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73(1 / 2)
“长兴,哎,虽早有预料,也有风声,但具体调查后,胡人实在残暴啊”何志也不瞒着他,见他问起,一指地上的文书,说着。
何长兴走过去,地上捡起文书,将几份文书于案几上放好,将手里拿着的这一份从上到下的扫了一遍。
看过后,何长兴的眉深皱。
“实是想不到,传言是真的”何长兴喃喃出声,愤怒的说着。
“哼,原本今年汗国建官立制,还发令禁止胡人随意杀戮百姓,又请得幽并二州世家纷纷出官,本以为的确有些大道,还曾使我都有些动心。”何志冷笑的说着:“现在看来,这只是权宜之计,一有事就撕破了面皮,这些胡人,怕是将这中土当成自己的牧场,将百姓当做了所养的牛羊了”
说着,何志疲倦的苦笑:“长兴,你这出去一趟,替我将徐军师请来。”
“哎”见大帅神情凝重,何长兴不敢耽搁,忙应了一声向外急去。
何长兴走出去将门复又关上,何志重将目光落在这份传来的情报上,已染上霜月之色的脸颊上,还隐隐能看出一丝少年时的儒雅风流之态。
何志从小敬读圣贤书,虽后来继承了父亲的基业,心中还是有着一丝读书人的执拗。
这个世界几次胡人入主中原,已经把一些读书人的汉夷之别打碎了。
虽还有着胡汉之别,但只要胡人按照这些读书人心目里“修治天下生民生业的大道”执行,就可得到认可。
对于胡人的暴行,他的第一反应是愤怒,第二反应是可惜。
在何志看来,胡人建官立制是对的,禁止胡人随意杀戮百姓,又请得幽并二州世家纷纷出官,这是王者之道。
但在稍遇挫折后,就立刻撕破了禁令,大举驱民攻城,这无论是什么原因,都说明胡人难以凝聚汉家气运,并且直接威胁着许多人的利益。
要知道,驱民之中,实际上有许多县郡的世家大族都在其中。
要是胡人能打乱了王弘毅攻略衮州和洛阳,只怕大汗下一个目标,就是就是青、翼二州了吧
以胡人目前情况,这时青州百姓和自己世家,还能有个好么
乱世之时,本就人命卑贱,心里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不过这已经触犯了他心目里的道路和大义,以及利益了。
正在想着,外面响起了不急不徐的脚步声。
正文第二百九十七章震怖下
徐茂的宅第不远,显是人来了。
“大帅,徐大人到了。”外面响起何长兴的声音。
“你可来了,快入内。”何志将门打开,亲自迎了徐茂进来。又对何长兴吩咐:“守住这里,不许闲杂人靠近。”
何长兴应了诺,何志将门关好。
“不知大帅找徐某来,有何事情”徐茂先是行礼,又开门见山的问着,穿着绸子大袍,戴着一顶纱冠,有些清瘦。
何志先没言声,抿了抿嘴,把文件给了徐茂。
徐茂谢了,接着看了,一字一句一页,都非常仔细,三页的文件,足足看了一刻时间,才放了下来。
“先生有何想法实不相瞒,我见此难决,要与你相商。”
“胡人只怕王气不足了。”徐茂叹了口气,直接说着,这话说的直接,让何志不由眉宇一跳。
“王气者,根在深hou,用之如铁,显之祥和,胡人本来有着草原,这根基也算有,但入侵汉地来,屡次受挫,现在朝令剑改,反复无常,阴毒难测,这是蛟蛇之相,却不是堂皇真龙之相。”
何志听了,叹了口气,眉头深皱:“的确,实在想不到,胡人这样行事。”
“前些时日,你我谈过这天下之事,你说过,眼下天下大局已初定下来,我只有着三郡之地,怕是难有争夺大位机会了,现在看来,的确是这样。
要真如先生所言,接下来我要如何做,方能保得一地的平安保得我何家上下以及部属的平安”
“胡人龙气摇摆不定,这样凶残,就算现在优待降将,可一旦有变,只怕和这百姓一样,视之猪狗,再说为一己之私,害了这三郡的百姓,我于心不安,你看”
“此事,眼下还急不得。”徐茂摇摇头,说着。
“怎么讲”
徐茂说着:“胡人的确气衰了,但还没有绝望,这气运之道变幻莫测,在这个节骨眼上,不宜投靠。”
“怎能看出二者气数”
“龙气消长就在眼下这一刻,两军集于黄河,只看看洛阳和兖州局面,就能断定接下来二十年的气数了。”
“要是王弘毅能夺洛阳和兖州,青州自是难以抵抗,一旦得了衮、青、洛阳,最后一点真龙气数就此而定了。”
“要是不能,胡人还有夺取天下气数,看情况再决定。”
“先生的意思去”,一旦大成平定了兖州,立刻向大成归降”何志思索着,觉得这事在理。
这算是两军第一次,又是关键一次交锋,谁能占了上风,自能看出谁更有优势了。
“那,就依先生所言。”何志叹息了一声,说着。
东郡临平县
这时入夜,城中城外宁静,天空有月,月色不显,城中一片黑暗,只有几个人家还亮着灯火,过了片刻又相继熄灭了。
不远处的大成军营,火光升腾,映成了一片耀眼的红,这是敌人连绵数里的大军。
看情况,这股大成军是明日就要攻城了。
县令李绣站在城上,望着这一切,心中芥凉。
两日前,大成军打下了东郡,本以为打下郡城,东郡就平定,不想还是有着愚蠢的人跳了出来。
东郡本就不是大一统的局面,以前不过是迫于郑国公之势,暗地里几股势力一直相互牵制着,斗的厉害。
此时少了郡城那里的牵制,本土势力先后而起,虽有着人愿意归降大成,可也有人效仿成势的诸侯,趁乱揭杆而起,准备争取到迎接胡人的时候。
李绣冷笑着,心中却越发悲凉。
李绣虽是郑国公官员,却本是东郡人,东郡有些名望的李氏一族,就是他的宗族,只不过,李绣是旁支,早些年时,父母接连早丧,因着家里留有几百亩良田被人眼红,他被几个叔父一同诬陷赶出了宗族。
那段时日对他来说最是凄凉。
后来机缘之下当了官,一步步走到今日,可以说是衣锦还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