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六合大拳师 > 分节阅读 118

分节阅读 118(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袁成兴能来实际主要不是因为同出一门,而是凤吟个人魅力。这个实际很多人都忽略掉了,袁成兴没有提,但凤吟知道,就是凤吟没有跟着袁奉尧去征战。而是对战事看得比较透彻,也立场中正。这是袁成兴非常看到的一点。凤吟算是个散淡公道之人,这或者在以后很多问题上,起到一个好的促进。

实际凤吟猜对了,这也是袁成兴后来跟凤吟说起过的。他们一起走过很多路,同甘共苦,亲如兄弟,为此袁成兴还改了名字为袁承兴,只为与凤吟一字平肩。

他们一同在大沙漠里行走,那里很多领房都是教民,他们有着骆驼一样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荒漠里,草原里,如同繁星灿烂的人群里,深深体验到了一种需求,便是心灵的净化,那可以使自己不会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并勇往直前。

袁凤吟寻到的是拳中的感悟,渐渐形成一条与族谱家训拧在一起的大拳师之道。而袁承兴却如来时一样,有安拉为他指明放行,只是随着行走,更加坚定。

只要内心是虔诚而美好的,一切形式都可以共存。这是袁承兴想要求知的,也是袁凤吟与他一起求证的。所以后来他们的弟子合在了一起,拥有了同一个名号,不分彼此。在那一个时期里,这是非常完美的。

在任海山到来之前,在于青面同居一室之前,凤吟一直是孤独的,即便他曾与三魁,后与向楠一路为伴,即便身处闹市,都没有冲淡这份隐隐的孤独。而袁承兴的到来,让他感受到了一种遥遥相望的清澈,而感谢孤独。他们互为兄弟,却没有成为对方的影子。

而凤吟这一支的后人,也因为这份感情,一直收益良多。

实际凤吟是走了神儿,戴老拳师此时正与袁四爷谈论千斤秤那事情。

袁四爷道:“实际这个要耍手脚并不难,但是这个孙子若是打出来这一把,非但响彻武林,而且对他将来的人生都是一个绝伦的起点。我老头子也就可以放心了。”

戴老拳师道:“你用扁担挂”

袁四爷道:“是的,方才挂在马上未取下来。”

戴老拳师点点头。河南一支虽说单传,但因为心意六合成艺时间较短,若是得了法,三年便有不小成就。所以这一支人枝不旺却间隔不多,传出了好几代。

在李先生的徒孙张格尔父子身上,遵照拳论也是不断求证,完善,特别在一些器械上得到了一种功用一体的谋合。

李先生依着以枪化拳,反过来将拳架子练成枪架子,将身子成就成一条大枪,因为子弟惯用刀剑,虽不带枪棒,而又枪法绝伦。

张格尔这里却将那滚裹崩弹之法合于了大二截棍里,讲大枪一分为二,阴阳互变,枪拳互为功用。又完善了小镰这些奇门兵刃。

而这几处的发扬,都不使一个特点,就是顾打一体,功用一体,化繁为简,以少胜多。

所以心意,形意都是越来越简捷直接,越简洁也越来越出功夫。这两支的特点,都是化繁为简,聚散而精,而不是是个好处就拿来编在套路里越编越长。所以叫做心意诚与中,肢体形于外。法度简明而又气象万千。

第九十四章静而不杂为清真

第九十四章静而不杂为清真

本来六合拳不提倡依赖器械练拳,但器械又确实有助于练拳。所以在一个阶段上,感悟上了身,非但行走坐卧都可练功,就是随便一个玩物也有助于长进。但这些都是顺手拈来的,若返了回去非要依赖这些逐步入门,视之为不可缺失,那就有点偏执了。

千斤秤实际是一个如同镢头,辘轳一样的玩物,不过要正经一些。刨地翻土,是体验将整劲打到稍节,也就是镢头刃上,一劈一趟。二截棍三节棍都需要将劲打到棍稍,若是松软的土地,或者刚耕过,一把撅劲下去能将稍节钉在地里。

出拳拳力大还不算有成,有成是拳力贯出后又多少本出多少都不带回返,顺着那一丝巧妙全给敌人捅进去,只伤人不伤己。若打人一千,自损八百,那就不高明了。所以在实战少的情况下,将一条二截棍耍活,非但力返不上自身,稍一节又碰不上自身,还能打落到一个点上,就算劲路活窜了。

那稍一节虽然崩弹,链子虽柔似无骨,那两节一合,却能抓能捆,可破长短兵器。

这是心意。而形意里李飞羽先生返回一套标准的枪架子,以白蜡大杆的顺滑颤弹的返劲中找寻巧妙的运化之法,可谓是异曲同工,只是因为那杆子却非阴阳清晰,而是整条的含着韧劲,所以出来的功夫还是有点区别。

单从这里边来说,心意的滚裹崩翻,形意的顺活崩弹,而就对那一片难以驾驭的柔韧上,练成之后器械如同手足一般具有灵性,可出随意施展,出鬼迷之法。

之外,找着这个感觉了,通常要要身子里化,往上求索。这个时间就不是找劲了,而是将身子炼成这样一种形态。所以拳架就比功架高级起来。很多时候的拳架看起来很难看,因为那不是练拳的,也不是表演的,是出功夫的,出功夫的就是跟自己找别扭,等不别扭了,身子也就成就了。

先是丈八大杆,渐渐躬缩,最后化到筋骨里,成就了身子。

所以又不能迷恋这些杆子棒子。等身子成就了,身子就是一条枪,再用短兵就更加顺手灵活了,所以形意门使刀剑的高手很多。而剑相对于刀,又有了一个境界。

在三家完善之前,甚至于少林心意把都是同一本拳谱,少林禅理博大精深,注重感悟,也融入了日常生活与拳法之中。心意把逐渐演变,自成体系。但是因为少林时常受金刚之威严不动所感染,传下来的拳风与河南一支非常接近。

他们最根本的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