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江山争雄 > 分节阅读 427

分节阅读 42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坊市内,还有小型表演场所,搭建了舞台,有胡姬在跳舞,也有西域风情的杂技表演,吸引不少观看。

罗昭云看到这种繁华景象,微微点头,觉得商贸的起色还是不错的,长安城并没有被战乱影响过大,贸易恢复了,重回正轨了。不过,表演地方小了些,决定回去派工部负责,腾出几个里坊,建立勾栏瓦肆,可以添加一些娱乐性和说书评话,促进百姓生活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走吧,去城边的里坊看一看”罗昭云离开热闹的坊市,开始朝着城边区域的里坊走去,要真正了解长安城情况,不能光靠最繁华的地方。

到了弘化坊一带,明显感受到街道的简陋,地面上坑坑洼洼,前几日都是雨水连天,所以地上许多泥泞水坑,还有一些土墙倒塌,民舍残破。

这里的场景,明显与朱雀大街、西市差别很大,到处有一些破烂的棚子,肮脏的乞丐,以及遍地的垃圾废品,无人收拾。

到了淳和坊,里面竟然有不少难民,流离失所的样子,穿戴褴褛,地上到处是污泥路,这里不少废置的宅子被流民占用了,不过大部分宅子已经衰败,杂草丛生,瓦砾破坏,但是一缕缕炊烟升起,搭有锅灶的地方开始烧火造饭了。

罗昭云看到这一幕,皱起眉头,繁华长安城什么时候出现了如此多的难民而且在这里艰苦生活,这般的恶劣环境,很容易染风寒病,然后死去,产生瘟疫。

“这位阿翁,你们是从哪里来”罗昭云上前

一位六十来岁的老翁停下脚步,见问路之人鲜衣怒马,富贵人家打扮,不敢怠慢,拱手一个肥喏道:“回这位官人,我们是从华阴逃难过来,关中发大水了,连下十几天大雨,黄河上游决堤,淹没了田庄和房舍。没法子啊,我们不得不逃难了,沿途乞讨,来到了长安城”说到伤心处,老翁不禁潸然落泪,用衣袖抹了鱼尾纹边的泪水。

第一千零一章天灾人祸

罗昭云微服私访在长安里坊内,发现偏离的主干街道,里坊内基础设施陈旧,道路泥泞,瓦舍残破,垃圾散落,狼藉不堪,与皇城、东西市、官员居住的里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尤其是在淳和坊,这个靠近西城门的里坊,比较偏僻。因大隋国祚过短,而长安城又太大,许多基建尚未完成,隋炀帝杨广在大业年间就急着去修建洛阳城,所以长安城一半里坊荒废掉了,没有来得及大规模整修道路等,做出更细规划。

城里的豪门、官僚体系、乡绅贵族等,在战乱中,不少逃出了长安城,宅子多荒凉,城里没人多买地开发了,也使得里坊和地皮没有涨上去,甚至闲置许多,如今成了难民、流民、乞丐聚集地。

“关中华阴一带发洪水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老翁抹着泪水道:“就是半个月前的事,华阴附近几个县镇都遭了殃,万亩良田啊,都被淹没了,今番肯定要绝收了,人也死了不少。华阴县令不救济灾民,我们只能从华阴潼关一带向西逃难,至少京城是当今皇帝居住地,总不能见死不救吧。”

潼关以西,都是关拢之地,也是昔日周朝、秦朝的发源地,汉、晋、北周、隋、唐都在关拢盘踞,可谓朝廷根基所在,对关拢百姓,这些朝代都非常重视,如果百姓遭难,对朝廷的名誉和稳定,都是有着不小的冲击影响。

罗昭云问道:“当地的县令、郡守,难道没有组织救济灾民吗”

老翁摇头,带着一丝愤怒道:“没有啊,华阴县令裴昌,哪还敢出现,他贪墨了今年春季朝廷下拨的钱贯银两,自己购置了宅院,养歌妓、小妾,挥霍掉了,黄河的河工没有修缮,才导致这次暴雨侵袭,河堤垮塌,一些被淹没房产和家眷的汉子,去了县衙门围堵那裴昌,让他还命,那狗官就藏匿起来,不敢露面了,乡下村寨也没了救援,我等流民才被迫往西来”

