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542

分节阅读 54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d什么样的帆,帆的力量,跟他的受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同样的风力情况下,受力面积越大,获得的动力也就越大。

类似西方的帆船,软帆的应用,无不是整个的体现,至于后来,飞剪船的出现,更是把这个发挥到了极致,把各种的流体力学,还有帆的面积,发挥到了极致,在顺风的前提下,甚至可以达到18节,甚至更高的速度。

定海军对于船体类型的调整,已经达到了这个时代所能够达到的巅峰,根据船帆的面积,受力面积,还有可能会遭受到的风,或许无法抵御所有强风,最起码,在最常见的状态下,不会侧翻,并且会获得最大的风力。

这就是技术领先带来的好处,而帆布的应用,也让受力的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预计整个船的阻力,会降低10左右,而整个帆的面积,则会提升35。

算下来,不折损的前提下,整个效率提升40,也就是说,以前帆船在平均8节的速度,最起码能够达到112节。

当然了,一艘庞大的船只,它的动力,是不可能不折损的,就算是21世纪的新式帆船也做不到,最多就是,尽可能的少折损,不过,保守估计,10节左右的速度,已经是可以预料的。

对于船而言,最大的性能指标,就是速度,特别是帆船,因为不会使用其他的动力,没有能量的消耗,速度越快,效益当然会越高,这是帆船最重要的指标,现在,定海船厂,已经让这个指标达到了极致。

实地的观察施工情况,大量起重机械,还有一些特有的机械的使用,比如说,原来,吊装的木板,必须要的工人搬上去,这就是极大的体力劳动。

帆船上面使用的木头,都是经过了烘干畜力,并且相对的机构比较的细密的,这种木头,比重或许比水要轻,却没有轻多少,最关键的是,他足够的庞大。

有时候,专门的劳力,一天干这个,就会累的够呛。

现在定海军的造船厂,造在开始一天工程之前,就进行了统筹调配,到底使用多少的工人,工程进度大致是多少,这些都有一个完整的技术标准,在这样的标准之下,工人们和船匠们,可以相对低节奏的工作,可是整体的效率得到了保证。

起重机是一个,各种手工的工具,比如说,万能的螺丝起子,不但可以省力,在特定的结构,比如说拐角,或者是角落的地方,在寻常人,连手都不容易伸入进去的地方,却可以轻松的伸进去,看似很简单的变化,却极大的节约了时间。

赵信很满意造船厂各方面的进展,在定海造船厂的呆了差不多一天,几乎走了4个船坞,询问施工的进度,还有所遇到的问题,实地的解决了一些问题的,然后才回归。

在定海军,赵信是绝对的领导,王者,他很多动作,都被方方面面关注,哪怕是没有所谓的新闻之类,一些中层,甚至是有心的人员,都在了解赵信的动向。

运河肯定是众人关注的,特别是钢铁厂和水泥厂的负责人,他们期望码头的工程能够尽可能早的开工,这样的话,他们就可以在码头附近进行提前施工,以保证码头建成之后,他们能够使用上。

赵信是去码头了,可是在码头呆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更多的时间反而是放在了定海军造船厂,这是什么意思

在众人考虑赵信的意思的时候,赵信在考察结束回去,把运河的一些设计师,给叫到了一起,研究码头的设置。

港口的建设,在定海军,是一个相对比较平常的事情,在定海军成立这两年的时间之中,定海军已经完成了4个码头的兴建。

这些,还不是原来,北宋意义上面的小码头,而是超过了江宁,广州那样的大型码头,这一点,从码头上面,专门单独的划立一个区,就可以看出来。

一个河港的建设,这不成问题,关键在于,赵信要建多少,建多大。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过很快的,赵信就告诉他们结果了。

2个港口,可以选择距离水泥厂和钢铁厂较近的地方,两个企业,一个控制一个,其他的企业,可以用专属货场,或者是公共货场的方式来进入,合理利用。至于规模,原则上,不超过150亩。

赵信定下来基本的调子,这对于设计师们来说,就容易许多了,合适的地方,比较近,又适合建设的,对于运河的设计师们来说,几乎瞬间就拿出来了。

一共是15公里长的运河,又不是的天然的河流,需要测试水温和地理条件,这些本身就是他们开凿的,上面哪里适合哪里不适合,当然是一清二楚的。

很快的,具体的位置就选定出来了,一个位于钢铁厂12公里的地方,一个位于水泥厂27公里的地方,都算是比较近的地方。

不过,在设置上面,就有一定的问题,因为运河上面,分布了大量船坞的关系,有些船坞还没有开启,可是规划已经做出来了,真正的地方并不多,在赵信的主导和规划的帮助之下,最终确定了两个码头,一个是横向的,沿着运河较为长,一个则是纵向的,跟运河只有不足200米接触。

赵信简单的看了一下设计,基本上,是符合他的要求,一个140多亩,另外一个只有120亩,比起计划稍稍小一点,却正好不影响周围的船坞。

设置码头的事情是整个定海军,绝大部分的工厂都关注的,定海军目前的工厂,几乎都是外向型的,外向型的工厂,需要运输需要码头。

就算是那些,专门为了定海军开辟的工厂,他们也需要原材料,定海军本身的面积,就是一个大问题,别说是没有什么资源就算是有,也不可能会开采,那样占用的土地太多了的。

一个河港,一个可以直通到附近的河港,这对于任何一个工厂而言,都是一个不错的消息,可是最终落到头上的,却是不一样的消息。

2个码头,一个钢铁厂主导,一个水泥厂主导,这跟他们之前料想的不一样,虽然他们也没有奢求,每一个工厂都有一个专属码头,可是最起码,这么长的运河,要有个十来个码头吧。

2个算什么的,还是共用,这些运力能够解决什么。

顿时,底下的人人心浮动,甚至一些活动关系,还活动到了赵信的幕僚团队。

赵信在听到了最少四五次的旁敲侧击之后,就知道什么意思了,他把包括钢铁厂和水泥厂的最少10位大型企业的负责人召集到一起,公开的开了一个小会。

主要的议题,当然是港口的设置的问题,只有两个,这是运河的极限,或许未来,会多设置几个,可是在最近5年之间,就只有这么2个了。

这让所有人都非常失望,在他们看来,这么长的运河,按照一个港口500米长来说,15公里的港口,两岸最少可以容纳60个港口,他们要求也不高的,不说是60个,最少也应该有10个吧。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