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修真 >天劫炼仙录 > 分节阅读 216

分节阅读 21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蜃影图像转到了这些人身上,慕容焙无复凶悍之气,面色惨白地跪在地上等死,其他的死囚中固然有以前抓捕的白莲教徒,也有几个是前天带头哄抢衙门的衙役,还有几个是向来横行街头作恶多端的地痞无赖。

随着陶勋一声令下,三十六颗人头滚落黄土,血光吓得不少人瑟瑟发抖,这总算让一部分人有所动容。

“第二件大事,是要告诉乡亲们,当今圣上、朝廷已经知道了池屏的情况,所以圣上下旨令瑞亲王为钦差随元朔天师一起来到池屏州坐镇州城,节制诸府、州、县民政军事,观风宣抚,剿灭反贼。诸位快快跪迎瑞亲王銮驾上台。”

黄幔遮盖的凉篷掀开,全套亲王礼服的瑞王在李幡和袁道宗率领的侍卫簇拥下登上彩台,在正中的饰龙金椅上坐下。

陶勋率领群僚跪拜,山呼千岁。

瑞王接受完官员、缙绅和百姓的朝拜,道:“孤奉父皇手谕为钦差秘道前来池屏,剿灭反贼、宣慰地方的事还要多多仰仗诸位士大夫、士子和黎民百姓。”

看到在场的不少官绅、士子多有疑色,陶勋大声宣布:“摆香案,请圣旨,请瑞王殿下宣旨。”

瑞王起身,展开三道圣旨大声宣读。

第一道圣旨授瑞王平贼将军衔、总兵大将,以亲王玺印及原钦差关防大印节制池屏州及其邻近各府、县军政事务,可黜、斩文官从四品以下、武官正三品以下从贼、附逆、贪渎、不听号令、贻误军机者,可任命代官,事后奏闻。

第二道圣旨任命陶勋为池屏州代知州,赞理军务。

第三道圣旨授权瑞王按两卫之制建靖寇军剿贼,池屏州可募民兵助剿,以两万为率。

宣旨已毕,瑞王不紧不慢地道:“若有人怀疑孤王身份和圣旨真伪,只管上前来验看圣旨及印信便是,孤赦其无罪。”

真还有几个不晓事理的人上前查验,其中包括致仕的官员,验看过后俱是惊呼道:“这是中旨。”掉过头看向陶勋。

瑞王出示的这份圣旨余皆合式,独独没有内阁的票拟,这样的圣旨便称为中旨了。中旨虽然也合法,但缺乏权威性,就算朝廷官员拒绝奉诏也没有不对,如今陶勋已是池屏的最高长官,这份中旨有没有效当然决定于他的态度。

“中旨便不是圣旨了么”陶勋冷声反问道。他看似笃定,实则心下也有些尴尬,要知道对于靠皇帝中旨升官的人,士林的统一评价就是“不要脸”。

瑞王又拿出的亲王玉牒、印绶和钦差金印,众人验看后自然都承认是真货,会场内外对瑞王的身份和圣旨的真伪再无怀疑。

拿到这三道圣旨可谓一波三折。瑞王魂魄当晚借画卷回到紫禁城面见皇帝,详奏被劫经历和脱险至池屏州前后的情况,依陶勋的建议提出了三事,孰料平时耽于修道炼丹的皇帝遇到这种大事时并不似往常那般昏聩,虽伤感于儿子的悲惨经历,对其所奏请之事并不松口。

画轴的法力只能维持一个时辰,瑞王不得不魂回池屏,同时发现画轴的法力随着使用次数增加而减少,最多还能使用五次。心急之下的瑞王当晚第二次用画轴魂魄回京面圣,这次带上了盖有他亲王印玺、钦差大印和池屏州正堂大印、同知金印、陶勋私印、通判金印及签名的联名奏章。

