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8(2 / 2)
打了小半个时辰,秦琼喝令撤军,不跟唐军胶着厮杀了,因为铁骑一旦停下来,优势就不断下降,最后原地拼杀,被步兵围住,也容易群起而攻之,连人带马刺成窟窿,剁成肉泥。
骑兵来得快,退的也快,如潮水退潮一般,倒卷而去。
唐军松了一口气,继续赶路,但是两个时辰不到,人困马乏适合,秦琼带着两万兵马再次杀来。
张镇周脸色肃穆,继续下令全军布阵,跟大华军队死磕到底。
这一次,秦琼派出的骑兵,没有直接冲向唐军主阵,而是进入一箭之地后,迅速向两翼展开,避开了箭雨袭击,然后围绕大圈在游荡,以滋扰为主,让唐军绝望,瓦解其士气,影响其行军。
战马这时候的作用体现的淋漓尽致,进可攻,退可守,还能使骑士补充体力,不用自己跑步,加上铁骑气势雄浑,胆气也壮了,有一股巨大优势。
唐军则相反,一万骑兵,五万步兵,伤亡一些后,骑兵只剩下七千不足,步兵厮杀四五千人,重伤的伤员已经顾不上了,都抛弃了,只有轻伤者,还在军队中随行,如今被骑兵反复滋扰,他们又饥又饿,斗志在一点点消退。
张镇周下令行军,他已经看透了对付的战略意图,只是无法摆脱,因为主动权在大华一方,他能做到就是引导步兵,保持军心和战力,逐渐推移,等到黄昏时候,感到一个山坡扎营修整。
他已经看透,这支两万多骑兵不敢正面硬拼了,而是要拖垮他们,等待援军,只可惜张镇周虽然心知肚明,但唐军步兵很难快速赶路,所以也只有干着急,表面还要镇定如常。
“大华军队不敢冲上去,因为兵力不足,外围盾牌手,长枪手掩护,弓箭手在内侧,发现骑兵靠近,立即放箭阻击。”张镇周指挥军队继续前行。
为了防止被伏击,不走密林区和山岭,直走旷野地区,这样让伏兵无法隐藏,但是路程也会增多。
到了中午,秦琼看准唐军在补给干粮的适合,发动了袭击,付出一些伤亡,但是给唐军更大的创伤,战死一千多骑兵,但是击杀死前多步兵,大战一个时辰才撤走。
这严重考验唐军的意志,这些军队中,并非人人都想着为国捐躯,效忠大唐,他们看不到了希望,见证了大华军队的可怕,军心涣散,不想再走了。
“我们为什么要逃啊,为什么跟大华作战啊,我们的家人都在扶风郡,还有北地郡,这些地盘都被大华占领了,我们失去了家人,如果我们死战下去,什么也得不到,归顺大华,家里还能免除赋税”
“对,不走了,再走下去,都得死在途中,还不如投诚算了。”
唐军士卒小范围内议论纷纷,煽动性很大,他们作为军人的意志没有了,产生厌战的情绪。
“都不许议论,谁在议论,扰乱军心,格杀勿论”有唐军校尉听闻后,立即过来阻止。
那些士卒闭嘴了,但是眼神却充满厌恶和反感。
长途漫漫,大军推进,一路上秦琼阴魂不散,始终不决战,也不放弃,咬住尾巴不松懈,一直缠斗,两军且战且走,大小战事十余次,直到黄昏来临,攻击才停止下来,骑兵也需要修整了。
唐军选择一处山坡、河流之地,在河岸边安营扎寨,一方面有水源使用,一方面利用河流也能作为天险,阻挡偷袭。
经过一天的奔走,唐军死伤一万七千人,大华军队死伤了接近五千。
虽然暂时安全了,但是张镇周很明白,后面侯君集的骑兵,很可能今夜就要赶到,而他率领这支四万多步兵,至少还有两日赶回长安城外,前面等待他的是大华主力军,他们即便能甩开秦琼、侯君集的骑兵追杀,可是抵达城下,能上下多少人马,面对大华皇帝御驾亲征的大军,他们能挡住吗
