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797

分节阅读 797(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从美洲过来,交通和通讯并不方便,飞剪船已经是世界上最快的了,可是这么重要的消息,只要有船只接力,哪怕提前3天,提前5天,也是一个提前,提前报讯了,可以让这边有准备的时间。。

这么庞大的作物种子,要运回来,不提前准备是不可以,在报讯的船只到岸了之后,立刻通过电报,送到了定海军皇宫。

事实上证明,这种方法是对的,在获得这个消息的时候,种子距离定海军,最少还有5天的航程,5天之中,足以让赵信做出相应的布置了。

对于种植而言,多了5天的时间,就是多了一季的种植,在某些关键性的节点上面,非常的重要。

当运送种子的飞剪船,抵达到定海军的葫芦岛港口的时候,得到了空前热情的欢迎,几乎有军乐队,欢迎人群,还有大量的军队到来。

赵信对于玉米的重视程度,在之前发现的所有东西之上,哪怕知道,整个定海军都是安全的,哪怕知道,运送这些东西,到达种植园,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他要表达这种的重视方式。

最少有2个团的军队,护送了一个车皮不到的种子,甚至把种子分开装载,每一个车厢之中放300公斤的箱子的,然后,最少是一个连的士兵看守,安全警戒到达了极点,一直到进入到了植物园。

种植园,这是定海军特有的东西,之前,在定海军的植物研究所,也就是千亩左右,不是赵信不重视,而是整个定海军的土地有限,甚至一定程度上面,向外扩张,在北宋大陆上面购买了5000亩的土地,进行就地的培育和研究,当时是为了支援北宋大规模的普及棉花,并且把棉花跟小麦套种。

定海军一直都有重视种植园的传统,在占据了辽国之后,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在辽东半岛之上,在广阔的辽国的土地上面,兴建了占地10万亩的种植园。

5吨的种子,差不多就是1万斤的样子,按照一亩地的单粒播种3斤来计算的话,双粒就是7斤的样子,1万斤,也就是可以种植1500亩。

当然了,试验田的种植,不可能跟的普通种植一样的密度的,赵信给出的数据,他们差不多稀疏了一倍,是单粒的,也就是说的,一共种植了6000亩。这部分的田亩,在种植园试验田之中,算是非常少数的少数,可是却几乎集中了种植园大部分的研究员和篷。

关于种植玉米的方法,早已经发放下去了,参加这一场种植的,都已经通过了几轮的学习挑选,要把各方面的注意事项,都给记忆的滚瓜烂熟才可以,现在,终于到了实际操作了,都是熟练的工人,或者研究学者,在这个方面,很有些专长的,当然是做的非常好了。

这种种植方法,相当的稀疏,又因为严格的管理,这是种植园,最少每亩地会平均4个劳动力以上,还有大量的科学家,研究者,学者进行研究,按照科学的方法来种植,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的,最终,生长期只有4个月多一点点,比起小麦要早一点点,比不上双季稻的生长期,却

可是产量,却极为的惊人,种子收益比几乎是300倍左右。

虽然说,这是第一次收获的作物,可是这个产量也太过惊人了,就拿定海军种植比较多的小麦为例,

需要种子大概是在20斤左右,可是最终的产量,是在4石,也就是20倍,大部分情况下几乎不到。

水稻要好一点,10斤左右种子,但是要首先培养秧苗,培养成功才能够转到水田种植,产量大概是6石,也就是60倍。

但是玉米,却可以达到300倍,这个倍率,非常的可怕,在三大作物之中,都是这样,倍率极为高的,这种倍率,也是产量的根基的,就算是一些的其他的而研究,比如说杂交水稻,也是增加稻穗的重量,来增加产量的,杂交水稻的倍率也非常的高。

当然了,这是实验室的生产,保证的单株的效率,而不是的高密度的种植,在进行一番的删减之后,考虑到普通的环境,按照一亩地种植7斤左右,产量相随缩减,在120倍到150倍之间,这个总数算下来的话这个玉米的总产量,起码也在8石以上,甚至会达到10石这个可怕的数字,对比4个多月生长期,甚至可以跟小麦套种,这在中国北方是常见的事情,保证一年两季粮食,让土地的产出,达到极限。

第八百五十三章饲料产业

从种子的倍率来说,300倍生长比,造就了玉米的高昂的产量,在试验田之中的种植,用普通的密度来计算,这个数字非常的惊人,哪怕是在实验田之中培育,还没有完全的收获,甚至不知道干透了是多少的的,可是就算是以最低的来计算的话的,8石是肯定的,10石都有可能。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这个玉米没有放在面前之前,无论之前再怎么的去说,都没有直接看到的来的真实。

这些第一批接触到玉米农业专家们这才知道,为什么赵信不遗余力的,要推动美洲探索,这个远隔万里之遥,甚至遥远到天边的地方,真的是一个好地方,哪怕为此花费了巨额的资金,让很多人弹劾反对,都坚定不移。

在定海军的思维体系之中,粮食,永远是最重要的事情的,整个定海军,从立足,到发展,再到的后续的一系列的举措,保障粮食发展,保证居民有足够的粮食吃,这是一个最重要的东西,从来都不曾变化过。

人要有饭吃,才不会慌乱,饥饿的人,什么都可以做出来,在饥荒的时候,易子而食的比比皆是,虎毒尚且不食子,更别说人了,都是亲的,为什么易子而食,不就是自己孩子下不去手么,为了不饿死,什么都做的出来。

在研究院之中,有一些就是在定海军最初的时候,加入到定海军之中,他们都是处于人间的最底层的,特别那些在两淮,遭遇糟害的,都已经逃出来了,想要找一门活路,可是真的能够活下来么,他所求的,只是那么的很少的一丝的机会。

留在这里,肯定就死了,出去了,或许还能够活下去,可是这个几率非常的渺茫的,有些人,已经受灾逃出来很长时间了,不说易子而食了,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了。

后来,努力学习,加入到农学院的,也是为了这样,能够提升一点的粮食产量,能够让他们多打一点点的粮食,这对于普通人而言,就代表着饥荒的可能性降低的。

这些年来,赵信一直对于农学院的投入巨大,并且提出了很多的理论,这些学者和实验员们,用了巨大的努力,最终完成了不少的课题,别的不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