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2(2 / 2)
“愚兄过来有求唐国公”房彦谦拱手。
“究竟发生了何事”李渊不解。
房彦谦焦急道:“我的老友,薛道衡被抓起来,下了大狱,需要找人说情。”
李渊有些摸不着头脑地问:“薛老哥他,为何被抓起来”
房彦谦解释道:“薛兄去地方当刺史一段时间,因退休还京,今日临时朝会上,他呈上一篇诗赋高祖文皇帝颂,上面是写着歌颂先帝的诗,陛下当然心中不快,加上今日陛下遇到行刺一事,大为恼火,所以退朝后,听殿前侍卫说,陛下直接撕掉了颂文,还说薛道衡赞美先朝,目的就是讽刺当今。偏偏薛道衡出宫时候,得知高熲等人被贬为庶人消息,发了几句牢骚,被宇文述、裴蕴等不少人听到,自然有人下午入宫转告了陛下,一个时辰前,有宫廷侍卫出动,抓走了薛道衡,送往大理寺了。”
李渊听完,吃了一惊道:“这件事,不好办,陛下今日折了颜面,正是气头上,被人行刺,何等大事,薛老哥这个节骨眼儿上撞上去,真是时运太背儿。”
房彦谦道:“所以愚兄才来找唐国公,你夫人与萧皇后关系莫逆,王贵妃又是唐国公的侄女,只要把后宫关系打通,在陛下身边多劝劝,应该不至于往死里整,留下一命,已是万幸。”
李渊犹豫不决,不是不想帮忙,现在杨广不听纳谏,谁进宫求情,都非常危险,整不好,触动逆鳞,弄巧成拙,反而把自己拖下水。
他可是明哲保身,深谙中庸之道的人,老城沉稳,绝不轻易冒进和涉险,眉头皱起,沉默不语。
“房兄之心情,李某能感同身受,事实上,我也替薛老哥担心,可是,陛下现在正是气头上,谁能说得进去估计他最想的事,就是抓住刺客和幕后主使,猜忌心更重了,即便你我再找几个大臣,入宫说情,暂时也不会有起效,没准也要被治罪”
李渊说得委婉,并且把房彦谦也拉入进来,让他设身处地想一想,一起入宫求情被治罪的情景,免得让自己单枪匹马进宫,冲撞隋炀帝,简直就是老寿星上吊,嫌命长了。
房彦谦想一想自己的家庭,万一治罪,如何下场
不得不冷静下来,他年过六十,跟薛道衡可以说数十年老朋友了,得知入狱消息后,一时冲动,急匆匆来到唐国公府,根本没有考虑太多。
李渊叹息说道:“房兄也清楚,我虽是国公爵位,但官职并不显赫,在圣上面前,递不上多少话,不知从何处下手,当选几位德高望重,或深受陛下宠信之人,等陛下消消火后,同去才行。”
“对了,罗成如何,他如今已是朝廷六贵之一,刚建立了大功,又深得陛下器重,听说在玉门关外,高熲、贺若弼三人即将被问斩,却被罗成在圣上面前求情,绕过三人不死,只是贬为庶民,永不再用而已。”
李渊苦笑一声,摇头道:“昭云他既纳谏过,还被陛下采纳,饶恕了高熲等人,可谓开了大恩,给足了罗成的情面,但是这个面子太大了,已经引起不少人的妒忌,现在恐怕宇文述、独孤家、裴蕴等,都盯住他了,还有很多人打算在他身上做文章,拉拢者有之,想要利用者也不少,陛下事后对他也有了意见,觉得他对朝政影响很大,所以,这个时候推他出来,恐怕对他处境大不利啊”
房彦谦喟叹道:“那如何是好,除了罗成、唐国公,实在想不到,朝中还有什么人,有资格,有诚意到陛下面前求情了。”
李渊劝他忍一忍道:“不要冲动,容我再考虑一番,想个周全的法子。这次救人,得讲究策略,可不能盲打莽撞入宫,那样去多少,栽多少。”
“好,这件事,就摆脱唐国公了,房某大不了做不成官,也要救得薛兄一命。”
“我知晓了。”李渊点头,心中并无什么把握。
等房彦谦走后,李渊忧心忡忡,这件事,目前基本无解,他可不敢真的入宫去求情,跟送死差不多。