罗昭云闻言,顿时有一股怒火起来,又是贪官污吏误事,竟然连修缮河工的钱都敢贪墨,填入私囊,导致河堤损坏没有及时修理,经不住今年的黄河讯期的冲击,酿出如此大祸害。

倘若这些流民死伤过多,没有救援,及时开仓放粮,妥善安置,就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岂有此理,你们没有去上面告官吗”罗昭云询问。

老翁苦叹连连:“唉,怎么没去,有些乡亲去了冯翊城内郡守府衙那里告,但裴昌与冯翊郡的太守柳佺,是连襟关系,据说那柳佺还是河东柳氏的人,知道吗,那可是柳氏啊,据说当今陛下追封早逝的皇太后,就是出自柳氏的旁族,冯翊郡与河东郡相邻,这片区域,柳氏的权力和威望很大,无人敢动啊,这个消息,恐怕被那郡守柳佺压住,连朝廷还不知晓呢,直贼娘的”

罗昭云听到这里,脸色阴沉,已经怒不可遏了,既有贪墨藏私,也有官官相护,还牵扯到了外戚柳氏的勋贵家族,狐假虎威,在河东、冯翊一带作威作福,欺上瞒下,实在可恨

对于河东柳氏宗族,罗昭云并没有多少感觉,因为他穿越回来后,就没有见过那个死去的生母柳氏,也没有什么交流和感情。

这一路成长上来,河东柳氏大族跟他也没有什么接触,只有一个柳述,还因为发动宫变,在文帝末期,就被自己搅黄了那场夺权之变,成为对头,此后,柳族更加没落,不曾再有交集,想不到竟然扯起皇亲国戚的大旗,横行一方了。

“你们到此之后,有没有继续上告朝廷,有没有人来救济你们,京兆尹、六部,有没有人去找”

老翁懊恼道:“还没有,京城太大,比俺们那屯子、城邑大多了,人生地不熟的,而且里坊内的捕吏,街道上金吾卫巡视,我们这些流民,出去一抹黑,也认不得六部衙门和京兆尹司在哪里不过这里的坊正已经把事情记录,据说要转给上面的官人,并弄来一些粮食,还有一些附近里坊大户乡绅,也过来救济一番,勉强能够糊口。”

罗昭云脸色渐渐恢复,喜怒不显于色,才能做到理智分析,合理出手整治,解决问题。

朝廷是官僚体制和利益团体的融合,看似这是特例现象,其实各地有很多的裴昌、柳佺这种人,如何使得官吏清明,在中原封建王朝,是十分困难的,哪怕千年之后,也不一定能够很好解决。

“对了,华阴县受灾的地方多不多,沿途有没有大伤亡,得病情况呢”罗昭云又试探询问。

老翁答道:“冯翊郡治下有好几个县受灾,因为黄河古道和洪汛来临,以华阴县灾害最终,天灾加人祸嘛,逃难有上千人,沿途还有分散,应该过万人受到了波及。”

罗昭云点头,让大内侍卫拿出几块碎银交给老翁,后者连忙感激道谢:“这如何使得”

“拿着吧,这是朝廷亏欠你的”罗昭云心中感慨,这十几两银子,只能解决了一个老翁短期内的燃眉之急,对灾情于事无补,若要解决水灾问题,需要朝廷尽快行动起来,六部配合,拿出救援方案。

老翁感恩戴德般揣着银子走了,罗昭云看着里坊里的灾民屯聚景象,打算继续往里面深入了解下。

负责贴身跟随的宦官总管钟德全进言道:“陛下,这里都是流民,不少人应该带有疾病,时不时被送出去了尸体,担心有瘟疫发生,陛下乃万金之躯,肩负社稷之重,不可涉险”

罗昭云瞪了他一眼,道:“正是因为朕肩负社稷之重,才不能无视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