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949(2 / 2)
吴彦秋遇难,他不在所带来的各种问题,都是自然而然的出现的,再加上,我的心神完全沉浸在了失去这位国之栋梁的悲痛当中,还要担心杨金瑶那边的问题,也是在无暇去多想,可査比兴的一句话,就让我看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
眼前这些困难,或者说将来可能有的混乱,是他不在所带来的。
也是别人所期望的
户部是朝廷的钱箱子,也就是掌握了整个朝廷的命脉,户部一出问题,跟其他朝廷各部出问题的影响是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的。
不过,这就是对方的目的吗让朝廷陷入混乱。
不,这显然不是最终目的。
我想起了之前的那几年,身为户部尚书的刘轻寒出使西川,之后又天南地北的跑,甚至曾经置身于最险恶的境地扬州,与朝廷的敌对势力仅仅一江之隔,如果说要,对方的目的真的只是要让朝廷陷入混乱,那么刘轻寒就不可能这么安全的在扬州度过那么长的时间。
他们偏偏是在这个时候,对吴彦秋下手
难道说
我一下子转过头去,看着査比兴:“今年,他们会动”
査比兴平静的看着我,挑了挑眉毛。
我倒抽了一口冷气,只感到一身冷汗。
之前,我就曾经看出过,这一关是有人给皇帝设下的,并且不仅仅是这一关,从之前南宫锦宏和常言柏的“乱政”,到渤海敖氏逼退铁面王,到之前所误传的太子遇刺,直到现在,吴彦秋生死未卜,我们都知道最后的指向是天下大乱,但却不知道,他们到底打算怎么做,有何步骤安排。
但现在,事实好像有点清楚了。
如果一切顺利对他们来说顺利的话,那么他们会在今年,发动战争
査比兴说道:“皇帝,应该已经察觉到了。”
我点了点头,从今天太子一回来,他的种种表现就可以看出,他应该已经是察觉到了对方的举动。
他终究,比我们更冷静,也更能面对这样的生死与离别。
査比兴说道:“我听说,皇帝当年请老师进京的时候,曾经答应过老师三个要求,其中一个就是十五年内,边疆无大型战事。”
说到这里,他回头看了御书房一眼:“不知道这一次”
我的眉头微微一蹙。
当初,轻寒告诉我这件事的时候,我们两也都很清楚,这是裴元灏为了民生而做出的保证,但在很多时候,战与不战,根本不由他说了算,如果真的有人要引起战火,那么他也必须应战才是。
我轻轻的说道:“战火一起,百姓流离,尸横遍野,苍生何其无辜。”
査比兴看着我。
“能不战,尽量还是不要战。”
他淡淡的叹了口气,然后说道:“皇帝现在的做法,应该是尽量在调整,我看他似乎也并不想立刻打,但这些都只是我们这一方一厢情愿的想法,如果对方要打,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大小姐不要怪我刚刚心不在焉,你们谈论的,是朝政上的事,用什么人来替代吴彦秋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朝政的混乱,但我考虑的是,是如果要打的话,他们会从哪几路开始打。”
我的精神顿时一震。
我没想到,査比兴居然都已经想到了那么远的地方。
他说道:“也许,皇帝的一些举措,可以把战事往后推,但这一仗,是一定会打的。”
“”
他那双琥珀色的眼睛深深的望着我:“大小姐,你认为到时候,胜负为何”
一阵冷风吹来,让我蓦地打了个寒战。
这个时候,我突然想起了当年,黄天霸对我说过的一句话
“他们之间的胜负,不到盖棺定论的时候,谁也预见不到”
那个时候,他们两,一个是要继承大统的太子,一个是准备夺嫡的皇子,黄天霸说完那句话之后没多久,整个皇城陷入了尸山血海当中,而这,只是他们之间争斗的一个开场,现在,也许终于要到他们两争斗的真正的战场上了。
想到这里,我忍不住会过头去,看见玉公公从里面出来,手里捧着一份密折,正吩咐人发出去。
御书房内,灯火摇曳,如同此刻我,和他,和所有人的心。
这一场龙争虎斗,到底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展开,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结束呢
这一夜,很漫长。
不知有多少人是在焦虑和不安中度过了这样一个不眠之夜,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到了第二天早上,偏着头,正好看见窗外透进的晨光。
我这才发现,自己还在御书房,不知什么时候趴在桌上睡着了。
不过,肩膀上怎么有点沉
我下意识的一回头,就看见裴元灏站在我的身后,手上拿着他的龙袍,正往我肩上披,一对上我的眼睛,他立刻说道:“你醒了。”
“”
我瞪眼看着他手里的龙袍,还有些回不过神来。
“还要不要再睡一会儿”
“”
“冷吗”
“”
我瞪着他,不动。
这个人,是要发疯了吗
拿着他的龙袍往我身上披,他当龙袍是谁都能穿的
他还看着我,眼中只是关切,似乎还没察觉出我心里的腹诽,我轻轻的一压低肩膀,从他的手下溜走了。
他这才像是回过神的,看了看自己手里的袍子。
我扶着桌沿站起身来,又看向周围,已经没人了,便问道:“太子殿下和査比兴呢”
“昨夜太晚了,朕让他们都回去了。”
“我”
“你睡着了,朕不忍心叫你。”
我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肩膀,趴在桌上睡了一夜,虽然睡得很沉,但现在肩膀和手臂都痛得很,我也不好说其他的,只轻轻的说道:“是民女打扰陛下了。”
“你还跟朕说这些”
清晨,屋子里还有些未退的凉意,但他目光的温度却慢慢的炙热了起来,我刚刚从梦中的寒冷里醒来,还有些无法适应这样的温度,转过头去避开了他的目光,然后说道:“既然他们都走了,那民女也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