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561

分节阅读 56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列车的速度明显的降低了下来,叶清臣看向窗外,因为速度下降,窗外的风景开始逐步的清晰的,似乎还是农田,可是伴随着速度的逐步减慢,一些房屋出现在他的面前,他愣住了,因为眼前的景色让他非常熟悉,这不是陈留镇么的

揉揉眼睛,似乎眼前的一切,就如同虚幻一样,可是这个作为三司管理比较多的镇,他最少来过十来次,对于这些房舍都非常清楚,甚至镇子最高的那个建筑物,陈留学庙,他还给提过字。

因为列车速度的降低,很多官员也把视线投入到了外侧,刚开始,没有什么关注,不就是破农田和村子么,这些在京畿,又不是什么难以见到的东西,甚至那衅屋子,也不算什么,不就是一堆物资在一起么

可是看着看着,有些官员看着那些屋子很眼熟,毕竟车速越来越慢,可以比较清晰的看他们。

陈留距离的汴梁非常的近,这些京官之中,到过陈留的也不少,甚至一些,来过的次数还很多。

一个不小的热闹的镇子,在京畿这边,不算少见,可是陈留却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因为它有一个巨大的学庙。

当学庙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官员,失声的叫出来:“这不是到陈留了吧”

“陈留,不可能,不可能这么快吧”

陈留,算是京畿的一个镇,因为靠近东京的关系,也相当的繁华,只不过,这里距离汴梁,超过了70里,这个速度,也太快了点吧

“那个是学庙,它很高,也很独特,我可以确定,京畿别处没有这样的学庙”一个熟悉陈留的官员,大声的说道。

这不是一个两个人确认,只要是到过陈留的,都知道这里,这是一个很大的标志性建筑。

可是就是因为确定,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了,这也太快了吧,70里,这才半个时辰,这个速度可是快马加鞭的速度,可是他们一点都没有感觉到颠簸,就如同在家里面坐一会,然后就到了。

是错觉么,这是大部分人的想法,这中间,叶清臣站起来,快步走到门口,正要下车,就被列车服务人员给挡住,询问了之后才知道,这里确实是陈留车站,是从东京出发向西的第一个车站,不过在这里停留的时间,只有250息,刚刚已经过去一半了。

停靠,这个叶清臣知道,主要的目的是换马,当然了,如果投入到运营之中,也会有一些别的,比如说,上下车一些乘客,这些都会利用这个时间,一般是250息左右,到了应天府,应该会更多,因为是终点站。

心中还是有些怀疑,但是叶清臣并不在意,反正列车还要走,有什么疑问,等到应天府到了在说。

在叶清臣坐到座位上,因为刚才跟列车员的对答,并没有刻意压低声音,他们都听到了,确定是陈留,之前唯一还剩下的一丝怀疑,彻底的烟消云散了,真的超乎了他们的想象,车厢里面顿时嗡声一片,每个人都忍不住讨论,到底为什么会这么快。

当然了,也有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不会真的,几个时辰,甚至更快的时间,就能够抵达应天府了吧。

之前只是一个笑话,可是半个时辰赶了70里,那么2个多时辰,最多3个时辰,到应天府,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吧

最快更新

第六百四十一章一日千里

一两百息的时间,对于任何人而言,都是非常的快的,可是这个时间之中,对于车站而言,却如同打仗一样。

半个时辰一换马,这是最初制定的标准,良马在连续高速奔行的时候,未必半个时辰就丧失了所有的体力,可是继续下去,容易出问题,而6070里左右,一个站台的设置,会让火车联通更多的城市。

换马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对于现在来说,却并不难,特制的鞍具,不但可以让马在奔跑的时候不散开,同样的,也让更换变的容易。

40批马,会分成8个部分,每一部分5匹马一起,会由专人引导出去,而早已经被套上鞍具的马,会在火车的前方组合起来,整个过程,最快的话,不超过60息,就算是慢的,也不会超过120息。

这也是停留时间的来源,未来,真的要开启客货运的时候,会根据火车站的情况,进行协调,以保证上下客人,或者是运输货物,到时候就不会这么少了。

似乎有了前面的经验,再一次的开行之后,官员们不再喧哗了,而是把注意力,彻底的注意到了外面情况。

他们或许对于速度什么了解不多,可是大体上感觉上,是知道速度很快的,这么已经是马车用最快的速度开行了,在寻常马车之中,如果以这个速度的话,恐怕人要颠簸坏了,可是在火车上,却异常的平稳。

不明白原理,就感觉到非常的神奇,众人看火车,有些不一样了,一部分的官员是在看热闹,另外一部分,却想到了别的东西的。

叶清臣主要想到的,是货运,汴河的狭小,已经制约了京杭大运河,有人提出过,拓展汴河,可是在这个时代,要想拓宽一条河流,真的非常困难,北宋或许现在,有一定的余钱,可是这个钱,不能够投入到这个上面。

叶清臣没有估算出来,这么一条铁路的整体运力到底是多少,可是按照他们六七百人,4节车厢来评价,不会比一个1000料的船少多少,如果这样的火车多一些,会不会彻底的解决交通的问题。

屁股决定脑袋,这句话一点没有错,叶清臣站在三司使的高度,当然会考虑全局运输的问题,可是枢密院的官员,更多的考虑是军事上面的作用。

车,曾经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全由车构成的车营,曾经也是可攻可守的强大力量,特别是针对骑兵来说。

只不过,在重骑兵的大量出现,在骑兵的战斗力越来越强大的前提下,车的很多的问题显现。

不能太重,太重就缓慢,就没办法移动,可是没有足够的重量,也就没有办法的拥有强大的防御,这就成为了两难的问题。

同样的,北宋缺马,就算是有了马车,也不可能全速的运转,因为高速开行引发的颠簸,会让人和货物散架,军队后勤使用的马车,更多的是利用马的力量,还有相对较快的速度,拉动更多的东西。

火车不但比马车的运输量更大,速度还快,最关键的是,在高速运转的时候,一点都不颠簸。

这种情况下,运输的东西不会有损耗,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面,还可以运兵。

这一次4个车厢,大概可以运送500600士兵,这差不多是一个营,如果按照这个速度的话,一天几百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