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45(1 / 2)
d10万的军队,还有那些棱堡,防御力量居然减少了那么多,万一的,辽国趁这个的机会,突入到北宋境内怎么办。
实际上,从北宋成立之后,双方的摩擦是有的,可是大规模的战争还是没有的,可是从太祖太宗,念念不忘的幽云十六州,甚至主动发起进攻。
让辽国的战略,从防守转向进攻,最终就有了最终的澶渊之盟,持续数十年的战乱终于结束,好容易有了几十年的平静,现在,轻启战端,会不会引来巨大的后果。
一个个的重臣发表了看法,总体而言,支持的少,反对的多,大部分都是让贾朝昌再等一等,等到两年之后,北方农田水利建设完成,灵州的水利建设,真正发挥出了实力之后再说。
同样的,既然长弓的改变,让北宋的禁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战斗力大增,那么80万禁军,才改装了多少,不说全部改装完毕,最少要改装个三分之一以上,让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之后再说。
这个时间,最快也就是两年的时间,整个北宋一定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最起码,可以动用的资源和人力也就会越高的。
贾朝昌对于众人的反应,当然是了如指掌的,如果他不是因为韩琦的刺激,深入的了解了辽国额一切,还有长弓的战斗力,他的想法,恐怕是跟这些人是一样的,现在,在狄青等人的支持之下,他的见解产生了不同。
如果说,没有元昊闹的这些,他收回燕云十六州之中的4个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有了元昊的闹的这一出,很显然,拿下燕云十六州可能性有,却不是太大,可是拿下八到十个,还是没有一丁点的问题的。
燕云十六州拿下一两个,都已经是巨大的功劳,现在拿下一半以上,而且几率相当的高,这个计划值得贾朝昌支持。
为了防止走漏消息,贾朝昌在准备这一个计划的时候,并没有跟一凶近势力进行沟通,也没有串联。
不过,除了一些知道这个计划的手下之外,就没有人支持了,全部都是反对的声音,贾朝昌看到整个朝廷没有多少人支持他,把目光转向了韩琦。
正因为双方的敌对关系,贾朝昌对于韩琦的了解也非常的深入,如果所有朝臣之中,有一个人支持他的,那就是韩琦,他相信就算是把选择权交给韩琦,韩琦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前途,而忽略这个对于北宋巨大好处的机会,这个机会,他一定可以看出来。
第五百一十一章难得的机会
贾朝昌突然把问题,抛给了韩琦,这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在座的,都是参知政事这一个级别北宋高层,能够做到这个程度的官员,哪一个都不是简单的,他们很清楚,韩琦恐怕是贾朝昌最大的敌人。
韩琦在西北,在这两年,立下了巨大的功劳,以这个庞大的功劳,越过了惯例。
新法失败之后,以范仲淹为首的新法首脑,大部分都被贬谪,几乎不可能起复,可是中间,到是有一些例外,比如说,韩琦,欧阳修,富弼这样的,年轻的,有一定的潜力的,被仁宗保下来。
仁宗把他们保下来,并不是准备重启变法,在仁宗的心中,变法的路已经断绝了,要救北宋,必须要走别的路。
之所以保下来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还年轻,是国之干城,只要在地方上面磨炼一段时间,就可以让他们明白之前的做法不对,只要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之后,再调回来。
历史上,无论是韩琦,欧阳修,还是富弼,都是这么的走出来的,下去十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最终又重新的回到了中枢。
韩琦富弼,都成为了三朝元老,国家重臣,不过值得讽刺的是,曾经变法派的干城,却成为后来,王安石变法的最大阻力。
现在,韩琦并没有走历史上面的道路,只是下去了不足两年的时间,就立下了足以改变一切的功劳,生生的压过了变法派的身份,重新到的回归中枢,几乎毫无例外的,会的更进一步。
谁都知道,韩琦越过了副职这一条路,只要提拔,就一定是正职,那么等待他的,就只有三个位置,东府首脑,西府首脑和三司使,一些荣养的职位,身份相当的高,可是实际上,他们没有任何的实权,比如说,三太这样的职务,基本上就是一个荣养的虚职。
在三个正职之中,东西府的首脑,是最有可能,甚至在这两个之中,枢密使是最有可能的,韩琦立下的功劳之中,最初的,也是最耀眼的,就是平复西夏一战,哪怕最终兴庆府不是韩琦占领的,可是西夏最终还是灭亡了,这就是功劳。
谁知道,贾朝昌并没有束手待毙,而是选择了解决的方法,甚至大胆的提出了我,进攻西夏,拿下燕云十六州的,这已经不是计划了,这是北宋的梦魔。
大部分官员是出于稳妥的反对,少部分,有军事方面的见识的,敏锐的感觉到,这可能是攻击辽国最好的机会,可是他们感觉到,这不利于北宋朝堂的稳定。
韩琦的能力跟贾朝昌相比,远远超出,无论是军事,还是政务,都要强大的多,韩琦上位,对于北宋的发展,绝对是一件好事,只要稳定几年的时间,伴随着北宋的经济军事实力的上升,到时候,会更加轻易的解决问题,不但是幽云十六州,还包括了未来辽国的领土。
一统天下的功勋,还是吸引了所有人,这些人,他们哪怕看到了机会,却依然表示反对。
这也是整个朝堂上面,绝大部分都反对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没有眼光的,相反的,一些人的眼光还非常独到。
所有人的眼光,都投向了韩琦,一方面,整个北宋的政坛之中,对于长弓和棱堡最为了解的,韩琦绝对算一个,另外一方面,就是韩琦几乎是直接对上贾朝昌的,在这个前提下,贾朝昌把问题抛给了韩琦,韩琦会怎么的去做呢的。
贾朝昌把问题抛给了韩琦,韩琦也是没想到,在大部分的人都认为,韩琦只要不正面到的表示,稍稍延缓一下,或者是说从长计议,就能够破掉了贾朝昌的这个问题的时候,却没有想到,韩琦并没有说话,而是底下了头。
整个宫殿之中,陷入到了寂静之中,所有人都知道,韩琦的回答,会对这次朝议,产生最终的影响,所有人的焦点都集中到韩琦身上。
成为朝堂高官,早早就是参知政事,哪怕还年轻的韩琦,从来都不惧怕别人的眼光,可是他绕不过去的,是他的本心,他不会昧着良心来说话,更不会为了一个枢密使的机会胡说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