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江山争雄 > 分节阅读 395

分节阅读 39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顾青霜没有去追庄芷汐,也不去理会那些小角色了,而是盯上了田旭阳。

此人来自紫阳宫,是李玄霸的师弟,根据情报,跟李玄霸关系莫逆,情同手足,所以这个人,必须要除去,否则以后悄悄下山,入宫行刺都是有可能的。

“唰”

顾青霜仗剑,如惊鸿一掠,剑芒闪烁之间,人已经袭到田旭阳身后,刺剑一击,含有刺客之道。

田旭阳心头一惊,有所察觉,因为习武高深之后,有对危险的强烈感觉,同时听到剑气袭来之声,急忙在百忙之中,抽剑回迎。

“当”

田旭阳挡住了这一剑,但是,处于了被动和劣势。

顾青霜接连出剑,一招狠过一招,杀机满满,几乎逼得田旭阳不得不全力拦挡,否则,很容易疏忽一下,直接被刺成重伤。

但另一边,沈光的剑术同样凌厉无比,大开大合,剑法飘逸。

田旭阳以一敌二,额头冷汗冒起,一边防守保命,一边在寻找退路,考虑如何突围出去。

他深刻感受到,这两位对手,任何一位,他都打不过,更何况两个人一起夹击围攻,等于死局。

“我退出,立即罢手”田旭阳在杀招苦苦相逼之下,已经快挺不住了,开始求饶。

但是顾青霜和沈光无动于衷,

“何苦死死相逼”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青霜直接吐出了一句诗文,这是她偶然从罗昭云口中听到的,此时用上,应时应景,而且感觉特别酷。

田旭阳愣了一下,咀嚼了一句,似乎是斩草除根的意思。

他一咬牙,大吼冲击,长发披散,仗剑杀伐,想要脱身而走。

但是,沈光一剑截断他的退路,同时一脚扫出,正好踹到了田旭阳的后腰。

田旭阳身子倒退,嘴角咳血,整个人站立不稳,向一边侧滑,此时,顾青霜的剑锋刚好掠过,噗嗤的一声,从他右胸洞穿而入。

这一剑,使得田旭阳的受伤极重,但还不致命,他仍打算反击一下,却被青霜素手一掌拍下,印在脑门,内力骤然迸发,震得他脑子嗡的一下,七孔瞬间流血。

顾青霜拔剑之后,在手中一旋,剑锋划过,在田旭阳的脖颈留下一道血痕,然后转身退开。

“噗通”

身后田旭阳,眼神涣散,喉咙处喷出了血,尸体倒地。

“完成任务,处理尸体,就地掩埋,一炷香后离开”

“喏”青影卫们立即行动。

顾青霜点头,扫了一眼地上散落的横尸残肢,虽然觉得略有些残忍、冷酷,但是,能完成夫君交代的大事,心中还是有些欣慰的。

为了他,自己愿放弃青灯静斋,哪怕赴身炼狱场,成为女修罗,也无怨无悔

第九百二十七章唐国降

晋阳失守了。

涌入晋阳城内的大华军队越来越多,足有三万兵马,骑兵横冲直撞,突破街道的关卡封锁,冲向了李唐的宫城。

李唐所在皇宫,是在隋炀帝时候修建的晋阳行宫上扩建,这里兵甲聚集不少,严以待阵。

足有上千禁卫军在这里留守,做最后的防御。

天已经朦胧,接近黎明,厮杀声也就越来越近,逼近宫城这里。

李渊和不少大臣,站在宫城墙上,看着城内的火光不断蜿蜒而来,巷战的厮杀愈演愈烈,涌起了无力感,觉得自己今天,可能很难逃生了。

像裴寂、窦威等人,跟李唐关系很深,利益纠葛多,一旦李唐灭亡,他们所在的家族也要遭受打击了,会从门阀势力中一落千丈,除非,能够得到大华陛下的重新启用,对他们依附李唐之罪既往不咎。

但其它几位中书舍人、黄门侍郎、尚书等,却各有不同心思,他们跟大华并没有直接冲突,哪怕李唐灭亡,还是能够继续效忠大华,哪怕有所降职,无法进入核心圈,但是,也不至于丢了身家性命。

诸侯国灭亡,一些大臣、将士,很少有遭遇屠戮,大多易主效忠而已。

所以,有些人倒是不担心,反而期待大华能够早点攻破宫城,他们就不必在这里担惊受怕了。

“陛下,宾临城下,是战是降”有位薛姓的礼部侍郎站出来,提出了谏言。

李神通怒喝:“放肆这个时候,谈什么降,李唐亡了,所有人当殉城”

“殉城”一些大臣听到这个词,都脸色一变,浑身感到一股凉气。

李渊喝止了堂弟的鲁莽:“休在这里危言耸听”

这个节骨眼儿上,如果过于刺激周围的大臣和将士,很可能适得其反,弄得兵变,被人调拨,率先斩了他们李家人。

“杀啊”

喊杀声更近了,一批狼狈的军官和士卒倒退下来,兵败如山倒,退到了宫城下面。

还有的唐军在半路上直接跪地,扔掉兵器,不想再打了。

“缴械不杀”大华军队喊着口号,像是魔咒一般,感染了不少唐军。

那些逃散的唐军,干脆扔掉武器,成了降军,胸中憋着的那股士气,一下子全泄掉了。

他们这些日子为何而战,家人为何而死,历历在目,回想在脑海,从麻木抵抗到痛哭宣泄,不想再打仗了。

“我们投降。”

“我不想死,我家里还有老母和妻儿”

“家里死的人够多了,我不能再死了。”

一群唐军男儿,跪地凑在一起,脸如菜色,骨瘦如柴,这些日子他们吃不好,睡不足,脸上汗渍和血迹掺和,狼狈不堪。

这时候,徐世绩带着王君愕等将领和军队,围上来,逼近了唐国宫城。

双方对峙,剑拔弩张,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城下数千唐军,面对几倍于己的大华军队,脸如死灰,要不然军人那种职责支配,他们真的不愿意再拼杀了,为了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

唐国已经大势已去,无药可救了。

东方渐渐吐出鱼肚白,战马嘶叫,人声鼎沸之声,都在收敛下来。

“唐国主,我大华陛下有圣意传达,如若唐国主开宫城门投降,可饶恕宫内差人,宫娥仆人,李唐家室族人,朝堂达官贵胄,城内百姓,也都能好生安置。倘若冥顽不灵,继续作战,但凡抵抗的士兵,家人一律发配边陲之地,时代为奴,李唐家眷也都看押受审,一律问罪”

徐世绩说完,目光看向了城头,眺望那李唐的国主。

“陛下,为了城内百姓,请早作定夺”有工部尚书拱手谏言。

“是啊,陛下,为了您和李族上百口性命,当慎重决断。”

“我等并不畏死,忠于陛下,忠于唐国,可陛下为了三军将士不再生灵涂炭,请三思”

一些文臣们,说的大义凛然,一副为李渊族人、为百姓、为将士们考虑,其实在李渊心中,自然知道怎么回事。

这些官员,既想保住性命,又想做清流,国破前忠君纳谏,事后也有值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