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471

分节阅读 47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d。

也就是说,钻探到最深的地方,也没有地球的千分之一的,一个球千分之一,这种情况下,甚至连皮毛都算不上。

海洋,就更是如此,虽然,地球上面,已经拥有了下潜深度数千米的潜艇,可是整个海洋对于地球来说,还是一个未知的地方。

就算是近海的大陆架,都没有开发完毕,更别说更加深入海洋的深海,深海,对于那个时代的地球,也是一个禁地。

在卫星满天,各种雷达众多的地方,在海洋上面失事的飞机,只要不是浮起来的,就很难的找到。

一个闻名于世的东南亚空难,动员的无数人力,船只,还有大量的搜索队,在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海域进行搜索,可是最终,还没有找到,

知道的越多的,就越发的敬畏,赵信很清楚自身的价值,他是属于不可替代的,虽然他对北宋做出了这么多的改变,甚至一个蝴蝶的翅膀,把西夏给飘没了,也带来了长弓这么一个最适合北宋的武器,可是只要他没有了,他所产生影响,到底会产生多少的变化,那就真的不得而知了。

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赵信帮助北宋续命,没有了西夏这个搅屎棍,北宋经济状况会好转很多,还有棱堡和长弓的应用,北宋所受到的军事压力会减少。

可是以人执政的状态,恐怕赵信推出炼钢厂和工业化生产,会逐步的没落的,北宋会重新的回到传统的王朝这个层面,或许会比历史上北宋更好,甚至持续的年代更久,可是固有的王朝,必定会让他被更迭。

在没有高产作物,在没有办法解决掉土地兼并这个问题之前,王朝的固定状态就是这样,300年左右,当人口增加到了土地无法养活的程度,王朝自然灭亡了。

而土地兼并,还有特权阶级的消耗,更是加大了这个过程,这是固定发展规律,暂时是没有办法改变。

如果扩大中国的版图,是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只不过,王朝的控制,也是有一个极限,以目前的通讯和交通状况,目前的王朝已经是极限了,边缘地方的管理,基本上是放养,这样才会有西夏出现。

铁路和各种交通工具的改变,可以加强王朝的凝聚性,可是在整个北宋周边,适合铺设铁路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传统的区域,或许能够向中亚,或者是向东南亚延伸一点,可是没办法改变全局。

只有赵信才明白,要怎么发展北宋才是最好的,在没有必要的把握来说,他不会死去,那样没有意义。

这种情况下,哪怕他对于远洋充满了好感,也很喜欢航海时代的疯狂,可是为了他的安全,他不会贸然的选择下海。

定海军不坐船,是不可能,可是这个坐船,也只是限于的来往海州和定海军,这个比较近的地方,安全性能还是可以保证的,真的到大海深处,就不可控了。

在这个时代,哪怕真的有适合远洋的帆船,也相当的危险的,除非是真正的蒸汽动力的铁甲舰,同时,还要的足够测量和预测,才会选择乘坐海船去感受航海时代的辉煌。

第五百四十一章远洋贸易

定海军的发展,就看起来来说,还非常的微小,甚至一艘1万料左右的船只,连北宋最大的海船都比不上。

南海一号的发掘,就足以证明北宋的船舶制造能力,800吨左右的船只,换算成料,就超过了2万3,这还未必是北宋建造的最庞大的海船。

历史已经是被掩盖了,千载的黄土埋葬了不知道多少东西,在封建王朝,士农工商,看起来工人比商人高,可是实际上,工人是最底层的,原因很简单,哪怕商人再怎么的低贱,他们有钱,有钱自然可以得到人的吹捧,就算是被朱元璋弄死沈万三,他不是也在史书上书写了一笔么。

可是在历史上,有几个工匠能够鼎鼎大名的,更别说工匠的造物。

船舶制造,这个几乎是定制,有人需求,就有人制造,无外乎是制造的难度,对于北宋而言,只要是解决了龙骨的问题,制造出来只是时间问题。

可是这个船,跟定海军这里的帆船,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说速度,帆船的基本速度是在中国式帆船的一倍以上,这个时代更是多出了2倍,这对于远洋运输来说,好处可就大了。

实际上,任何运输,除了本身的消耗之外,时间成本就是最重要的消耗,船员的吃用,薪水,这些成为了运输的主要成本,在使用风帆,不使用辅助动力的前提下,所有运输的消耗就是人力成本,在使用人员相同的前提下,速度越快,越是节约。

帆船的出现,也标志着定海军,开启整个航海的基础的,一个真正的航海时代,在北宋开启,不是明朝郑和下西洋那样,借助着一个个的港口,逐步的向远处。

那种方法根本就不是商业性的手段,那是用王朝的能力推动的。

中国式帆船越大,需求的越多,而且郑和一次,就是数百艘各种的船,还有大量的兵马,而不是怎么少怎么来,不然为什么郑和到了东南亚,甚至可以灭国。

武力是彰显了,可是费用就高的多了,郑和是为了朱棣来东南亚彰显武力,万国来朝的,或许会带一些小玩意作为赏赐,也会携带大量珍贵物品,可是这玩意不是交易,不考虑成效,就跟郑和几次在非洲弄到犀牛,孔雀和大象一样,那有什么价值,哪怕犀牛角,象牙价值不菲,可是这玩意,只有象牙和犀牛角,其他的东西,根本就没有太多的作用。

商业才是推动航海不停进展的基础,为什么欧洲人,不顾生死,前仆后继的,寻找一条前往东方的航道,不就是因为来到了东方,可以获得巨额的利益。

在东方,哪怕几手商人,层层的加价,丝绸和瓷器,也没有超过多少,最多也就是几倍,可是到了欧洲,丝绸和瓷器,都是价比黄金的高档东西,有些,甚至比黄金更加的昂贵,一船货物,可以获得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益,哪怕是几十艘,上百艘,只要有一艘回来,就可以创造一个可怕的富豪,这才是刺激着所有人前仆后继的根本。

可惜郑和下西洋,不具备这个条件,在朱棣在的时候,不知道是为了天朝上国的想法,才推动了郑和不停的前行,可是在之后,就因为靡费巨大而没办法支撑,别说是类似郑和这样的大型航海,就连宝船的图纸,也被束之高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