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78(1 / 2)
d火药,对于这个城市来说,是杯水车薪的,这样的火药,最多,就是埋在城墙下面,炸塌城墙,对攻城起作用。
放在上千房屋上面,一座房屋,可能就是10来斤的火药,根本就没有用的。
种谔想做的,是借助着火药的作用,进行放火,不但给各种的房间之中,放了大量的引火物质,最重要的是,在关键的一些所在,放了大量的火油。
炸药是同样的,除了一些集中使用之外,大部分都作为引火的线路。
种谔本身是准备用死士的,可是在知道了炸药的用途之后,他选择了用导火线,并且大量的挖掘,4000人用了10天的时间,对这里进行改造,当彻底完成之后,种谔只留下了100亲军,剩下的,基本上都让他们先撤走。
此时,辽军还刚刚抵达的东京,还没有堵住辽东半岛,他们只要趁着夜色行军,就可以避开。
至于种谔,则留下来执行这个火烧的任务,100人都是精锐,全部都是一人三马,就算是大军云集,也能够见缝插针的离开,比起大部队,要容易许多的。
甚至这些人中间,有一部分人,还懂得契丹语,一旦被大军包围,他们还可以凭借着出色的身手,拿出早就缴获的辽国装备,然后来一个换装出行,这样走的更加容易。
对于种谔的这样冒险,很多人是不赞成的,可是他执意如此,也只能作罢,好在,就算是损失,也只有100人,不影响大局的,种谔自己做的,那就自己来承担的好。
辽国丝毫没有意识到,攻击辽东的是宋军,并且种谔已经准备给他们一道大餐了。
当辽兴宗大军抵达之后,驻守在东京的大军,只留下了2万守城,其他的大军开拨,无论是骚扰的辽东,还是消灭了5000辽军,这些都是在他们的脸上重重的打,可惜没有发现,又不能调动大军。
13万军队出动,浩浩荡荡的,之后不久,又是15万,在辽兴宗和东京,只留下了十万多一点的精锐,负责保护辽兴宗,他虽然是御驾亲征,可是却没有自大到自己亲自的出动,几十万大军,已经很好了。
第六百五十九章一把大火
对于潜伏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耐心,种谔是一个年轻的小将,他并没有受过类似的专业训练,其他的士兵也差不多,只不过多年的军旅生涯,加上严酷的环境,让他们知道的,一旦露头,就没有好果子。
好在,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不用确定谁进入到了这个镇子,只要知道,有人进去,而且有不少进去就可以了。
只要随便的在镇子的周围,30里左右的地方,找一个偏僻的所在,视线不遮挡的就可以了,甚至有各种军粮的关系,他们还不用生火做饭的。
已经3天多了,还没有消息,不过从目前看到的情况来看,辽军已经不远了,因为从2天前开始的,不断的有侦骑在附近经过,密度越来越大,很显然,是有大军即将到来。
果然,又过了两三天的时间,大军前来,因为人太多的关系,种谔没怎么的露头,可是就感觉和偷偷用望远镜观测的结果,最少也是10万以上。
这就好了的,10万的辽军,肯定不能都驻扎在野外,这个还有大量房屋的镇子,最少可以容纳两三万的,就是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人住在其中。
过来的,就是原来属于东京的军队,13万人,除了少量留守的,其他都过来,中间分成了几个队伍,对整个辽东半岛,进行了拉网式的搜查,可惜那一伙人,就如同失踪了一样的。
到底在哪里,为首的辽军将军很是郁闷,现在,这件事情,已经惊动了辽兴宗,一个处理不好,说不定小命都没有了。
辽国跟北宋不一样,他还保持了游牧民族的特色,皇帝掌握的权柄极大的,真的落实下来,掉脑袋也是正常的。
他们到底到哪里去了,之前他们判断,最少有一两万的骑兵,是从精锐骑兵的战斗力上面来算的。
可是周围的部落,哪里有能力动用这么多的骑兵,而且这么多人,踪迹也遮掩不住啊,想要走访一下,找到更多的线索,可是种谔很清楚,他所处的地位,要么不动手,要么,就斩尽杀绝的,就算是留下来线索,也很少,最起码,不是仓促之间,能够找到的。
连续的野外,拉网式的搜索了很长时间,队伍也稍稍疲惫了,最终,辽军选择在周围停一停,稳定驻扎,然后用最节约的方法来追寻。
他不知道,他这么的停下来,正好就如了种谔的愿望,他当时没打算算计多少,能够算计个几千人已经不错了,谁知道,辽国大军到来,这下子算计的就多了。
13万大军,把整个镇子团团的围住,主将和中军,一共接近3万人,驻扎在镇子的核心,其他的就依托着镇子进行休整,控制区域,从镇子向外蔓延了数里。
按照道理来说,这样的守护是固若金汤了,除非有人攻破外围的防线,否则里面是安全,就算是有人在辽东半岛,也不会很多的,这也是疏忽的地方。
种谔早有准备,他很清楚,除非是几千的驻军,否则,他不太可能直接进入城内,在布置镇子的时候,就已经留下了地道。
时间不能拖太久,这里是辽国腹地,都已经来了十来万人了,这肯定不是全部,再多的话,时间再长的话,说不定整个的布置就会被发现。
当天夜里,三更之后,种谔果断出动,为了安全,他甚至没有携带的全部的亲卫,而是带着三四个孤身前去。
好在,辽军丝毫都没有意识到,自己会坐在一个大的陷阱上面,对于辽国而言,让他们拿着狼牙棒,力大无穷,冲阵他们知道,可是地下有陷阱,还是遍布在整个城市的那种,他们想都没有想到。
易燃物堆放的比较多,可是都是一些布匹毛料之类的,这些东西,都被驻扎进来的辽军,拿来的铺盖了,根本就没有意识到,会有火灾出现。
在地下的核心,一个长长的引线,早就停留在这里,种谔在点燃之后,就开始狂奔了,按照之前的实验,这些导线,在点燃第一个引火点的时候,应该是在一炷香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