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801(2 / 2)
玉米收割,是在中秋前面的,北方属于定海军的土地,除了少数地方之外,大部分的地方,维度都相当的高,在高纬度的地带,中秋过后,就很容易的有冷空气的侵袭,往往一次冷空气侵袭之后,气温就会骤降,有些极端一点的天气,过了中秋之后,很容易就产生冰冻,或者是零下的天气。
玉米虽然说,抵抗干旱,抵抗寒冷的能力是有,可是东北大地上面,无休无止的冷空气,甚至偶然间,零下的气温也是比比皆是的,玉米在零上,还好办一点,一旦零下,甚至零下很多度的话,对于玉米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伤害。
玉米是一个第一次种植,还没有研究出,收割玉米的工具,到时脱粒机,被赵信拿出来了,不是赵信懂得,而是在21世纪的时候,在纽的时候,他使用过,当然是手动的,这样更好,省的机械上面和电力上面转换。
至于收割玉米的工具,在后世,一些联合收割机,换装上专门收割玉米的刀具,还是可以收割玉米的,只不过,当时赵信是在山上,大型机械是没办法上来的,也灭有人愿意去,只是略微的知道。
赵信也会绘制一些图形,可惜,只是在电视上,远远看到的,没有感觉,这个收割机,跟水稻和小麦的,有多少区别,最多拿出来,作为一些基础的形态的,因为后世联合收割机的切换功能,可以说,跟小麦和水稻,应该是相似的,只是一个高度和刀具切割的问题。
把这个发放给实验室,实验室在赵信的提点下,在小麦和水稻收割工具的基础上面,还是得到了一些收获,可是距离成品,距离真正的做出应用,还有一段距离,可是总算是前进了,未来,可能有个两三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做出来比较实用性的工具。
可是在这一次收获上面还是不行,在第一次收获,还是要以人力为主。
掰包谷的劳动强度,要比收割水稻和小麦,小一些,原因很简单,玉米,是长在高处的,不用弯腰,也不用刀具来切割的,可是单纯人力,不使用工具的话,还是一个劳动强度相当大的劳动。
任何跟粮食安全有关的东西,都会受到赵信的重视,更别说玉米这种大力推广作物,今年的200万亩,其中的大多数,是要做种子,除非是在有些先天不足,无法作为种子的部分。
这些不是很多,如果说,按照一半来计算的话,明年,玉米的种植面积,会再扩大60倍到70倍,达到12亿亩和14亿亩之间,这样算下来,基本上满足的需要,未来35年的时间之中,就不会全面的留种,而是在中间进行挑选。
与此同时,在试验田的育种和研究工作,也在进行,良种的改良,并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必须要长时间,经过很多代的研究,把一些进化的方向给稳定和固化下来,以达到的增产增收的目的。
集中了不少农场的职工,又集中了一些志愿者,主要来自于城市的闲散人员,学生和军人。
在定海军,采用的男性工作制,一般而言,原则上,不支持女性工作,可是在一些关键的时刻,比如类似纽的时候,招募一些健妇进行帮忙,还是可以的,特别是玉米收割这种,劳动强度较小的,同时,一些学校之中,超过14岁的半大小子,他们实际上,在劳动能力上面,比起成年人,已经不差太多了,他们也是重要的部分。
200万亩,就算是每人每天,收割3亩,一共10天的时间,总共动用的人员,也就是六七万人,这部分,在定海军,根本起不了太多的波澜,不说沈阳这样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就算是一个50万以上的城市,稍稍用心一点,也可以抽调完成。
这还是今年,200万亩,只是小批量的生产,最多增产了少许,可是到了明年,最起码是12亿,到14亿之间,也就是说,种植面积,最少增加60倍以上,那么一定意义上面说的,如果还是没有的收割的工具的话,收割的人数也会增加60倍所有,那就是360万人。
哪怕是现在定海军,坐拥8000万以上的人口的,要在短时间之内,抽调这么多人,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人类,之所以用并不强大的身体,却成为了地球的统治者,兴建了规模庞大的城市和地标性建筑,原因就是人类是会使用工具的。
从最初的石器,青铜器,铁器,再到工业革命时期的机器的,人类就是借助这样不断前进的工具,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为什么在普通的篷,他们撑死了,就算是干到死,也就是耕耘一二十亩的土地,原因是人力总有穷尽,单纯依靠人力,根本没办法种完50亩,更别说100亩了。
在没有普及机械化之前,这种可能性很小,可是定海军可以用大规模种植的方法。
土地都是通过规模性的,是平整的,连成一片的大块地块,最少也是1万亩起步的,有些大一点的,比较好的区块,甚至可以达到10万,甚至是20万亩的程度。
在庞大的土地之中,如果借助着大型耕犁,再加上众多的牲口,是可以产生高效率的耕种的,收割也差不多,这样就变相的达到了机械化的程度,平均下来,每一个人可以负担50到100亩的土地。
如果说,明年,当玉米的收割工具弄出来之后,收割时候,使用的人力,会比平常的时候,多一些,在12亿亩的重质量的前提下,耗费的人力肯定要比今年的6万人之上,但是肯定达不到60倍的程度,能够有二三十万人,就差不多了。
10天的时间之中,6万多人,通过艰苦的劳动,虽然说,对于农场来说,收割一亩的粮食,根本就不算几个钱,可是这是全部人力得收割,又是第一批种植的,在衡量上面,稍稍高了一点,按照普通工人平均的日薪来计算的,一亩地的收割价格,被定在了2贯。
这可是一个可怕的数字,如果放在北宋,就算是最难以收割的粮食,一亩地的人工成本,能够有50文,已经算是不错了,定海军的工资高,价格高也是在所难免的。
当然了,羊毛出在羊身上,农场会亏么,不会的,虽然说,这一批的玉米收获,大部分需要留种,可是少许部分,还是可以流入市场的,这部分,大概一亩地23石的样子。
物以稀为贵的,任何东西,在稀少的时候,价格就会相对比较的高昂,曾经的,在明末的时候,在红薯没有大规模的种植的时候,一个红薯的价格甚至高达1两银子。
定海军是一个高收入,高福利的社会,整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