了身子,也不能贪图什么而失了德。

如果谁说自己宽容大度,或者另有方法,那是别家,一家出一家的功夫,袁凤吟这绝对不行。

袁凤吟比张伯芳也不能说大出多少,但收了弟子,磕了这个头,袁凤吟就把他当儿子了。

袁凤吟道:“伯芳,你父亲什么年纪”

伯芳道:“三十有七。”凤吟心道,还算合适。

至始至终,袁凤吟就没看伯芳练拳,伯芳也没打过去的拳给凤吟看,别说没当面打,自己都不练了。从此,长伯芳再没把过去的拳当功夫,虽然后来凤吟教的也有这一路拳,但在张伯芳心中,过去都忘记了。他做到了,所以二年便有了成就,简直是平步而起。

中间袁凤吟就给伯芳讲解了难派拳法。都道是南派拳法因为南方人个子精悍灵活,闪用活步巧打。实际恰好相反,他们无论大马窄马,无不强调根基之扎实,桥手之坚实。而且也不强调什么拿一处而动全身,大小擒拿沾衣跌之类,要得是不被制约的破擒拿,更加直接凶猛,绝不拖泥带水。

通常的特点是短小精悍结构紧凑,短手连打铁桥硬开。注重的是爆发力跟精力骨气神锻炼之法,讲究实效,大有短劲硬马,无坚不摧之势。

谈到内练,拳之呼吸之法尤为重要,凤吟没教拳,却先教息。每种拳有每种拳的呼吸法,通常是配合发力,即便金钟罩铁布衫,也须呼吸换气,而拳法中就有了打气口破铁布衫之说。这是专门锻炼出来的,也有按一定法则自然养成的,内外合一,同步长进。很多拳师四下拜访高手,求得就是这个换气之法。而有的拳,是可以避开这个问题的,就没了气口,这就是“雷音”之法。

这个之前已讲过了,这里就慢慢地谈作用,闭五行而随意换气,便是其作用之一。

南拳打法,短促连贯,而且身子强悍结实,都是下苦功专门练的,跟他们斗,首先就得在气口的回避上占住强项。

形意不但解决了气口问题,还解决了助力问题,而这就可以收发自如。若在含蓄的情况下,敛气入骨,雷音必生。这不是专门修炼得来的,而是在大实战之后,逐渐激发出来的。

如同劈拳上步,不发力的练法根本体会不到拳谱中要领的作用,而只有梦练需要调整时,才会发现那些隐藏的要义是多么的重要。

练拳,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若松松垮垮的练,也就不存在问题了,没有问题,也就不生功力。而这,就是袁凤吟倒着先交给张伯芳深层技艺的原因。

起步就出个大难题。

这些篇章各位就不要揣测或者借鉴了,因为都是在前期那种真实战之后才能出来的东西。

真不骗你们,前期那些感受都没有,而且已经猜错了,后边就更不行。

我写出来,不是为了人人学会,而是给自己人留个材料,就不是给大众长见识的。

我感谢各位支持我,但为了身子,别随便听人分解。有机会当面见了前期部分,后边才有机会体验到。

拳,真的不是想想就想出来的。为了作品的完整性,暂且如此,好奇的可以群里问我,我尽能力解答。

完善的解释,各位一路看下来也该发现,实际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