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67(1 / 2)
d外的花花世界了,苦上几十年,让儿孙们有更好的环境。
在21世纪,很少有国家做到,可是在这个时代的北宋,不,确切的说是,是现在的定海军,工业化带来对人力资源的无限渴望,别说是几十万几百万,就算是把整个北宋的全部人力都给填进去,定海军也收的下,这就是初衷。
用和平的方法,合理的把人弄过去,这才是定海军应该做到的,真的把北宋绝大多数的人口都给弄到定海军了,土地还成问题么。
哪怕现在,赵信因为仁宗的关系,因为自己的理念,不去拿下北宋的土地,北宋就能够守住么,至于这么多人,到底怎么的养活的问题,那就更加不成什么问题了,土地很难拿么,在北宋就已经是整个世界,文明程度最高,各方面都比较尖端的,定海军可以吊打北宋的前提下,又拥有各种战舰,拿下几片土地是没问题的。
西伯利亚太过艰苦的,东南亚就不错,真的觉得热的话,那就向大洋的另外一端,赵信一直都在向着那个方向努力,美洲大陆,这个从文明开启的时候,就跟欧亚非大陆进行隔膜的地方,却孕育着无限的希望。
玉米,土豆,红薯,三大作物,简直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在绝大部分的欧亚大陆,产出都在5石以下的时候,他们轻松可以翻一倍,代表着同样土地,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更别说,还有花生,向日葵的,番茄,辣椒的等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的东西,这些东西,要么是不错的经济作物,要么是不错的调味品,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补充。
以一个国家的使节的名头,出来招工,这恐怕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北宋绝大部分的民众,还不知道这个中国是什么,可是定海军,都听过。
孙悦希就趁机来普及观点,定海军出兵拿下辽国,现在已经成立了中国。
辽国大家知道,定海军大家也知道,可是成立中国这件事情,就不知道了,可是如果这个招工的对象,是定海军的话,那就没有多少问题了,别的不说的,定海军多年之间,积累下来的名声,这一点汴梁这边的人员都知道,如果是在汴梁工作,可能报名的就要排起长龙了,只是到辽国,现在叫中国去,有些太远了。
外交人员开始解释,比如说,现在到山海关,已经有铁路了,未来很快的,辽国东京到山海关之间的铁路也会贯通,去一趟,也就是3天左右的时间,同样的待遇优厚,会比现在汴梁的工资水平提升一倍左右。
这还真的不是开玩笑的,汴梁的定海军雇员的工资水平,在汴梁,绝对是高的,比起普通店铺的掌柜的还要高,在提升一倍,可能么
没什么不可能的,汴梁的掌柜的薪水是多少,每月大概就是60贯以内,就算是加上分红,每年也不超过150贯,可是定海军最低的工资标准,已经超过了600贯一年,说是翻倍,只不过是避免吓住对方,毕竟,不是真正的到定海军工作,谁会相信,对于一个一般的员工,都可以开出五六百贯的薪水。
解释,说服,最关键的是钱到位,两倍的工资,不能说立刻给付,可是一旦署了合同,就可以给50贯左右的安家费,这一点,是任何一个店家都给不起,50贯几乎是两三个伙计的一年的薪水的,这还是生意比较好的大店,就冲着这个,就有一些生活压力较大愿意签署。
东京汴梁,集中了上百万的人口,可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官员,是贵族,是上等人,绝大部分,都是在贫困以下的,这才是历史的常态,哪怕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背井离乡,到一个完全不知道的地方去,可是冲着钱去的,一点都不少。
顿时,在定海军的招工地,排起了长龙,甚至一定程度上面,影响了整个北宋的街道秩序,短短的10天时间之中,签署了基本的意向的,就超过了2万人,其中签订了合同,并且给予安家费的,就有8000人之多。
如此盛世,立刻就惊动了开封府,不过,这个惊动并不是让开封府意识到了定海军的目的,而是定海军主动的上前,因为签署了的大量的人员,如果全部到位的话,差不都就有两三万人,动静有点大的,在之前的既定方案之中,最开始,是从底层招募,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开始给北宋好处,这个好处一定要大,以足够吸引力,吸引北宋政府介入到了这个事情上面去,这样才能够从上到下的推行,并且找到足够的人。
8000签署意向的人员,一共发放了40万贯的安家费,可是定海军的计划之中,给予北宋的管理费,是在安家费的3倍左右,也就是说,仅仅是这些人,一年会给北宋120万的管理费,因为招募的地方是在开封,自然跟开封府联系,准备直接支付。
哪怕北宋财务状况好到了现在的程度,开封府又是北宋第一府,可是一次性120万的贯的收入,还是惊动了开封府,听说是定海军的事情,开封府尹也不敢擅自做主,立刻就又拿到朝会上面了。
第七百六十章太后观礼
几千人,就可以获得120万贯收入,而且按照定海军所说的东西,未来可能还有5万到6万人,对于小地方,一下子少掉了五六万人,那就是大事了,一个小县,说不定,就会失去绝大部分的人员,可是对于开封府来说,这绝对不成问题,超过百万人口,别说是少了五六万,就算是少十几二十万,也没有问题。
可是多了可能几百万,上千万贯,这对于开封府来说,绝对可以称之为的改变巨大的,最少说,一些公共设施建设,就可以付诸行动了的,不必等候中央的拨款。
不过这一次开封府的上书,再一次的上了内阁的会议,本身,这段时间,内阁正在头疼,赵信的身份的恢复,一个死掉的皇子,要到底用什么名义来恢复,这对于整个北宋的法理体系,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
可是对于仁宗和宗正而言,却不是什么坏事,赵信的认祖归宗,代表着曾经这一片土地的两个大国,北宋和辽国,都是同宗同源的,虽然还没有统一,可是名义上,代表着赵宋统一了整个天下,获得了历史上,比起汉唐更加庞大的土地,这样的诱惑可以说不小。
同样的,对于仁宗而言,这也是好事,父子两代皇帝,对于皇帝来说,那是基操,可是父子两代同时为皇帝,而且还是不同的国家的,恐怕要追述到春秋战国时期,同样的,在这个时代,北宋和辽国,几乎平分了整个东亚,两国的领土加在一起,超过了千万平方公里,这可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土地。
法理跟皇权之间的冲突,如果换成以往任何的时候,北宋的士大夫肯定毫不犹豫的怼过去,对于有节操的士大夫而言,封还皇帝的圣旨只是基本操作,在大事上面跟皇帝争吵,甚至喷的皇帝满头吐沫的,也都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