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12(2 / 2)
第一个批次是300字,在成千上万的汉字之中,挑选出300个最常用,懂得这些,基本上可以勉强的读,可以覆盖整个日常使用70以上,这个对于普通人来说,已经可以算的上是初步的扫盲了。
第二个批次是1000字,达到这个,一般性读的识字率达到90以上,这个算是基本扫盲,最高等是2000个字,这样可以绝大部分完成读写,就算是不认识,也可以猜出来,这样读写都比较顺畅,等于是扫盲。
在钱的诱惑下,只要学会300个字,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诱惑的。
难度不大,可是成效却是实实在在,这个工作基本上,不用赵信去怎么的推行,就已经普及了,来到定海军超过半年以上的,达到识字300以上的,几乎超过了80,剩下的不是他们不愿意,而大多数是女人。
中国文教的传统,让女人逐步的被封闭起来,虽然说,有些人,因为家庭的原因,选择夫妻双方都出来工作,对于这个,定海军是很欢迎的,一些适合女性的工种,也大部分的招收的是女人。
可是还有一些人,因为定海军的高工资,选择男人出来工作,让女人在家里操持家务干家务,无人无才便是德,这个观念之下,他们很少出来学习。
不管人的观念如何,赵信哪怕在怎么的强势,也不可能改变每一个人的观念,只要大部分解决了,就可以了。
对于每天都要工作的人来说,什么时候学习,哪怕是300个字,对于文盲来说,也是一个困难。
定海军为了提升民众的识字率,广泛的开办了各种的学校,最初是夜校,因为大部分的工人,只有夜间才有时间,在解决了照明的问题之后,夜班也出现了,那么白天的学校也应运而生。
每天8小时工作制,加上一日三餐,最终零散的时间很有限,必须要挤出更多的时间,那么不做晚饭,或者是所有饭都不做,直接去餐馆或者食堂之中吃,然后节约时间用来学习,成为了定海军最大的变化。
就这样,定海军就有了一个跟北宋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特点,那就是效率,无论是在工厂,还是在课余时间之中,都追求效率。
在农村,做一顿饭,需要多长时间,烧水,炒菜做面,可能差不多需要一两个小时,可是定海军意义上面的快餐,可能已经做好了,只用吃就可以了,吃完了之后,就去学习,夜校也好,白天的学校也好的,多一点学习的时间,就多了点知识。
基础的改变,从文盲到扫盲,有了读书和写字的能力之后,就有了自学的能力,定海军从发展开始,涌现出来的一批研究者,一大半是从原来的士子那里转过来的,他们拥有着先天的优势,在定海军的实验工作,不是那么的深入的前提下,他们很快就入门了。
可是之后,他们的天赋和创造性就不足了,依靠着先天的优势,识字而造就成绩,在更加深入的研究之中,有些力不从心,或许有长时间基础,暂时还占点上风的,可是后来涌现出来的,都是在扫盲了之后,自学,通过一些接触和天赋的推动,最终涌现出来。
赵信很清楚,开启民智的重要性,他要求的,不是一个无知的臣民,而是有思想,有追求,明白自己有什么,并且要做什么的臣民,有了这样的思想,他们在工厂之中,就是一个出色的工人,可以源源不断的为定海军的创造出价值,在战场上,就是无畏的战士。
什么都不懂的无畏,那是一种愚昧的无畏,很容易因为害怕而崩盘,可是什么都知道的无畏,才是真正的无畏,赵信当然想要创造出一个,跟红党铁军那样的军队,可是他知道,皇权的时代是可能性不大,可是用一种大汉或者大宋的荣誉感,来觉醒的军队,他们从先天上的实力,就是超过近代军队,这才是赵信想要。
最快更新
第五百八十七章教育和德国
百万人的城市,哪怕在夜里,也有无数人在为这个城市的未来在努力着,他们或许因为时间的关系,已经能够熟练的掌握了文字,正在为更高级的证件在努力着,也有刚刚来到定海军,正操着不熟练的土话,跟着老师们,念诵黑板上面的字,为了达到300个日常汉字而学习。
在夜校的教室之中,略微线的拥挤,这些学生之中,有刚刚成年,20浪荡岁的青年,也有年过四旬,为了更多赚一挟,而不停努力的中年人。
这中间又以中年人居多,他们或许在记忆力上面,无法跟年轻人或者小孩子相比,可是表现出来的态度,要强很多,在夜校的老师们的评价之中,真正学的好的,更努力的,还是的这些中年人。
年轻人脑子灵活,接受能力强,在夜校之中,曾经诞生过创造记录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可是真正到所有人的身上,还是30岁居上的,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些人居多。
只有失去过,才会珍惜的,这句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三十而立,这个土话,说的一点都没有错,他们的这个时候,是最艰苦的时候。
特别放在定海军,在定海军第一批的居民之中,很多都是这样的。
在几十年的人生之中,从来都是靠天吃饭,伴随着命运随波逐流,每年辛苦的工作,能够混上温饱,已经算不错了,大部分都处于饥寒交迫之中。
丰收的年光还好一点,最起码不必担心吃饭的问题,一旦到了天灾,那就完蛋了。
定海军的第一批居民,除了原来住在定海军的几百户之外,就是跟淮南东路交换的这些灾民。
淮南东路,因为淮河的关系,水旱灾害连连,那一次的大规模的灾荒,淮河泛滥,淹没了最少31个县,虽然没有到绝收的程度,可是对于最底层的这旭众来说,已经是过不下去了。
当时,定海军获得了一笔资金,最终在叶清臣的提点之下,淮南东路把心思打在这个上面,经过了一番交易,赵信获得了这一批灾民。
对于上层的官员来说,这是一笔交易,一笔用一定的影响力或者实物,把人当物品的交易,交易完成之后,这批人将会成为定海军的民众,而淮南东路则少了很多不稳定因素,是皆大欢喜的。
在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这些灾民们,他们能够去的做,就只有被动的接受,朝廷的救济,可以解一时之急,却不能彻底的让人躲过饥荒,能靠的时候就靠,不能靠的时候,就各安天命的,逃荒去了。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