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72(1 / 2)
d
苏轻侯这才知道那声“侯爷”是梁伯喊出的。
苏轻侯道:“我们主仆连着心,当然能听得到。”
梁伯道:“小姐,小姐和孩子”
苏轻侯道:“她们都没事。多亏了你。轻侯多谢梁伯了。”
苏轻侯此刻在梁伯面前自称“轻侯”,可见他多感激这名忠实老仆了。
梁伯笑了,他弱声道:“没事就好好侯爷,记着你,你是南院的,的魂”
说完梁伯头一歪戳在苏轻侯怀里中死去。
苏轻侯心里一痛,他慢慢将梁伯放下。苏轻侯的手突然握紧,发出惊人的“嘎嘎”声响。
梁伯是南院最长者,他死了其余人也都很伤心难过。
旁边有几名南院子弟流出泪水。
这时龙斩魔进了园子,他到了苏轻侯跟前道:“侯爷,属下无能,没追上那些人。请侯爷处罚。”
苏轻侯摆摆手。
苏轻侯知道这并不是龙斩魔的错。
现在南院人手极少,连片的府院更是十室九空。别说对方四散而遁,就是对方藏在哪间空房中想搜寻出来也难。
如果是以前,这些人别说遁,进都进不来。
现在护守南院的人少的可怜,其实就是个样子罢了。敌人可以随时从府中各处潜入,也可以从各处遁走。
苏轻侯让黄继处理梁伯后事,他又怀着一份沉痛又走进女儿房间。
萧怜琴办事麻利,已将屋中尸体搬走,地上血迹也被擦干净。萧怜琴还用棉被将撞破的窗子先堵上。
苏轻侯对萧怜琴道:“梁伯还是死了。今晚真是多亏了他啊。”
萧怜琴道:“师父,弟子现在明白了。路上跟踪我们的人,定是这些人同伙。他们在路上不下手,是因为在路上反而没有机会。现在我们府中空空荡荡,他们反而有机会了。而且他们计划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这些人不象是北府的人。侯爷,看来除了北府,还有人要对我们不利。”
苏轻侯自语般地道:“到底是谁要对我们不利”t21902181t21902181
第五十二章:强敌至2
尽管苏轻侯和萧怜琴都很困惑,但是他们一时也真难勘破这些人的来头。苏轻侯就是想为梁伯报仇,也不知找谁报。
萧怜琴道:“师父,不管对方是什么人,我们府内一定有他们的卧底。南院这么大,房屋厅阁加起来八九百,没有内应,他们不可能准确找到师妹住的地方。”
苏轻侯点点头。
萧怜琴道:“我让黄继暗中查吧,希望能把卧底揪出来。不过短时间恐怕难查出来。”
苏轻侯道:“让他尽力吧。你现在可以将她们娘俩的迷药解了。”
萧怜琴将苏锦儿母女中的迷药解去。虽然迷药解去了,小福仍甜甜酣睡着。苏锦儿醒了过来。
苏锦儿醒来看到父亲坐在床畔,窗户则用棉被遮挡,冰雪聪明的她立刻明白出事了。
苏锦儿赶紧看旁边的女儿,女儿安然无恙。
苏锦儿低声道:“爹,出什么事了”
苏轻侯这才将发生的一切都告诉了女儿。
苏锦儿听得心惊,她下意识将女儿抱在怀里。生怕有人夺走。
苏锦儿道:“一定是他们拿你和小林子办法,所以对我和小福小手。他们想用我们娘俩胁迫你和小林子。秦定方这个畜生真是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苏轻侯道:“据怜琴推断,这些人未必秦定方的人。”
苏锦儿诧异道:“那除了秦定方还会有谁”
苏轻侯道:“不管是谁,有爹在你和小福不会有事。你现在抱小福我们换个屋住。你住里屋,爹住外屋。爹不离你们左右保护。待将这里的事都安顿好,我们便起程回北境。”
苏锦儿便将小福抱起换了房屋。
经过此事,萧怜琴为保苏锦儿和孩子不出差错,她将随行回来的南院高手都布置在园中。有明岗也有暗哨。
夜里萧怜琴还陪师妹睡在里屋。
虽然府院其他地方未必安全,至少这座园子现在戒备森严了。
苏轻侯也在萧怜琴帮助下有条不紊安顿着事情。苏轻侯在南境还有许多产业,与南境一些大豪巨贾还有利益往来,总之许多事情得苏轻侯处理。
这样就算他死了,一切都详细明了清清楚楚,不给女儿填麻烦。他也不失名声。
而且每日苏轻侯还都会到妻子坟前,陪坟中的妻子说会儿话。
期间苏轻侯又拜访了一个好友。他将锦儿母女带在身边。现在女儿和外孙只有在他身边,他才安心。
就这样又过了八九日,再未发生意外。
但是萧怜琴仍不敢有一丝大意。
她总觉得,对方不会善罢干休。
现在南院人手太少,为此萧怜琴还以苏轻侯的名义,请当地州府派了几百士兵驻扎在南院附近。官府对外宣称正月十五将在此地举行盛大烟火欢庆元宵节,所以提前派人准备警戒,届时保证观烟火民众安全。
苏轻侯也准备过了十五再返回北境。
所有事情都已被他处理差不多了。
过了十五就要回北境了,正月十三这天苏锦儿便带着小福去娘的坟前再次拜祭,也算是和娘告别。
苏轻侯也陪着女儿。
随行还有萧怜琴及黄豆子等人。他们一行朝绮兰坟墓方向而来。但是让所有人都未想到,此刻正有一个人正立在绮凌坟前。
他身形高大,披着兽氅。
他兀立在坟前。
赫然是令狐藏魂
令狐藏魂命人暗中密切关注苏锦儿行踪,当他得知苏轻侯带着锦儿母女回了南境,令狐藏魂便带人而来。
他要夺回碧血蓝。
他还要杀了苏轻侯。
他们在路上急赶了十多天,终于在黎明时候赶到。一路急驰疲惫,他们先潜在“武侯山”中休息。令狐藏魂睡了一觉醒来,抓了只兔子剥了皮吃了,然后就来到绮兰坟前。
令狐藏魂是半个时辰前来此的。他将事先准备好的一枝红梅花儿放在绮兰墓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