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四章 金刚断烦恼(1 / 2)
赵德昭十分狼狈,差一点被刺杀,此时有点虚脱感,依靠着皇宫的宫门,大口喘息。他的脸上带着一丝惊恐,眼神中透着一丝迷茫。
他微微皱眉,声音中透着一丝不解:“派人,追捕那些黑衣刺客,我想知道,他们都是什么人,为何要刺杀本殿下。”他的声音微微颤抖,显然对这次刺杀感到震惊。
赵德昭有些不解,甚至觉得离谱。长这么大,他还是第一次被人刺杀。他平时循规蹈矩,做人做事从不逾越,也没有得罪什么人,根本没有什么仇家。哪怕是敌国刺客,也不该来刺杀他,因为他还没有权力,既不是储君,也不是亲王。
“难道是,有人不希望我活着,嫌我碍事了”
赵德昭联想到父皇病情加重,这个皇位有可能会出现动摇。那么作为大皇子,他便是最有利的竞争者。所以,有人不希望他活着,继承皇位想到这里,赵德昭感觉得头皮发麻,浑身发冷。他得立即入宫,把这件事禀告给父皇,暗中彻查此事,否则,大宋要乱了。
现在,他谁也不相信,只相信他的父皇,因为只有他的父皇不会害他!赵德昭匆匆入宫,再次觐见自己的父皇。
赵匡胤刚要眯一会儿,听到脚步声急促响起来,他勉强撑起身子,看向了殿门口。只见赵德昭神色慌张地跑进来,衣衫不整,带着血迹和狼狈,让他心生疑惑。
“噗通!”赵德昭跪倒在地,哭着说道:“求父皇救儿臣性命!”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哭腔,眼神有些惊慌。
赵匡胤闻言有些发愣,不知道大皇子为何如此害怕和狼狈。他微微皱眉,声音中透着一丝严肃:“德昭,究竟怎么回事,你为何这般慌张”
赵德昭微微抬头,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回父皇,儿臣出宫之后,遭遇了刺杀,差点将儿臣杀害。”他的眼神中透着一丝恐惧,显然是对这次刺杀心有余悸。
“竟有此事!”赵匡胤顿时大怒,这可是触动他逆鳞了。什么人如此大胆,竟然敢在京城内刺杀大皇子,这等同于行刺皇帝是一样的。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愤怒,声音中透着一股威严:“来人!”
在宫内伺候皇帝的太监总管王继恩听到这个消息,也是震惊无比。他立刻走上前,躬身道:“官家,请吩咐。”他的声音中透着一丝紧张,对这次刺杀事件感到不安。
这王继恩是在后周的时候入宫的,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皇位以后,他成了赵匡胤的宦官,深得赵匡胤的喜爱,在赵匡胤的后宫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也是监察机构武德司的掌权者。
赵匡胤微微皱眉,他的声音中透着一股冷峻:“传旨,立即调动禁军,全城搜捕刺客。此事关系重大,必须尽快查明真相,将刺客一网打尽!朕想知道什么人,如此胆大妄为,敢行刺皇储!”
赵匡胤勃然大怒,气得咳嗽起来。
“是,奴家去办!”王继恩点头,转身去安排武德司调查此事。
连王继恩心中都在存疑,究竟是什么人下的手,为何要行刺大皇子啊
赵德昭起身之后,看着父皇欲言又止,也不知道自己的猜测应不应该说出来。
赵匡胤何等人物,一看儿子的神色,就知道他心中憋着话,于是开口询问:“有什么话要对父皇说吗”
“父皇,儿臣也没有什么大事要说,只是,儿臣觉得此次行刺之事,太过蹊跷,若是吴国、辽国做的,他为何会对儿臣动手,按理说,我的名声不显,也不是亲王,更非储君,他们为何要杀儿臣”赵德昭这样说出自己的猜忌。
赵匡胤神色复杂变化,想到了很多,不过,毕竟他经过一次黄袍加身和谋国事件,对此事倒是并不觉得多匪夷所思,各种可能性,他都瞬间盘算了一遍,可以说,各种可能性都有。
一切都要等调查结果出来,赵匡胤才会相信,所以,此时他还是出言安慰大皇子道:“这可能是敌国的一次计策,要刺杀皇族,能杀一个人,便少了皇族决策人,另外,若是造成我们皇室之间的猜忌,那么敌国更会高兴,因此,越是在这个国之危难时候,不能自乱阵脚。”
赵匡胤对自己的儿子殷殷教导,希望他能够迅速长大,在情商和手腕上能够成熟一些,不要轻易被影响,产生误判。
做大事要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心理素质,说是简单,但真正做到这,需要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应对一切变化的能力等等,可以接受任何结果,又敢于付出,果断行动等等,绝不是普通一个心理觉知素质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