这完全是飞蛾扑火的势头,张镇周心知肚明,仰天长叹,自己六十多岁,过了花甲之年,死不足惜,但是看着数万儿郎,就这样葬送,实在可惜。
他身边有几名副将,谋士,都沉默不语,其中刘文静、段志玄等人都在。
“我们该如何选择,是生是死,你们有何看法”
“将军,我们回去的路,太过艰难,只怕,难以活着到长安城下了。”一名副将这样悲观说。
刘文静一叹,虽然他心系大唐政权,其实也是想谋取富贵和官爵,自己成为从龙之臣,立开国功勋而已,如今,唐国已经颓败,他们朝不保夕,是该面对现实了。
张镇周此时感到心有余力不足,叹息道:“本帅被大唐皇帝找来,委任重命,不能背叛,但是,我一把年纪,非唐国栽培之臣,只是临危受命,如今事不可为,不能因为我的固执和愚忠,就断送了那么多将士的性命,所以,过了今晚,我张镇周打算辞去元帅之职,明日,你们想要投诚,尽管去投,不再约束了。”
第七百六十九章人心与军心
这一夜,唐军大营一片愁云惨淡,所有的士兵都清楚,他们被大华骑兵盯上了,就像狗皮膏药一般,甩也甩不掉。
夜里,他们担惊受怕,要时刻提防着唐军袭击大营。不少将士脸色麻木,不知道明日该如何面对。
关于长安城被大华军队围困的消息,士兵们都已经知晓,他们原本要回去援救,可是,现在他们觉得自己都需要援军来搭救了。
骑兵盯上了步兵,如同羚羊群遇到了狼群,现在狼的数量少,还无法进行毁灭打击,可是等狼群的数量增多,等待他们的只有是灭亡。
即便抵达长安城下,面对十万大军,御驾亲征的罗成,残军败将,他们拿什么去对抗
所以,军心一丢,士气低落,每个士卒心中都有着浓浓的绝望,厌战投诚的情绪在弥漫,唐国已经没有了他们效忠的理由,作为贫民百姓的子弟,他们只想能活下去,让家里人活的更好,有地耕种,有衣穿,有钱花,仅此而已。
许多偏僻之地的男丁参军,也是为了饱肚,家里养不起那么多人口,出来当兵可以吃饱饭,仅此而已。
刘文静在自己的大帐内踱步,苦苦寻思破敌脱身之计,最后无可奈何。
大华铁骑在一旁虎视眈眈,要逃亡都不可能,突围出去,意义不大,无法救长安,唐国也是一个下场。
这时候,有唐军将领来到刘文静的帐内,史万宝、段志玄、刘德威、王行敏等人,有跟随李唐在太原起兵的将领,也有李唐攻克长安后,招兵入伍的小将,他们对唐国有感情,所以,都来询问刘文静该如何办。
“刘长史,如今我唐军四面楚歌,明日一早,等张镇周元帅公布了消息,唐军就散了,我们该如何做,是否要坚持到底,今夜控制张元帅,请他收回成命”
刘文静一愣道:“你们打算通过兵变,胁迫张镇周元帅,继续回去救唐吗”
史万宝点头道:“有此打算,不过,需要长史参考意见。”
刘文静惨然一笑道:“我们只有四万多兵马,其中数千伤员,最快行军速度,也需要两日路程才能抵达长安城外,何况有敌兵阻截,估计三四日能到,但明日大华军队的追兵赶来,前后夹击,我们四万多人,恐怕连明天都撑不住,继续赶路,还有何意义”
其余将领沉默下来,也清楚眼下的绝境,垂死挣扎而已。
刘文静说道:“诸位将军,想一想,我们为什么参军打仗,跟随李唐是看中李家父子有明君志向,加上天下大乱,诸侯争霸,我们允文允武之辈,必须投靠这些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