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87(2 / 2)
突厥在隋代时候就是边患,由来已久,它是匈奴的一个分支,曾归附于柔然,为其炼铁奴,是阿史那氏,后来突厥开始壮大,征服铁勒部落,先后击败柔然等大小部落,称霸草原,然后对准中原,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虎视眈眈,形成强大的威胁,西魏、北周无暇抗争,都是和亲、纳贡的政策,获取突厥的支持,免遭攻击。
在隋朝建立初年,突厥更加强大,而隋初国力单薄,难以硬碰硬对攻,便采取修筑长城,驻兵固守的战略,后来又使用长孙晟“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策略,离间分化了东西突厥,削弱了草原力量,直到十年前,杨素率领隋军那一场经典大战,彻底击退突厥主力,收服了东部突厥,归附了隋朝廷。
不过,草原的突厥人,受教育程度较低,可不像中原人遵守诚信,他们只信奉拳头实力,当大隋鼎声时候,便臣服依附,当大隋出现危机时候,始毕可汗便来个雁门关之围,差点把隋炀帝给困死在雁门。
后来大隋分崩离析,天下大乱,突厥趁机扶持中原割据势力,从这些诸侯王手里,获取了不少金银珠宝、中原粮食、布帛等等,得到巨大好处。他自然不愿意见到,中原再有大一统的帝国出现,所以,始毕可汗觉得大华国已经成为他的心腹之患,此次出兵,算是蓄谋已久。
兵部尚书来护儿抱拳道:“陛下,突厥狼子野心,早就对中原之地垂涎不已,这次见大华的气势已经,不甘心让大华顺利统一南北,所以,要偷袭长安城的打算,必须要力战到底,迎面痛击突厥的侵犯”
兵部侍郎诸遂良抱拳道:“来大人所言有理,突厥这次奔袭的目的,已经明了,不攻击那些城池,不掠夺财富,却孤军深入,直奔长安城而来,这是突厥的目的”
“有道理”
“不错,突厥打的这个算盘”
其余大臣,都纷纷附议,认同这个观点。
枢密院副使陈祾道:“陛下,当下如何派兵,派何人领军去阻挡突厥,尤为关键。臣以为,当前朝廷可用将才,唯有屈突通可担任此职,他在前朝,有过于突厥作战的几次经历,论带兵打仗、军中威望,都可以胜任。”
长孙顺德、辛公义等人,都是隋代两朝臣子,自然都清楚屈突通的才能,目前大华南北都有战事,将帅分散,老一辈将军大多在乱世中折损,仍健在的将军,也只有屈突通、来护儿等几位,的确数屈突通比较适合,其余将军都是被罗昭云破格提拔,还没有得到大战沉淀和验证,与突厥这等大规模战役,恐怕威望不足,难以信服。
“屈突通大人,的确非常适合”右仆射温彦博也这样建议道。
罗昭云微微一笑道:“诸位不必心急,其实在去年底,朕就收到突厥要南侵的消息,虽然并不确信,但是关乎国运命脉,朕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已经未雨绸缪,调派了一些人马陆续前往北地郡、延安郡等,驻扎待命所以,突厥来袭,朕并不担忧,反而早就等候多时了,至于带兵人选,也有安排了。”
“哦,陛下早就有所布局”众人吃惊,这件事非同小可,马虎不得,臣子们担心君王好面子,说的假大空,不利于解决问题。
御史台的御史大夫魏征,比较刚正一些,率先问道:“不知陛下何时得到消息,派兵之事,是否属实臣魏征,斗胆请陛下详实说出,让我等也好安心,准确掌握时局,方能为陛下分忧解难。”
第九百零九章胸有成竹
罗昭云听了魏征的质疑询问,并没有生气,因为他深知此人的脾气秉性,历史早有记载,刚正不阿,不善于迎合奉承,但是,纳谏可都是出于公正,有一颗为国为民之心,这种人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他点了点头,解释道:“朝廷兵部、枢密院、厂卫情报组织等,一直以来对草原突厥,都重点关注,尤其是上次突厥败走,朕就觉得他们不会善罢甘休,南下侵入中原之心不死。所以,命人派出大量情报人员进入草原,果然,探查到各部落的联盟细节,打算今年开春会偷袭长安城,故而,在沿途几郡的重要关卡,都埋伏了兵马,数日前,各带队的将军也已经派出去了,这一次,我们不是要把突厥拒之门外,而是要引蛇出洞,全部放进来,最后让突厥孤军深入,再关门打狗,翁中捉鳖”
在场的文臣武将,都是朝廷军政要职的臣子,闻言后,都暗暗吃惊,对罗昭云的未雨绸缪感到了钦佩。
如此说来,陛下已经胸有成竹,对这次突厥入侵,早就做了准备,看了不必惊慌失措,忧心忡忡了,大臣们心中顿时松了一口气。
“陛下圣明,这次定叫突厥有来无回。”
“是啊,陛下此计,可让突厥之患由此解决,这二十多万突厥主力,来自数个部落,都是族内壮力,若是折损在关陇地带,埋骨他乡,可想而知,会对草原部落造成很大的打击,元气大伤,从此实力衰弱,三五十年内不敢南侵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表达自己的敬佩之情,多少有些歌功颂德的味道。
罗昭云听后淡淡一笑,并没有沾沾自喜,因为自从做君王之后,每日来自不同大臣口中的歌颂,什么陛下圣明,陛下仁德等,都快听腻歪了。
“调兵遣将,虽然已经有了眉目,不知道陛下,安排谁来作为统帅,出征讨伐突厥”兵部尚书来护儿询问。
“目前许多大将军都被派往各地,南征北战,京城内,将帅已经不多,这一次,依旧由朕亲自御驾亲征,这是指表面而已,为了安抚关内的民心军心,毕竟朕自十多年岁开始戎马战场,已经十多年,历经大小百战,少有败绩,另外光对付突厥战,就有数次,所以,由朕统兵出征,可以迅速安稳长安城内的军心。”
“不过,朕统军在后,也只是一个幌子,会派出裴仁基、裴元庆负责带军,统领先锋精锐作为厮杀主力,真要与突厥硬磕,以裴家负责为主。此外,秦琼、程知节、罗士信等,都在前方统军,应该不必朕披甲执锐,冲锋陷阵了。”
长孙顺德、温彦博、魏征、陈稜、房玄龄、诸遂良、长孙无忌、来护儿等大臣,听到陛下这样安排,御驾亲征,稳定军心,又不亲自上阵,也都安心了。
如此安排妥当,考虑周全,即便连御史台的御史大夫魏征,也挑不出毛病来。
“陛下威名在外,只要御驾亲征的风声传出去,长安百姓肯定能够稳住人心,即便对三军将士也有激励作用,即便突厥敌兵听到了,也会感到压力和惧怕,此消彼长,我军必胜”
“臣也是这样觉得,陛下运筹帷幄,已经完美布局,突厥来多少要葬送多少。”
几位老臣逮住机会,就不忘夸赞、称颂几句,官场老油子了,形成条件反射,不可避免。
来护儿拱手道:“作为兵部尚书,此等国战,微臣也想跟随陛下身畔,共同迎战突厥”
罗昭云知道来护儿可是大隋猛将,虽然暂时做了兵部尚书的官职,但是骨子里仍然是将领,当初提拔他上来,也是因为要稳住兵部这个机构,资格老的武将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