皇帝见到这封奏章后一边叫人核对印信和签名的真伪,一边破天荒地叫了早朝,将奏章放到早朝上讨论,结果绝大部分官员认为此事太荒谬,应当先等地方的奏报再行定计。

满怀希望的瑞王第三次进觐后得知这一结果,失声痛哭,一边历数父子间相处的私秘往事,一边再三哀告请旨。

终于被亲情打动的皇帝急召内阁,命拟旨准复奏章所请三事,结果内阁不肯奉诏,给事中威胁要封还。最后,勃然大怒的皇帝亲自写手谕盖玉玺,交由第四度前来的瑞王魂魄带回。

验完圣旨真伪,瑞王起身道:“圣上赐孤以征专大权,然孤年幼,不谙军政事务,恐负圣恩,故一切军政事务皆委赞理军务、代知州陶勋大人,孤只掌用印及复核。”

皇帝在圣旨里并没有交代这些,但曾当着他的面赞赏陶勋的提议老成持重,所以他仍老老实实地依照前约当众宣布交出权力,实际上他能宣布交出便也能随时宣布收回权力,圣旨中不写清楚何尝不是对陶勋的制约。

陶勋跪拜谢恩,起身后转向台下百姓,朗声道:“贼兵日益迫近,池屏危在旦夕,为了确保州城无恙,本官宣布从今天起全境戒严,州城、观屏县城实行宵禁。其二,对粮草等重要的军备物资实行军管,所有县、乡、里、村家中存粮超过五石以上部分不论公私俱征为军粮,要全部交到官仓,所有人的口粮统一由官府按人按日配给,有敢隐匿藏私者以抗命附逆论,一经发现,格杀勿论。”

他这两道命令出来,会场里立时热闹起来,叫好的人有,痛哭的人也有,穷苦百姓和灾民吃了上顿没下顿,别说五石存粮就算五粒米的存粮也没有,这道命令明显针对富贵人家,是以叫好的是贫民,痛哭的是富人。

陶勋抓出时机宣布:“据探马报,妖教正分四路扑向州城,为剿灭贼军,本官宣布从今日起广征兵役,除独子、绝户、残疾之外,每户出一男丁编入靖寇军,此军专为剿贼之事而设,所征之兵丁不入军籍,月银一两五钱、月粮八斗,平乱后士卒可返民籍。

征靖寇军之外各户除单丁、绝户、残疾外另出一丁编入池屏民兵,待遇次一等,月银一两、月粮五斗,乱平后遣散。没有户籍的流民也可报名参军,乱平后可在本州辖县入民籍落户。”

第十一章军营议略上

这道命令让许多人兴奋地交头接耳。卫所军丁向来没有银,一旦入军籍则世世代代为军户,如今军户的地位已落得不比贱籍、贱役好多少了。陶勋的命令则免去了人们的后顾之忧,不但参军吃皇粮,还另有银钱收入,这种好事在以前可是想也不敢想。

陶勋继续宣布:“本官已决定坚壁清野,重点防守州城和观屏县城,凡不愿沦陷于贼兵的百姓必须搬到城中居住,青壮男丁编为民壮弓手,全面担负守城、巡城、备盗的职责,老弱及青壮女丁编为民夫,负责运输粮草、军械、运送和守护伤员等事务。”

这些安排是守城常例,没有在百姓中引起多大反应。但接下来陶勋的一道新命令便令在场的所有人都震动了。

“本官还要宣布,从今天起暂停缙绅免赋税徭役的特权,凡家中有服役靖寇军、民兵者可免两年赋税,有入民壮役者免一年赋税。一户之内资财、地产逾千贯者每月交二两白银的助剿钱。”

劫富济贫,这是赤裸裸的劫富济贫。

一时间操坪上贫民百姓欢呼雀跃,富绅商户抢天号痛哭失声,高台上的人有一大半面红耳赤地争先当面向陶勋责难。

陶勋面色一沉:“诸君都接过圣旨了,都听见瑞王殿下讲的话了,本官命令已出,殿下也已经用过印玺,再有敢妄议阻拦者法办。别怪本官没警告诸君,敢阳奉阴违者可是重罪,是要杀头抄家的。”

一名致仕官员向他怒诘:“大人如此乱政是要激起民变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