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27(2 / 2)
“是啊,我们既然选择北上,就是打算来做事的,这些日子在酒楼好吃好喝,虽然逍遥,但终究不是我等所好。”
罗昭云闻言,微微点头,他早就明白,这些士子眼高于顶,自负才华,迫不及待等着被重用,可偏偏罗昭云一到涿郡,就把他们安排酒楼闲置了十多日,要打压一下诸士子的傲气,让他们更渴望做事的机会。
“你们可从地形图上看到,我涿郡西南有上谷郡、博陵郡,南面有河间郡、渤海郡,再往南,还有赵郡、信都郡、平原郡等,都是重灾区,不论是修运河、征辽东,这里发动的劳役很重,起义众多,盗匪横行,百姓难以为继,这个冬天还不知道会饿死多少,所以,本将军打算在涿郡的西南、南面、东南,各设置三个安置难民场所,可做临时县邑,而你们分配三地,负责这次搭救难民,治理当地民生的重任,不知你们可以信心,救民于水火”
长孙无忌等人闻言,都愣住,这种任务,还真是不轻松,因为一切都是杂乱无章,从头开始,没有什么治民经验,简直会手忙脚乱,无从下手。
“那些难民,家里老弱妇孺较多,孤苦无依,男丁战死在外,或是死于劳役,落草为寇也有之,我们要尽量多解救,诸位,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功德无量,更何况那么多鲜活百姓,这件事,虽然看似不够热血,不会沙场立功,但是,却是我等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天下的根本,仁义所在,虽万死独往矣,你们的功劳,全在这次重任上。”
杜如晦等人听后,全都动容,感觉到热血流动,瞬间像打了鸡血一样,来了兴致,对这件事看得很重了。
“不知罗将军,打算给我们安置什么职位,是辅助人员,还是功曹笔录”有人询问,担心职务太低,干不了什么事,天天埋头记录东西,那就没意义了。
罗昭云说道:“当然是县令、县丞等,一二把手,全权负责这次安顿流民的事。”
“啊”诸人惊呼,都感到了意外。
罗昭云神色坚定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本将军了解你们都是名门之后,祖上历代为官,几世公卿,底蕴雄厚,从小就学了许多知识,现在即将乱世,需要真正救世济民的人才,希望我没有看错人,也希望你们,不要辱没家门的底蕴和名望,把这次任务,顺利完成,如果那个县饿死了百姓,出现了哗变,那么,自己滚蛋,别再回来诉苦了。”
这些人听完,既感到热血,又觉得任务艰巨,心中有了矛盾,却也觉得新的任具有挑战性。
罗昭云道:“长孙无忌、高仁表、杜如晦总管大局,你三人为县令,总管大局,麦仲才、来恒、樊东尹三人为县丞,负责具体民政,贺若怀廓、周仲隐、薛万述为县尉,负责带兵,除此之外,本将军还会抽调一些当地年纪较大、在官府做过功曹的小吏,他们经验丰富,会辅助你们,每县拨发两万石先行,钱币百万贯,精兵三千,跟你们运转,看你们三路队伍,谁能在此次任务中完成的最好,功劳最大,救助的难民最多,肯定会得到更好的提升。”
这些人都是名门望族之后,比如长孙晟、高熲、樊子盖、来护儿、周罗睺、贺若弼、薛世雄、麦铁杖等后人,资历绝对够了,只是还缺少历练,这一次,罗昭云打算启用他们。
因为北边四郡的人员配置都是由朝廷任命的,一时没必要改动,但这次救济河北、河东难民的事,却需要额外的人手,罗昭云正好给他们此重任来锤炼,这种地方乱局,安置百姓,需要有应变能力,可不是书本上的诗书文赋能够教得了,等若让他们提前演练,日后才有机会独当一面,派往一个郡做郡守,甚至更大的官衔。
诸人听到后,都是面面相觑,心想这个罗将军果然非同一般,给他们安排如此大的任务何官衔,如此推心置腹,用人不疑的态度,让他们都心中感动,暗自决心,得干出一番成绩来,绝不辱没家门底蕴。
第五百三十一章渤海高氏
这些年轻士子们,心高气傲,眼高于顶,没有一次挫折和历练,是难以让人放心,暗处在重要岗位上的,虽然有些人在历史上很有名气,但是,罗昭云也不想纸上谈兵,给予迫在眉睫的任务,没有定律,需要这些人随机应变,处理民事和暴乱,他在后方会随时关注,强大的情报系统也会监督好每个一人的行为举动。
杜如晦等离开了总督衙府,各自回去准备行李,明日给一天时间,后日一早就要远行了,时间紧迫。
他们三五成群冲入风雪中,神色激动又紧张,这是他们来到北方四郡,追随少帅之后,第一次被委以重任,虽然县令官职品阶不大,但他们心中都清楚,这是一次历练,而且具有实权,绝不是在隋朝廷那种分派各地混日子的差事。
如果能在此次任务中脱颖而出,不但救济数以万计百姓,成就自己的名气,还能被罗家看重,以后重点推荐给朝廷,做郡守、甚至调入京城为侍郎、尚书、仆射,也不是没有可能。
都是聪明人,所以心照不宣,出去之后,跟自己组队的士子,联袂快步离去,好回去商议如何开展工作。
“无忌,你舅父回信没有”
长孙无忌停下来,转身对着罗昭云微微一笑道:“已经回信,说会过完年,元宵前就会来蓟城。”
“我对渤海高氏敬仰已久,如果你舅父高士廉能来到蓟城做客,相信我说服其它豪门世族就容易多了。”罗昭云轻叹,渤海高氏门阀,也是名望大族,高颎、高士廉等都是出自那里,威望很大。
长孙无忌解释道:“舅父听说罗将军要大力发展边陲四郡,改善民生,救济百姓,直接答应了,还会带着几位族人、表弟一起过来,还有,舍妹可能也好来。”
“你妹妹”罗昭云愣了一下,忽然想到谁了,观音婢,她还给自己起了大名,长孙无蓉
“舍妹可是对罗将军念念不忘呢,这些年与我通信不断,对你的那些征战沙场的事迹,还有哪些文词等,都很熟稔,信中对罗将军你钦佩不已,早就想再见面了。”长孙无忌脸上堆着笑容,笑的有些龌龊。
罗昭云莞尔一笑道:“呵呵,她当年还是个跟屁虫,留着大鼻涕,开裆裤才换掉,现在长大了吗”
长孙无忌听到他对自己妹妹是这个印象,脸色都发黑了,彻底无语。
“罗将军,大家熟归熟,这样埋汰舍妹,可不好了吧,当年你初见她时,舍妹才三四岁,仁寿四年而已,现在马上都大业十一年了,过了年,观音婢她都十五了。”
“这么大了”罗昭云摇摇头,想到那个黄毛小丫头的样子,上次分别,是长孙晟去世,长孙无忌一家人被庶子要分家赶出了府,那时候,观音婢她才八九岁,后来高士廉接走了这对兄妹和高氏,回渤海郡高家生活,直到一年前,长孙无忌不甘寂寞,前来辽东投靠他。
“既然想来,那就跟随队伍一起过来吧,在蓟城住上一段日子,算是外出散心了。”罗昭云对这小丫头也有很好印象,而且那是历史上有贤明的长孙皇后,既然长大了,他倒是也期待一见其风采,是否符合历史上的名气。
当然,罗昭云把她当自己妹妹一般,仿佛有一丝的亲情夹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