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宣抚相公争名利(1 / 2)
事实证明,纥石烈良弼实在是太小瞧宋国了。
尤其是小瞧了宋国两淮名义上的最高长官,江淮宣抚使叶义问叶相公。
作为主战派的一名大将,历史已经将叶义问推到了这个位置,他又如何不想做出一番大事业来?
不过叶相公此番遇到了一个大问题。
他的副手,江淮宣抚副使虞允文实在是太不像话了。
本来按照之前的政治妥协,叶义问也应该给虞允文分权。
但是虞允文手伸的实在是太长了,他竟然文武一把抓,甚至将叶义问完全架空,使得两淮主政成了人形图章,这让人如何能忍?
叶义问一怒之下,随后怒了一下。
没办法,虞允文的本事要比他大太多了,无论是军事还是民政方面,叶义问根本难以望他项背,更何况虞允文还深受新帝赵眘的信任,军事上有山东义军作为盟友,政治上有蜀中士大夫为强援。哪里是他这个无能老朽能撼动呢?
最让叶义问嫉妒的则是,虞允文引为外援的刘淮刘大郎明明是他先发掘的,陆游也是他先引为心腹的,到了现在都倒向了虞允文。
明明是我先来的!
叶义问派遣到山东的官吏被收拾了一顿,撵了回来,更是几乎将双方最后一丝体面都撕扯下去。
若不是陆游连续发了许多书信来解释,说不得叶大相公就得被气出病来。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认为叶义问一无是处。
最起码亲身抵达淮西的孔端起慧眼识珠,迫不及待的烧起了冷灶。
直到此时,叶义问才猛然发现。
我靠,山东竟然还有这么强悍的天平军啊!
我怎么早不知道?
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叶大相公的能力了。
辛弃疾此时已经凭借着许多高质量的诗词,在宋国出了好大的名声,东平军歼灭威毅军的捷报也已经上报许久了,然而叶义问到了现在才搞明白山东的势力范围,堪称标准的宋国官僚了。
只能说这厮被虞允文排挤成这副德行当真一点都不冤。
亲自来拜见叶义问的孔端起面对这名宋国相公的诧异,心中也是七上八下的。
不会吧。
宋国的相公即便庸碌一些,也不至于庸碌到这种程度吧?
想到这里,孔端起直接出言试探:“叶相公,我天平军有精兵十万,秋后就会出兵伐金,还望叶相公能发兵支援!”
叶义问饮了一杯茶之后方才笑着说道:“孔参军,你就莫要说这些话来诳老夫了,老夫虽然不知兵,却也不是傻子,山东三州之地,如何能养得起十万大军?”
孔端起立即放下心来。
原来叶相公不是傻子啊,那就应该只是被人排挤了。
他立即讪笑说道:“自然是没有十万大军的,这只是一个虚数,但五万兵马凑一凑还是有的。”
叶义问眼前一亮:“那岂不是说明天平军比忠义军与靖难军加起来还要强盛。”
孔端起嘴角抽搐。
这五万大军得算上辅兵与后勤辎重民夫,真正能上阵厮杀的正军也就不到两万。
而刘淮所能控制的兵马,正军无论如何也比两万人多。
操,高兴早了。
这叶相公行不行啊?!
而叶义问此时却言语不停,直接起身来回踱步:“如此说来,天平军此次出征,可以兵分两路,一路攻打河北,一路直驱中原,收复旧都了?”
孔端起被吓了一跳,随之起身连连摆手:“叶相公,金国此时兵力犹存,天平军虽然可以出征,却无法兵分两路,否则金贼若是聚起重兵,我军恐有灭顶之灾。”
话一出口,孔端起就有些后悔了。
果真,叶义问止步,随后缓缓转身,似笑非笑的问道:“那以孔参军之见,天平军应该往何处进攻呢?”
叶义问对于这种战略是真的不明白,此时也是真的是在出言询问。
但在孔端起看来,叶相公仅仅用一句荒谬的言论就将他逼到了墙角,可谓心思深沉。
就连那副人畜无害的面孔都变得高深莫测起来。
孔端起避无可避,只能沉声说道:“自然是大名府,也只能是大名府了!”
叶义问缓缓点头,作沉思状,良久之后方才说道:“天平军既然选择攻打大名府,而不是徐州,老夫身在两淮,又能做得何事呢?”
叶义问是真的不知道要做什么,却不耽搁孔端起肃然起敬。
这叶相公是真的不得了,各路人马的困境与前途在他眼中犹如明镜一般。
想到这里,孔端起不由得对之前自己的腹诽感到羞愧。
宋国毕竟是万里大国,选出主政两淮的相公即便不如前途无量的虞允文,又如何能是个颟顸人物呢?
见叶义问看着自己,孔端起敛容说道:“叶相公说的是,如今的局面堪称僵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