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493

分节阅读 49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d而是继续的向东,驶向大洋。

这是一个远征,一个前往到上千公里之外的一次远征的,因为要动用大量的军事力量,其中大半的船,都需要直航的,而不是如同传统的航行方式,借助着一个个的港口的接力,并不深入到大海的深处。

琉球,对于定海军来说,太重要了,而这一次的远征,也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考验,对于定海军来说,只要这一次可行,将会是一个新的高度。

站在船上周重和孙吉,他们两个是踌躇满志的,他们自身的理解,加上赵信给出的许愿,让他们清楚的,这是一个可以记载到定海军历史上面远航。

在经过了认真的考虑,赵信也考虑到了未来的关系,王雪跟周重两个人,周重在各方面更胜一筹,他去掌握琉球,也是一个最正确的选择。

在未来的一两年之中,琉球将会成为整个定海军真正的增长点,周重只要发展顺利,一定会成为定海军的文官第一人。

站在港口的王雪,看着远去船队,手中的拳头微微的握紧,失去了一步先机,或许会失去大半的机会,可是机会是给有准备的,怨天尤人永远得不到最好的机会,定海军才发展多长时间,已经有了现在的风貌了,不过是一个机会而已。

赵信如果知道王雪有这样的想法,肯定会欣慰无比,一个琉球,放在现在是很重要,可是他就是定海军的全部么

赵信从来都没有打算,完全依靠海洋来立足,最初的打算,也只是在海洋上面立足,然后就转入陆地,甚至从某种意义上面说,连海岛,都未必是琉球最大。

因为地缘和地位的关系,定海军暂时没办法把手伸向陆地,甚至招募人员,在人员多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下,也需要一兄补,避免难以挽回的事情出现。

在一定的时间之中,定海军的发展,几乎是只能够迈向海洋,琉球是中国第一大岛,可是位于南方的海南岛,也只是比他小了一点点,更别说,还有其他的岛屿。

开发海洋,开发海岛,本就是定海军的既定目的,只有在海洋上面,有足够的积累,才能够威临大陆。

海上,不是说说而已,定海军的海军,各种的运输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海洋上面的行动,必定按照既定的方向开启。

当定海军形成20万料的风帆战舰,拥有差不多100万料运输的前提下的,定海军,一定会向北扩张的。

这一点,别人不知道,赵信却是一清二楚。

整个亚洲的版图上面,岛屿林立,可是真正称之为大岛的不算多。

东南亚有很多岛屿,距离北宋有些遥远,或许在拿下东亚之后,会考虑这一点的,拿下东南亚,并且顺势向大洋洲开启,在拥有了风帆战舰的前提下,那个距离几乎不是问题。

除了东南亚之外,南方就没有庞大的岛屿,相对于南方,北方,才是真正宝地,定海军因为赵信的位置的关系,他必须要向海外进行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的,琉球和海南岛,这就成为了在这里,最大的岛屿了,可是中国的附近没有,并不代表别的地方没有。

向北,就有一个济州岛,这个岛屿虽然不大,距离北方却不远,地处要地,而且有常年养殖的习惯,只要开发好,对于中原,是一个巨大的支撑。

再向北,整个日本,那全部都是岛屿,就算不想直接的征服日本,不会动日本的本土,可是征服一下北海道还是可以的。

日本虽然有四个岛屿,可是北海道是日本最大的岛屿,同样的,也是世界上第21大的岛屿,他相当于琉球和海南岛这两个岛屿加起来,还要大一些。

这个日本最大的岛屿,现在,并不属于日本,历史上,在汉朝,北海道就归附的中国,唐朝时候,甚至得到了册封,在历史上面,要到明朝,伴随着明朝的衰落,才被吞并。

现在北海道上,只有少数原住民,在日本版图上面,只有本州,九州和四国,日本人很少跨越海峡,前往北海道。

如果说,琉球和海南岛,是现阶段,定海军发展的重点的话,北海道,就是迈向海洋阶段,发展的重点。

气候上,因为靠近北方的,北海道的冬天,更加靠近于大陆气候,是会下雪的,可是四季较为分明,更加适合耕种和放牧。

在不惊动北宋的前提下,这会是定海军最大的收获,跟别说,还有一个渔场,哪怕到了后世,海洋捕捞逐步泛滥的地步,北海道渔场,也是世界级的渔场,支撑着日本相当的经济总量的。

背负了赵昕这个身份,他肯定会走向大陆的,在陆路走不通的前提下,走海路才是最正确的选择的,从外围,广阔东北地区,甚至是的西伯利亚地区,拥有着庞大的土地。

高纬度地区,寒冷的冬天,是大自然带来的噩梦,在高纬度地区,冬天是一片绝地,雪地之中,那是生命的绝地。

低温,对于保暖措施不严密的人来说,那真的是噩梦,草原和一些游牧民族,可以在高纬度的地方生活,体魄是一个方面的,各种的兽皮也是关键。

哪怕是这个时代的自然环境,兽皮又有多少,就算是把整个森林和草原的野生动物都给干掉,又能够获得多少的衣物,游牧民族他们的人员并不多,要想以兽皮成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个问题,本身,没有多少的解决,要到元之后,才逐步的解决,可是赵信是穿越者,哪怕他不用去看,流行在这个世间保暖服装,已经告知了答案了。

皮草,棉衣,羽绒衣,前者的皮草,是这个时代,游牧民族们,抵抗寒冷的法宝,在高纬度的地区的草原上,没有这个,在冬季之中,几乎没办法出城。

棉衣,则是农耕民族的结晶,有了棉花,农耕的脚步,才会从中纬度向高纬度蔓延,只有棉衣抵挡住严寒,才可以在冻土地带生活下去,依靠着几个月,短暂的温暖季节,收获一季的粮食。

羽绒衣最早是在唐代,一卸苦篷,收集羽毛,制作出夹衣,不会比一般的保暖衣物差,但是只是在少部分地方使用,没有流行开来的。

最近的记载,是在民国初年的1920年,一位丁姓的职员,在报纸上看到了一条记载,开始把鸭毛和鹅毛之中的绒毛收拢,最终这种产品被成为羽绒,只不过各国都未能生产,故而没有列入到名录之中。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