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六合大拳师 > 分节阅读 144

分节阅读 14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崩补集连。

实际是就连贯起来的反背锤与后直拳。胳膊轮起来了,腿也一样的道理。身子仰俯拧旋,腿就勾挂截拦。也有专门的练法,破法,就是传说的秘门螳螂了,对这一手都极为重视,成为破螳螂拳的螳螂拳,实际没什么破不破的,就是这个劲用活了。

有套说辞听着跟故意气人似的:“你快我短克,你靠我点破。钩搂用提拿,番车迎辘轳。闪来我挪开,腾进我转外。一肘遮半身,猿猴步法进。全身秘了门,任意随敌人。”

这个简单实用,只要能把劲摔畅快了,打一个也是打,打两个也是打,虎入羊群,基本就能杀出一条血路。梁铁锤叫梁雪江,靠这一手打通了南北镖路,又加上拳头过硬,江湖人称梁铁锤。

前腿弓后腿蹬,碾脚送身,拧腰摆臂,浑身的力气打上也不轻,小臂反崩又补手开路了,肘子一坠就回护上了。

对方不远躲必然潜身闪进,就式揪着头发压住,盖肘加膝,又是一个闭门脚,前手反崩。

四六偏马步,前捶占中后捶护肘,双采双封闭门式。

用活了也是缠丝绞炮,大有无坚不摧之气势。

如果孙氏兄弟也这么用,裴秋实也架不住。

梁铁锤自早就看不起孙家的拳,他跟古有力都是山东大汉,自幼的罗汉铁臂排打,身大力不亏,一力降十会。

山东再早是太祖、弥祖拳比较多,但快书里津津乐道的却是秦叔宝、武二郎,铁鞭铜锏,醉打连环。玉环步绞错捆拿,鸳鸯脚奔裆挂面,不信后发制人以慢打快。光打个措手不及还不行,好招巧手让你没有机会用,吞吐开合爱吃管够。路都封上了,手都见不着,哪还有招架。

当初戴老拳师一下社旗也是遭老罪了,这才有了后来的千斤闸式。

按说成了名的人物一般不爱打这种擂,但是刚到太原就听人讲,有个年轻人神锤铁肘,几天打死了好几个人,梁铁锤感觉这亮镖擂也太猖狂了,就打算来打一打。

他不知道裴秋实,见冯老三占了一天了,一打听说这几天就没下去,这才要登台比试。

刚才喊了一嗓子的不是他,是边上的一个伙计。

拳打千遍,其理自现,由外入手,僵了根本玩不起来,呼吸,肢体,自己就找着调整办法了,比空想强多了。所以也不怕练死,轮一轮气血流畅,肢体舒畅。打倒意淫派。有人说这样太累了,累点正好练体能。

第三十五章艺高不在个子上

第三十五章艺高不在个子上

古有力起身相迎,道:“梁老师近来可好,怎么亲自登台后台说话。”

就把梁雪江给往后台引,后边那个粗矮短矬的青面也跟着优哉游哉地跟了过来。

古有力对他这么客气,是因为虽然二人不是同枝,但从老祖宗那排,梁雪江跟自己的老师是一辈。

古有力属于跟师早小辈分,他跟他老师实际差别都不大。

螳螂拳在这一时期也达到了一个完善进展的高峰,实际螳螂拳自早就是有少林罗汉短打演化而成的崩补八肘。然后在历代的学习总结中逐渐添枝加叶,不断完善。后来越来越多有了十八凑之说,而这还没完。因为历代学习螳螂拳者多是半路出家,折服而转学,所以随着历代的编整,分成了各家风格。或者由于齐鲁大地礼仪只邦的缘故,这些人还真爱凑在一起琢磨。而且一经盘道发现之前的旧拳还都能论上辈,这就亲上加亲大锅乱炖。后来套路是越来越多,风格也越来越多,最后都泛滥了。但是就核心内容,各家还都有各家的玩意儿。

古有力自早就习练家传铁砂掌、罗汉拳。已有名气。后随魁德堂王云升先生学习螳螂拳。而王云升先生在得螳螂拳前已是武举功名,而且已经在家开设武馆了,教得是弥祖长拳跟地功拳。

他这一支的拳功成型,实际是在古有力身上。

王的恩师“闪电手”快手李之箭,是正经的螳螂拳,先在南方做事,后回山东济南开设镖局,但一直没有衣钵传人。金盆洗手之后独身云游,盛名不减当年。至烟台福山闻听王云生善拳法,登门访见,但见王云升演习之后不赞一语。王很不服气与李较技难,数招架而数败。于是拜快手李为师,数年尽得其技而有成。

李之后便一路向北云游访友,再无定所。传闻至京津、奉天,再无踪迹,也不知再有无传人。

他这一支再往上到了生霄道人就不好核对了。

古有力是武松般的大汉,高人一头乍人一背,提一条单刀的话能凑足三百斤了。

出道之时行经田野,适有二牛抵角,见之来疑相犯,乃共奔面前欲用角抵之。二牛先后到来,先到之牛,被一脚踢中腹部应声倒地。后到之牛被其握角,照前脊一掌,一掌击毙。之后因为农户要求赔牛,闹将起来,名声腾播遐迩。

他是个人物,后来有俄国人在利亚设擂较技。时正值祖国蒙辱之时,力倡武道,以期振奋民族之精神,率先垂范,身赴异邦海参葳,登擂连连力挫沙俄拳击高手,击败擂主取而代之,经多场比赛均无对手,勇夺锦标而归,威名远振,有“螳螂王”之称。

古有力之后的是七星螳螂,梁雪江之后的是梅花螳螂。

而梁雪江那一支从他师爷双钩李冰霄这就跟那边分家了,往上就是祖师王朗了。到这就对不上了,但东西又一样。

李冰霄,因为双钩耍得绝,当地人称李二钩。后来他这又传出另一支跟六合、劈挂合了的马猴螳螂,也对不上头。传着传着就出了个叫“李二狗”的字号了,到这胶东螳螂三大枝都对不上了。

再之后的太极梅花,六合,光板摔手,秘门、八步那些个,都是从这分出来,光板摔手秘门八步在当时都不能算大枝,只能说是个风格。

太极梅花在梁雪江的弟子姜阔龙身上得到了大发展。姜跟大财主宋子德、地功拳李仲祥是把兄弟。宋是烟台第一庄园主牟二黑的女婿,家资丰厚,痴迷武学,因为身份所在不方便亲自求习,遂出资供兄弟学习后来切磋研究,合以梁氏编整的可使有勇拳经,在梅花螳螂拳的成型上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之后才有了“螳螂三山”。

但有一样有趣的是三支螳螂各自都参了地躺拳,而这地躺又不是出自一人。就一支隐秘的小架螳螂,传说为祖师王朗妻舅后传,竟有四路地躺。孙青麟学那套,就是这套,都不知道是什么拳了,

杂七杂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