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76(1 / 2)
d行动的,最多,就是训练,所以,在北宋北伐的时候,他请缨而出。
现在的他,本应该在北方,渤海附近的,保障山海关和辽东半岛的,他怎么到了这里。
问了一下才知道,原来,山海关方向,已经完成了6座棱堡的建设,已经把3个缺口堵得是相当严密了,在山海关方向,因为辽兴宗的御驾亲征,继续加强山海关,又兴建了两个棱堡。
这两个,可不是之前那样,为了紧急堵住关口,用最快速的修建的。
这种棱堡,只拥有棱堡基本的防御,就连高度也才20米左右,一些建在高山上面的堡垒,可能都接近这个。
后来修建的两个,是在前面两个的基础上,在合理的位置,修建的真正的棱堡,光是高度就是30米以上,体积和防御能力,更是大上了几倍。
一加一并不一定等于二,合理的布局,甚至会大于2,当这两个棱堡完成修建的时候,4个棱堡会把整个山海关防护的水泄不通,不但堵住了缺口,对任何方向,都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因为所有的行动都是秘密的行动,辽国根本没有意识到,偷袭辽东半岛的是宋人的,因为短暂的交战,并没有暴露身份的,他们也就没有意识到,北宋的攻击目标的,丝毫都没有注意到山海关这边的变化。
同样的,辽兴宗动用了25万大军,加上留在东京的军队,总计超过了40万,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种谔能够对付的极限了,甚至这么庞大的兵力,让辽东半岛能够回旋的余地都不大了的。
辽东半岛的面积并不大,也就是三四万的样子,也就是台湾和海南岛的面积的,比起内陆的任何一个省都要小的多的,这样的面积,对于骑兵大范围的机动来说,并不适合。
种谔在得到了枢密院的提醒之后,思考再三,决定继续向北,顺着白山黑水,一路的向北,去体味一下东北的风光,等到把辽兴宗的主力,调动的团团转之后,再回来。
对于此,薛玉除了佩服之外,就没有别的可以做的,这样的一个调动,最起码,要1个月,两个方面,都不需要的他,听说了的赵信要前往琉球,这就调动了一艘快船过来。
因为北伐的关系,丁海军专门派遣了2艘快船,用于北方的情报和信息传递,这些船多是传递信息,可是只要是船,就能够载人,关键是人多人少,舒服不舒服的问题。
为了最快的时间过来,再加上海船不可能调动,必须要留在渤海,应对变数,只能够少数人过来,选择这些快船是最好。
对于薛玉的解释,赵信也有些无奈,好在,薛玉也不是被任命负责运输的,他只是静极思动,想过去看看,整个船队另外有人负责,再加上薛玉跟孙吉之间的关系,过去看看也可以。
多了薛玉这个意外,其他的就没有什么,一队五艘船,开始向深海航行。
琉球,毕竟有些遥远,哪怕是从长江口出发,也最少有900公里以上的海上距离,换算成海里的话,是500海里。
季风也算照顾,不是直接的风向,却也给与了不低的船速,平均时速超过了9节,也就是说,一天可以航行一百海里以上。
因为赵信的关系,只是在深海航行,到了夜间的时候,不会继续航行,而是选择在岸边停靠,这样安全有保证,花费了6天的时间,抵达了福州,在福州新开辟的港口,修整了两天,跟随着另外两只船队,一共组成了20艘大船,300艘小船的巨大船队,开始前往琉球。
到了福州之后,就简单很多,这个海峡相对比较的平稳,比起其他的外海,要好很多,又是经过了测算,不会有大规模的风暴出现,同样的庞大的船队也是如此。
海水逐步的变深,然后又渐渐的变浅,因为没有走澎湖线,是直达的,中间没有经过几个岛屿,差不多用了一个白天的时间,早晨出发,接近傍晚的时候,才看到了庞大的陆地。
在一览无遗的海面之上,看到陆地,这种感觉的不同,相对于赵信的平静,其他的船长和船夫们,可是紧张的要命。
能够执行这一条航线的,都是丁海军最值得信任的,他们对于丁海军的情况,也了解的最多,整个丁海军,几乎都是赵信一手缔造的,几百万人,加上可怕的财富,赵信要是出点什么问题,那么乱子可就大了。
台北港在望,几个月的发展,在清理掉了土著们的威胁之后,第一个的修筑和扩建的就是台北港,万料大船,可以直接的停靠,同样增加了效率,各种运来的物资,也可以迅速的装卸,投入到了琉球的建设之中的。
第六百五十七章发展数据
在赵信靠岸的时候,并没有很大的欢迎仪式,在内心深处,赵信是很反感这样的仪式的,现在还没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他的琉球之行,也只有少数几个高层知道,在琉球,也仅限于最顶尖的几个人。
这些人很清楚赵信的想法,并没有来到港口,他们到港口,跟公开没有什么区别,就算是定海军,任何一个中高层抵达港口,港口这边的人也知道是有大事发生了,更别说,人口只有十万,目前只是限于台北平原发展的琉球了的。
不过,必要的准备还是有的,十来辆马车,用于隐秘的把赵信送到台北,只不过没有那么张扬而已。
赵信的船,不是第一批停靠的,前面还有一批,并且,还有几艘船,还在卸货的过程之中,他们是之前的几天到的,因为装载的货物过于庞大,卸货的速度较慢。
目前,整个琉球,仅有的几个大型的吊车,全部都放在了港口,用于吊装这些大型的部件的,赵信扫了一眼,略带吃惊的问道:“原来是炼钢高炉”
如果说,定海军,有哪一个项目,是最让赵信满意,并且最超过这个时代很多的,就是这个钢铁厂。
从手工的作坊,每年几百上千吨的程度,一下子增加到了数百万吨,还不单单是铁,还有钢,这个跨度是惊人的,在别的国家,包括辽国在内,都把钢作为宝贝的时候,北宋在定海军的支持下,甚至可以毫不心疼的浪费,一场战争,发出无数的钢铁,都不带回收的。
这样说有些夸张,可是真的把这些钢作为兵器,作为护甲,武装起百万人来,并且支撑长时间的消耗,这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这也是工业化的底蕴所在。
定海军的环境,在赵信的努力,还有从各地的收集的铁矿石运送到定海军,这才支撑了庞大的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