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 大结局(1 / 2)
至元元年,孟廷舟成了大周的皇帝。
姜时晚带着阿宥和阿正住在别苑。
王朝新建,他总是很忙,几次前往别苑,抵达已经是深夜。
他身上总是带着微醺的气息。
待姜时晚端上醒酒汤的时候,他忍不住感喟:“如此这般,让我忍不住想起你刚来别苑的时候。”
姜时晚微微一怔。
那时候的她家道变故,努力求存。
一切仿佛就在眼前。
可如今宋淮之已死,姜时年远离中原。
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见她半晌不说话,孟廷舟顺势握住她的手,他袖口上的五爪龙随着他微微抬手透露出至高无上的尊贵。
“今日大臣们在早朝时,说前朝已逐渐平稳,可后宫牵涉甚广,亦不能无主。”
姜时晚抬眸,看着他凌凌目光,随即垂下眼睑。
知道她终究是不愿意踏入宫闱,孟廷舟并不再多说,将碗里的醒酒汤一饮而尽,拭了拭嘴:“时候不早了,早些安置吧。”
待吹灭了灯烛,两人躺在床榻上时,姜时晚是背对着的。
孟廷舟侧过身,伸手揾了搵她眼角的泪:“你是不是觉得宋淮之死了,姜时年远离中原了,只有你留了下来,你觉得自己不配坐享这些?”
黑暗中,姜时晚没有说话。
他轻轻拥着她:“可是你过得好才是他们的心愿啊。”
夜风卷起别苑廊下的竹帘,姜时晚望着案几上跳动的烛火,恍惚间望见这些年种种。
她转过身,身子主动贴上孟廷舟的后背,双手覆在他胸前。
“安顿好阿正,我答应你。”
我答应你……
只这四个字,孟廷舟刚收敛的心思顿时绷断了弦。
她的手很软,声音很软,贴着他后背的雪花一片更是柔软。
孟廷舟反手掐着她的腰让她坐在自己身上:“你想怎么安顿?”
他很有耐心地在撩拨着她。
姜时晚的的呼吸渐渐浓稠,直至瘫软在他怀里:“送出京,让小年照管。可……可以吗?”
他猛然攻城略池,惊地她一声尖叫。
孟廷舟捂着她的嘴:“嘘,很容易吵醒孩子的。”
黑暗中,他的眼眸犹如猎豹。
步步逼近,激起层层水花。
姜时晚的手始终牢牢环着他脖子,不再松开。
细雨如丝。
姜时晚站在别苑的廊下,望着庭院里被雨水打湿的青石板。
阿正蹲在廊柱旁,小手拨弄着一只从雨中误入的蜗牛,蜗牛慢吞吞地爬行,留下一道湿润的痕迹。
“阿正,该走了。”她轻声唤道。
五岁的阿正抬起头,黑曜石般的眼睛里映着母亲的身影。
他站起身,拍了拍衣袍上并不存在的灰尘:“娘亲,舅舅会带我去看大漠吗?”
姜时晚蹲下身,为他整理衣襟。
这件淡青色的小袍子是她亲手缝制的,针脚细密,领口处还绣了一朵小小的竹子——是宋淮之最爱之物。
“会的。”她将一枚温润的玉佩系在阿正腰间:
“这是你父亲留下的,现在交给你保管。”
阿正好奇地摸着玉佩上精细的纹路:“那阿宥哥哥有吗?”
姜时晚的手微微一顿。
她柔声道:“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东西,阿正有这块玉佩,阿宥有他父亲给的短剑。”
马蹄声由远及近,停在别苑门前。
姜时年翻身下马,雨水顺着他的斗笠边缘滴落。
三年未见,弟弟的轮廓更加硬朗,眉宇间少了当年的书卷气,多了几分风霜。
“姐姐。”姜时年摘下斗笠,露出晒得黝黑的脸庞。
姜时晚站起身,雨水模糊了她的视线。
她想起姜家落败那日,也是这样的雨天。
姐弟俩跪在泥泞中,茫然无助。
一眨眼,小年已经能保家卫国了。
“东西都准备好了?”她听见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姜时年点点头,目光落在阿正身上:“这就是阿正?”
阿正仰头看着这个陌生的舅舅,小手不自觉地抓住了母亲的裙角。
姜时晚轻轻推了推他的后背:“阿正,叫舅舅。”
“舅舅。”
阿正怯生生地唤了一声。
姜时年蹲下身,从怀中掏出一个木雕的小马:“西域的好马,送给你。”
孩子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接过木马爱不释手。
姜时晚看着这一幕,喉咙像是被什么堵住了。
她转身走向内室:“我去拿些干粮给你们路上用。”
内室里,阿宥正趴在窗边看雨。
他渐渐初具孟廷舟的轮廓,眉目如画,气质沉稳。
听见脚步声,他回过头:“母亲,阿正真的要走了吗?”
姜时晚从柜子里取出准备好的包袱,“嗯,今天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