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85(2 / 2)
朱栩暗自摇头,事实上,他要与时间赛跑,只能小心翼翼的小步快走,必要的时候还要大跨步前进。
回了皇宫,朱栩就招来了魏忠贤,还有傅昌宗。
待刘时敏一说,傅昌宗就眉头一皱,抬手向朱栩道:“皇上,这收购是从今年的夏收开始,再秋收,总共两次,这种情况,应该还是第一次,或者为数不多,整治还来得及。”
朱栩神色冷肃,目光隐含杀气,道:“储粮事关朝廷根本,任何人都不准插手户部要想办法堵住漏洞,对于这样的行为,要进行严格规定东厂可以根据这些规定调查,但凡有人想要从国库吸血,都要严厉惩处,不容宽贷”
皇帝大规模储备粮食,自然是应对越来越严重的旱情,不论是傅昌宗还是魏忠贤,都心里有数,听着皇帝语气毫不掩饰的凛凛杀气,心里都一惊,连忙抬手道:“臣遵旨”
朱栩微微点头,看向傅昌宗道;“现在十大仓库储粮有多少”
这个傅昌宗熟烂于心,抬手道:“回皇上,每年朝廷用度在一千万石左右,十大仓储备有四千三百万石,外加番薯一千万石。”
朱栩神色不动,心里默默计算。
之所以能有这些,一来是朝廷靡费减少,官员俸禄以及其他用的现银增多,粮食支出少。二来是今年收购了不少,增加了库存。三来就是番薯替换了一部分。四来就是西南赈灾所需减少。
林林总总,让朝廷节省了不少粮食,变相的又让商业活跃起来,其中商税也在不断增加,如此倒是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朱栩心底一时间转过许多念头,看着傅昌宗点头道:“嗯,粮食收购不能停,番薯的播种面积还要扩大,尤其是辽东等地,要大规模开垦”
辽东可以说是一片待开垦的荒地,关键在于人少,朝廷的移民一时半会也移送不了多少,人口少,开垦就慢,这需要时间。
傅昌宗提议的号召天下人去辽东开垦换银子,这还需要与辽东总理大臣孙传庭商议才行,犹豫着没有奏报给朱栩。
朱栩说了一阵,又转向魏忠贤,道:“朕让你养案,养的怎么样了”
魏忠贤躬身在那,表情纹丝不动的道:“回皇上,已经差不多了,若是动手,单江苏,至少有三十个知县涉及贪污,索贿,抢占民田,殴伤人命,夜宿青楼等等,足以罢官夺职,捉拿下狱。”
朱栩颌首,现在的江苏有后世安徽,江苏,浙江三省那么大,是江南人文,经济,文化最为繁华鼎盛的地方,自然,蕴含的问题也是最多。
江南的奢靡之风,吹遍天下,所谓的十里秦淮河,所谓的苏杭,所谓的西湖河畔,那是读书人的天堂,诗词歌赋,美酒名妓,醉生梦死间,足以忘掉世上的一切
朱栩手指敲着桌面,好一会儿,沉声道:“好就从江苏开始,你命东厂做准备,年后等朕的旨意”
魏忠贤等这个机会也很久了,道:“奴婢遵旨”
第526章朱由检扛不住了
两日后,袁可立终于回京,同时回来的,还有从西南归京的毕自严。
景阳宫偏殿内。
朱栩,毕自严,孙承宗三人,围在一个棋盘前,朱栩与毕自严在对弈,孙承宗算是一个观棋不语的君子,兼裁判。
朱栩的棋力平平,面对毕自严差了不知道多少条街,捏着黑棋子,满棋盘的找可以落子的地方。
孙承宗俯视全局,早就看出了皇帝的败相,一直都是兵败如山倒,到现在已经没有一丝机会了。
毕自严看着朱栩,微笑道:“皇上开局大气,布局都是从大处着手,某些小处也有惊人之手,不过整体框架,却疏漏百出,影响了整个局势”
简单来说,框架搭的很好,地基也不错,可中间疏漏百出,很容易塌方。
朱栩看了半天,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只得弃子认输,摇头道:“琴棋书画,朕是样样都拿不出手”
这一点毕自严与孙承宗也都奇怪,皇帝倒不是不用功,可不知道为什么,皇帝的字好似刻好的模子,怎么练都跳出不来,只能算是堪堪入眼,无法登堂入室。
毕自严开始捡棋,看着朱栩笑道:“皇上,再来一局”
朱栩知道,毕自严这是要来“指导棋”了,不过他却没有兴致,收着棋子,道:“不下了,现在信王皇兄给朕出难题,内阁悬在那,全天下都在盯着看,你们说说,朕要怎么办”
毕自严与孙承宗知道,这是正事来了。
毕自严与孙承宗的分工很明确,一个政,一个军,毕自严听着朱栩的话,捡棋的手放慢,细细的思忖着道:“皇上当初停摆内阁就是为了遏制党争,现今党争风气尤在,不能纵容,可内阁重启势在必行,臣认为,当前除了信王,没有人合适做这个内阁首辅。”
朱栩神色不动,毕自严说的是大势,这里面还涉及朱栩的一系列布置,除了朱由检,根本没有其他人可以代替。
毕自严看着朱栩的神色,又看了眼孙承宗,道:“皇上,信王要权,不妨给他,有我们盯着,不会出乱子。”
朱栩听着就笑了声,道:“你们别小看朕这位皇兄,朕是一直压着他,没给他机会,否则有的乱子咱们收拾。这一次是朕有意敲打他,让他做个挂名首辅就行了。可他一心想做事,朕是拦都拦不住”
毕自严与孙承宗对朱由检都有些了解,这位王爷,简单来说,就是眼高手低,对大明实际情况不了解,所作所为心都是好的,却落不到实处,而且看人用人都很有问题。
这是皇家的事,毕自严也不好多说,沉吟一声,道:“皇上,内阁不能久悬,信王也要有个名目,得早日处置才行。”
朱栩也是试探朝臣的态度,他目光转向孙承宗。
孙承宗会意,顿了顿道:“皇上,臣赞同毕大人之言。”
朱栩点头,这两人基本上代表着现在的朝臣们的态度,既然他们都认为要留下朱由检,朱栩也就没有了负担,微笑道:“嗯,信王你们不用在意了,朕来安排,明年会让他复职。关于明年改元,朕也征求过不少人,都没有什么意见,你们说呢”
两人倒也没有意见,改元本身就有非常大的“改新”意义在里面,明年,恰是时候。
不过孙承宗突然开口道:“皇上,臣倒是认为,永武比景正更好一些,更能彰显我朝的永安,勇武之风。”
朱栩抬头看了眼孙承宗,不动声色的笑了笑,这孙大人也是揣摩到他的心思了,他确实比较喜欢“永武”,不过现在还不能给外界“明朝很强势”这种观感,笑着道:“永武啊,以后再说吧,现在就用景正,平和,大气”
毕自严也是倾向这个“景正”的,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