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36(2 / 2)
广南这边,天高皇帝远,本来就是一片发配之地,愿意来的少,被送来的,大部分都是有错误的,他们有些在广南,已经好多年了,呆的时间越久,就越有可能出现各种的贪腐。
这一点,韩琦非常清楚,人无完人,韩琦也不可能让整个北宋的官场都清如止水,可是也不能太过了。
中枢既然准备开发南方,那么投入的资金,可能就是天文数字的
在西北开始,到幽云发展到了极致,韩琦能够灵活的运用手中的钱,在西北是通过跟辽国之间的交易,最终获得的巨额资金,在幽云,那干脆就是卖人了,可是到了广南,他不可能卖人,也没有什么战列品,抓获依智高应该是有,可是那挟,用来给士兵们发福利,就已经花了,一个边境的土著,手中有多少钱。
北宋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这两年以来,收入破万贯了,资金也累积了很多,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只要不是全面的,不可能一次性投入资金的,有一个时效性。
在韩琦造出来的计划之中,大概会每年投入1500万贯左右,一直持续10年的投入,用15亿贯,让整个广南大变样。
这中间包括了道路的兴建,铁路,后者,因为长江的截断,没办法制作出长江上面能够通行的铁路桥,可是并不代表无法修建铁路,最多跟函谷关一样,两边断绝,用中间来链接就是了,就算是这样的铁路,也比没有强。
广南才多少人口,多少州府,这笔钱投入下来,几乎每一个地方都会获得不少,这样的话,还是原来的官员,他们要贪腐了,那就麻烦大了。
交通的不方便,也让控制很困难,在铁路兴建完成,整个北方,实际上是北宋的直接控制范围,可是南方,差了几千里的前提下,真的差了不少。
一方面调查,甄别出合适的官员,另外一方面,在两次开科之中,积累的一朽年才俊,也可以派下来。
在韩琦看来,一片白纸上面好作画,他的几次大的功劳,都是来源于白纸,西北是,幽云是,现在,广南虽然比不上西北和幽云,却也比原有的内陆强的很多。
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调查,清查了广南所有的大小官员,就连这一次立了功劳的王锴和仲简,这一次也被查出来有问题,直接就免职了,整个广南,官场大地震,不说全部,差不多有七八成的官员,被调离或者是处理。
大乱之后有大治,这一点说的一点都没有错,把原有本地的官员提拔了一部分,加上来自汴梁的青年才俊,让广南的风气为之一清,然后,来自中央的拨款,源源不断的前来了。
这个手比,可不是一般的大,第一批的800万贯,直接砸在了交通运输上面,准备用3年的时间,重新修缮广南的所有官道,保证可以双向通行4辆马车,同时筹划广南到江宁府的铁路,虽然中间有很多的问题和险阻,可是分段的修建,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到时候,一旦这一条铁路完成的,以长江为界限两个方面,都可以通行,虽然路程还是没有改变,可是跟中枢之间的距离,就变的更加的方便了。
巨大的资金,让广南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加上最近北宋的收入连翻的创造新高,平稳的向前发展,依智高的影响消失了,而定海军也收缩了一些,没有再闹出的让众人注意的事情,事情仿佛就这么的平静了,可实际上,这一战的后续影响力还在酝酿,等待着爆发出来的那一刻。
最快更新
第七百二十六章灭辽之战
对于北宋来说,庆历八年,是一个先抑后扬年份,年初的时候,依智高的动乱,席卷了整个广南,可是在定海军出击之后,迅速被平复,不到6月,依智高被扑灭,整个广南为之一清。
之后清理整个广南,在韩琦的布置下,逐步的开发,前期的投入只是一个基础,后续,无论是政策,还是人员,都给广南掀起了一个高峰,这个只是因为广州是港口而刚刚开发起来的地方,逐步的掀起了高潮。
当然了,短短的半年时间,连道路都没有修好,哪怕广南有一些资源,这些资源,也利用不上,最少在一年的时间之中,广南都是一个净投入的状态,只有一定的基础建设,还有人员投入,达到了一定程度之后,才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广南的发展,不过是韩琦布置下来的一个未来,在庆历八年,几年的改变之下,整个北宋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上面,继续巩固了西北和北方的农田水利,这两个大型的工程,持续的发挥着作用,同样的,从定海军获得的种植技术,也开始加大在北宋的推广。
北宋的篷,算是比较愚昧,可是识字率不算低,再加上摆在面前的例子,或许第一年,还会有人犹豫,第二年也是,到了第三年,根本不会有人犹豫。
在这些年之中,伴随着琉球的获得,定海军在农业上面的投入不停的加大,琉球地处在热带的环境,还有海洋气候的影响,一年三熟是可以。
一年的时间,种子在实验室之中,可以完成三四次的进化,同样,时间的积累,亲本和父本的挑选,也让种子的质量越来越好,加上部分化肥和农家肥,这些灵活运用了起来,粮食的产量开始疯狂的扩大了起来。
北宋的平均亩产,从2石多一点,开始迅猛的提升,庆历六年的时候,已经超过了3石,到了七年达到了35石,在8年,因为没有多少灾害,西北和北方都大获丰收之下,增加到了45石。
亩产的增加,代表着粮食总量的增加,同样的,西北和幽云,增加了数目庞大的土地,这一点,也让北宋的粮食生产在庆历八年达到了一个巅峰。
谷贱伤农,粮食产量太多了,往往会价格降低,这个会影响到篷的收入,进而造成浪费。
这个时代多了一个定海军,只要是多出来的粮食,到了一个基础的价位,定海军是大量的回收,同样的,罐头和压缩饼干这些,并不是很困难的完成,北宋也在学习之中,逐步的学到了,干燥的压缩干粮,最少可以储存3年以上,甚至更久,这个用来储存也不错。
粮食是一切的基础,增加了10亿,换算成价值,也就是5亿贯而已,更别说,这些不可能都被卖出去,定海军一共收购了大概5亿石左右,一共付出了2亿贯,这一点,大部分都是篷的收入,换算成上亿的篷,每年增加的收入并不多。
可是经济作物是重点,在北宋的北方,除了使用了定海军的种植方法,同时,并不是一年种两季的粮食,另外一季,选择了种植棉花。
从定海军发现棉花开始,通过了几年培育选育,已经完成了规模化,每年的种植面积连年的提升。
庆历五年,开始小规模的种植,到庆历六年扩大了10倍,再到庆历七年,整个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