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98(2 / 2)
通过外交,可以兵不血刃的获得好处,何必要开战呢,只要是弄清楚诉求,在满足诉求的情况下,在加上一点点的威压,解决问题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真正的开战。
这些赵信偶尔提到的只言片语,在众多的外交人员的努力和尝试之下,终于形成了一整套的规矩,这一整套的规矩,让北宋这边很不习惯。
这不同于曾经跟辽国的谈判,明明没有道理的事情,辽国却胡搅蛮缠,以势压人。
定海军同样是在以势压人,却是非常讲道理的,每一个都有理有据的说明理由的。
这才是让韩琦最为无奈地方的,不是无礼,或者是就不给你谈,他们只是把一些关键的地方,都给赌上,然后一个字眼,一个字眼的去扣的,不给出合理的解释,那就没办法继续下去。
这让北宋非常不习惯,他们并没有准备这么多的内容,就算是韩琦也不行,他感觉到,他之前准备的那些东西,似乎都没有用,完全没有派上用场。
一方熟悉情况,对这个方面,非常重视,一方有了预案,可是重视程度不够,或者说,就没有明白,外交的谈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层次的东西,这就被动的多了,节节败退之下,甚至被定海军牵着鼻子走。
当天晚上,负责参与谈判的,韩琦和富弼,聚在了一起,非常头疼目前的现状,毫不客气的说,这是他们之前,从来都没有想到的问题,去真真切切的出现了,面对着这个新问题,他们应该怎么办。
找苗妃,这个念头,在心中一闪而过,可是他们两个都否决了这个,显然,现在还没有到僵局的时候,定海军也没有故意的刁难,他们只是询问了非常的详细,对于每一个地方都据理力争,这让他们很不习惯,他们甚至还弄不清楚,对方的诉求是什么。
正是这样的感觉,激发了,韩琦的戾气,还就不信了,这么一个外交谈判,还能够难到他的,立刻让全部人员都行动了起来,从这些方面进行准备
一些他们现在能够提供的东西,当然是第一时间提供,这中间,甚至连韩琦都投入到了其中,韩琦和富弼,之所以能够在众多的官员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整个北宋年轻官员之中的佼佼者,原因非常的简单,他们的本领出众,这个本领,一方面是当官的能力,可是基础,就是学习和记忆力。
不管科举考试,到底有多少的弊端,甚至后世,对于科举考试,有多少的讽刺,可是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科举考试,是最适合提拔人才的一种。
哪怕是在的其他不太重视学习的年代,能够通过科举,授予官位的,也不是一般人,更别说是北宋。
北宋民众识字率,绝对是整个封建王朝最高的,从太祖决定,士大夫于官家共治天下开始,北宋民众对于文化的追求,那是无止境的。
在这样的文化范围之中,整个北宋养士百年,在人人崇尚学习的前提下,能够在科举之中,脱颖而出的,那是一般人么,每一个都是百里,千里,甚至是万里挑一的人才,这样的人,之中,和在一起,走上历史最高位的,这才是多少个,别说是类似富弼和韩琦这样的,能够作为一个州府首脑,或者一个道的属官,已经算是非常出众的了。
仁宗一朝,璀璨生辉的人物众多,几乎每一个首相都是水准以上的,他们有的有坚持,有的有操守,有的有能力,就文化而言,绝对是超过任何衣蛾封建王朝。
韩琦和富弼,都是三朝元老,都是做过宰抚的,虽然现在,还没有达到巅峰期,可是能够脱颖而出,就证明了天赋出色,韩琦擅长民事,富弼擅长外交,他们各自在各自的领域之中,开始了认真的准备。
学习都是相互的,定海军在第一次外交谈判之中,给北宋一个下马威,可是这个下马威不过是没有准备好而已,他们缺乏的,就针对那些方向进行准备,这样也有了目标,他们两个领导者的能力,再加上有众多属官的配合,暂时把东西准备的差不多了。
不过准备好这些,这已经是的好几天之后了,他们即将迎来第二次的谈判,他们希望这一次,能够取得一定的进展,因为时间并不足够,最多半个月多一点的时间,赵信登基大典就要开始了,这个合约,应该在登基大典的前后谈好。
第七百九十五章水上乐园
使节团之中,韩琦和富弼,都在为了完成整个谈判,而努力的时候,在金园之中的,苗妃和福康却过的非常的舒心。
每天上午,她们都会待在宫殿之中,不是他们不想出去,在这个宫殿之中,甚至在整个沈阳,目前定海军掌握的全部领土,她们都可以去随便的参观,随便的去看,没有任何的问题。
这是赵信绝对掌控之下的土地,也是属于她们的,到任何的地方,都会享受到尊崇的待遇。
不过,苗妃并不想离开儿子,福康也不习惯离开妈妈,就成了现在的这个情况了。
上午,赵信要处理公文,哪怕已经提前做出了安排,定海军的政务体系,非常的详细,可是作为最高的领袖,每天需要处理的东西也不少,哪怕单纯签一个字,也需要差不多两三个小时的时间。
苗妃在知道,赵信告知她,上午会处理一些事物之后,就不会轻易的打扰。,
作为仁宗的贵妃,苗妃很清楚,一个皇帝,每天要处理多少的东西,现在登基大典在即,赵信能抽出时间,陪着他,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还有什么可以抱怨的。
上午的时间段,早晨的时候,赵信大部分会过来,陪着吃一顿的早饭,不过时间很快,吃完就会离开,最多简单的交谈一下。
在赵信离开之后,苗妃会做一些针线活,这在之前,禁宫的时候,就开始做了,不过当时考虑到赵信的身体情况,不知道做多大的,只是做了一些内衣,现在到了这里,想要做一件外衣。
对于苗妃的这种做法,赵信除了感动,就是感动,作为皇帝,别说是定海军发达的成衣业,什么样的成衣没有,就算是手工,整个定海军,从无数的工作者之中挑选出来的刺绣专家,也可以给赵信做出美轮美奂的衣服。
可是有任何一个可以跟母亲亲手缝制的相比,哪怕不怎么好看,甚至有些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