李府上有老,下有小,壮志未酬,才华未展,李渊可不想就这样断送了自己的仕途。
他回到了内府院子,此时,他居住的主宅内,灯光明亮,几个孩子正站在唐国公夫人窦氏面前,准备行睡前问安礼,这是世家门阀大院,有门风素养的规矩,出自孝经。
几个孩子,见到父亲进屋,都一起请安。
“父亲”十九岁的李建成,十一岁的李世民,十岁的李秀宁、六岁的李元吉,站在一排,个头成阶梯状排列。
“房先生走了,玄龄没来吗”窦氏询问。
“嗯,走了,有点急事。”李渊顿了顿,对着四个孩子道:“都回去早睡吧,别着凉了。”
四个孩子离开主宅院后,李渊把房彦谦今夜到访的事情说了一边,窦氏听完之后,也蹙起峨眉道:“难,这件事,急不来,尤其是现在,刺客还没着落呢,陛下猜忌很重,现在估计正对世家门阀逐一怀疑,谁在这时候冒头,都可能引起他的格外注意和怀疑,尽管两者一点关系都没有。”
“你说,该不该把罗成拉近来”
“万不可,那样他可能会栽个大跟头,夫君不是打算跟他深交,借他之势,重得陛下重用吗过早把他推出来,并不符合夫君的利益。”
李渊轻轻点头,窦氏之言,跟他想的差不多,所以一到有烦恼事,多是夫妻商议。
“这刺客,究竟是来自哪一家呢”李渊也猜不到。
“估计今晚,长安城里不少人,都在考虑这个问题而失眠了。”窦氏哂笑一声。
“是啊,大隋怕是要不太平了。”李渊轻叹,有一种直觉,特别强烈,他竟然感到盛世大隋,要出现变故了。
第三百一十章杨族密谋
今夜注定是个流血夜,因为隋炀帝被行刺,雷霆暴怒,事件被扩大化,朝廷下了调令,左右武侯府、以及左右卫出动,全城戒严,一百零八坊,都在彻查本里坊内的可疑人员,凡是没有户籍的人员,都要被临时收押。
在大隋开皇年间,隋文帝推行大索貌阅,纳入了开皇律中,所以洛阳令、丞的工作,在建城之后,设了里坊官吏,已经统查了人口,所以,对洛阳人口普查数次,没有户籍的人,自然心中不安,特别是跟刺客一伙的人,担心被俘或是被调查出来,因此,趁机逃窜。
这样一来,心虚的人自然要逃跑、反抗、拘捕,不会束手就擒,所以,出现了一些各派势力安插在洛阳城的细作,在逃跑、反抗中被围剿擒拿,时而发生喊杀声,兵器交击声。
大雪仍在飘着,深夜惊乱,不断持续着。
游艺坊,整个里坊都是杨素一家的宅院,不过杨素过世后,杨家有些衰落的迹象,目前杨玄感子承父业,世袭爵位,其余的子弟,也都高官厚禄,但跟杨素在位时候的威望相比,却弱了太多。
一座别院,被侍卫严密把守,深夜里,杨玄感与几位弟弟、族人、谋士聚在一起。
杨玄感的弟弟杨玄纵、杨玄挺、杨玄奖、杨积善,叔辈的杨约、杨慎,官僚子弟如蒲山公李密、观王杨雄子杨恭道、韩擒虎子韩世谔、李德林之子李百药,光禄大夫赵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人,都凑齐过来,密谋事情。
“奇怪了,不知谁先动手,刺杀杨广了。”
杨慎见解独到,说道:“哼,这两年开凿大运河,工程太大,沿途百姓死伤无数,荒废了农耕,但是各地郡守、县令,却照常收税,给国家的税收丝毫不少,大隋看似强盛,但是百姓已经被搜刮得没有多少存量和家产了,一旦发生大型战乱,或是洪涝灾害,地方必有暴乱。”
斛斯政点头道:“不错,我大隋目前强盛,国库充盈,粮仓饱和,但并不能拿粮食衡量盛世,还要看百姓究竟是否富裕。大隋的隐患已经不少,一些别灭掉的萧梁、北齐、南陈等遗族没有完全消失,门阀势力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