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04(1 / 2)
d而存在的,赵信的不少方略,也都集中在了铁路的运营上面,这一点在东南铁路已经表现出来了,在西北铁路,表现的更加明显。
因为之前有赵信的提醒,三司把铁路的权限,掌握了起来,虽然定海军有一些的投资,这个投资并不具备管理权,只有分红和获利的权利。
虽然有些权贵的压力,可是他还是顶住了压力,继续掌控着铁路。
跟第二条铁路修建时候的情况相比,现在,三司手中的资金大的多了,同样引入了定海军这个战略伙伴,以1:3的投资比例,也就是说,如果三司能够拿出1200万贯的话,定海军必须要配套3600万贯,再加上从其他权贵哪里引入的资金,继续的放大的话,1200万贯,最少可以牵动6000万贯。
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是西北铁路的数倍,同样,这些铁路,也可以以的汴梁为中心。
铁路是一个新的事物,是之前从来都没有接触到的项目,这个项目,关系到了千万级别的整体投资,不能够出现任何的问题,再三考虑之后,叶清臣还是在设计之前,询问了赵信。
赵信当时接到了来自三司的八百里加急,还是吃了一惊,看了项目之后,忍不住笑了,北宋的三司,已经发展到这个程度了,不但做了全国财政收入的细微统计,也同样的做出了几乎,投资一些大项目,本身就是国家的特点,特别是铁路。
铁路赚钱这一点,他从来都没有怀疑,为什么,在工业社会开始的时候,在欧洲开启工业革命的时候,铁路是首先,而且是最为热门的项目,无外乎就是利益。
甚至在一些人口稠密的,没有工业化的国家,铁路也是最赚钱的项目之一,这一点,就是原材料,和各种的物资商品的运输。
东西运输的越快,效率越高,最终所产生的利益,也就会越大。
以往不那么值钱的东西,或者说,贩运起来,利润并不怎么高的项目,在总量庞大,同时需求旺盛的前提下,也可以获得相当的收益。
在工业社会,可能的几毛钱,甚至是几分钱利润的东西,都可以贩运卖钱,有时候,利润并不是最终的目的,销售出去才是。
赵信很快就回复了叶清臣,并且按照后世中国的铁路运行图,划分了几个区域的铁路,这些一直都是他计划,也正好趁着这个机会投入进来。
三纵三横,在汴梁形成米字型交通的铁路图,比起叶清臣的计划,最少提升了几个档次,而且总投资也非常惊人,没有个2亿,绝对下不来。
可是铁路,并不是一次性投入的,西北铁路建设的比较快,那是前面的准备的好,物资也多,资金也多,人员更是保质保量。
现在,全面铺开,从汴梁的米字型结构开始,这个投入也就大了,人员也相对比较的铺开,这种前提下,修建的速度必然会下降,而且会下降不少。
不过这个三纵三横的米字型结构,首先贯通的,就是以汴梁为中心的这些。
虽然说,在占据了西北,收回了幽云十六州的前提下,北宋的面积大规模的扩张,可是也不过是从原来300多万平方公里,提升到了400多,增加的数量不少,却跟后世的面积比起来,差了一些。
目前北宋最为精华的,就是以四京为中心的这一片,现在,可以把这个区域扩张到折津府,向南到江宁府,向西到京兆,面积虽然扩张,可是笼罩的范围,人口还是差不多,只要把这些地方的铁路都给贯通,把这里的资源都给拿出来用的话,对于北宋的提升已经足够大了。
足够的资金,加上完善的布置,让这么一个铁路修筑的计划,顺利的完成了,然后就是完善和统筹的关系,未来两三年的时间之中,铁路的修建,将会迎来热潮。
这个热潮是资金和兴建上面的,同样的,铁路这个全新的投资项目,对于整个北宋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一个西北铁路,开通了一条汴梁到西北的快速通道,如果说是其他地方呢,把整个北宋所有的主要城市,都结合成一个整体,那会是什么效果。
最快更新
第六百八十八章庆历七年
铁路占据了巨大的资金,不但是北宋的财政资金,还有大量其他的权贵的资金,差不多就是四五千万贯,这基本上把北宋财政和大家族的的资金,基本上都被囊括在其中了。
可是相对于追逐利益的大家族的资金,北宋三司的钱,并不是全部的投入到了铁路建设之中。
铁路建设虽然重要,获利也相当的丰厚,可是这个铁路兴建,并不是全部,利益只是一个方面,对于三司来说,北宋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
剩余的为数不多的资金,没有浪费,投入到了农业生产之中,确切的说是农业的改革上面。
定海军已经在西北,实现了粮食亩产的倍增,虽然有农田水利的关系,可是更多的是良种和肥料,合理的种植方式,也是提升亩产的关键的。
西北普及农业生产,那是天时地利的事情,西北本身就属于是新占的土地,这个土地上面的所有权人,或者就是西夏权贵,在辽夏之战之中,早就被杀的干干净净了,或者,就是被俘虏的普通人,那些人,基本上都处于最底层,连自身的安全都没办法保证,更别说是土地了。
西北所处的独特的环境,让西北几乎是一片的白纸,在这个白纸上面书画的东西,永远比一个画满了各种图案的纸上面容易的多,也因此,产生了非常惊人的效果。
别的不说,全部3000亩的土地,绝大部分都是新开启的土地,这样的土地上面,平均的亩产达到了45石,这个太不科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