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5(1 / 2)
d。
每一个吊车,一般有两个位置,一个主,一个次,也被用上,一个尝试者在资深者的帮助之下,进行起重机的操作。
起重机的操作,因为赵信的关系,更加的注重操作的,上下左右,非常的分明,而调整稍稍复杂了一点,对于正常的智商人而言,稍稍熟练和指点一下,就明白了。
看到手下,跌跌撞撞的开始了操作,韩琦饶有兴趣的看了一下,可是一会之后,就有些无聊了,失败很多,就算是成功了之后,也是平平淡淡的。
一个吊车的操作,又不是炫技,讲究的是稳定和效率,而不是炫酷,当然没有什么好看的。
这时候,桥面开始的施工了,大量的人员聚集在桥面之上,这让韩琦有了兴趣,一个才两天时间,就基本上完成了雏形的桥梁,哪怕只是一个很短的桥梁,也很有趣,他甚至会饶有兴趣的,到桥梁上走了一圈。
哪怕还没有完全的粘合,一些预设的机关,让铁环还有预制件的不同的部分,都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的,已经拥有了渡过行人的强度了,未来了,当一层层的水泥,凝结完毕了之后,就会形成相当坚固的桥梁。
那才是真正的,承重能力极强的桥梁,铁路桥,比起一般桥梁,甚至是一些古代的传奇桥梁,承重能力都要强的多的,原因就在于他的用途。
不说铁轨,枕木,等铁路本身的重量,单纯火车本身的重量,因为整个车厢,不像后世的车厢那样,达到60吨那么的可怕,对于车厢的强度要求非常的高。
15吨的重量,只要稍稍的加固一下,拥有高强度的钢板就可以了,自重没有那么的大,可是单纯车厢,最起码也有7吨左右的重量,加上马,等附属装备的,一节车厢的重量,最少也在30吨左右。
这个程度,大大的超过了普通行人的重量,就算是一些新式的四轮马车,他们的总重量也不会很高。
水泥在没有凝结的时候,还有凝结之后,他们之间的额强度是绝对不一样的,但是就算是没有凝结的水泥,只是预制件之间的联络的,就足以承受住庞大的重量了。
另外一边,那些韩琦的幕僚们,他们的进度非常的不错,10台起重机,已经准备交付给北宋了,韩琦带来的幕僚,也会成为第一批,操纵起重机的人,对于他们,丁海军的熟练者,也没有任何的藏私,甚至是平常总结出来的一些小技巧,也一一的传授。
因为简单,这个操纵,只是在牲口提供动力的前提下,开始以一定的速度,把东西,从低处,运送到高处,然后通过力臂和位置的移动,运送到合适的位置之中,这对于这些操作者来说,充满了新奇。
一天的时间,就在这样的参观之中,非常充实的过去了,韩琦收获巨大,他在跟派出来的人员了解了一下,知道他们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或许无法单独的执行,可是摸索一下,还是可以。
这个起重机的操作非常简单直观,适应性非常好,哪怕没有人传授经验,也可以很快的上手,而且效果出众,最大的其中重量是500石,也就是25吨左右,这比他们之前估计的,不知道高出了多少。
韩琦心满意足,他终于可以把新式的棱堡,投入到实战之中,未来,在短时间之中,一大批这样的棱堡都会建设起来,甚至在战争之中,也会伴随着战争格局的加大,不停的向前延伸,给军队以强大的支持。
韩琦收拾收拾,他准备在接下来,枢密院的例行会议之中,提出这个,并且把目前在北方兴建的棱堡体系,从成品,变成半成品,减少防御的同时,也大量的减少成本,同时,会把起重机,放在北方边境的。
按照跟丁海军的协议,会每隔2个月提供一个,这样虽然时间久了一点,可是起重机出色的性能,足以弥补了这一切。
韩琦是跟赵信一起来的,可是回去的时候,赵信并没有跟着韩琦一起回去,赵信来到汴粱的目的已经达成,
在春节过后,赵信就应该离开了的,这一次来到汴梁,时间长达40多天,当然了,也办成了很多的事情,无论是新产品在汴梁的销售,还是铁路的项目的落地,都基本上达到了目的,治愈在这个过程之中,投入了多少资金,对于赵信而言,并不是什么大问题,这种情况下,回归汴粱,就是一个浪费时间,回去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第五百零一章最长的桥
韩琦在下午的时候,满意的离开了,虽然他贵为宰辅,就算是深夜回京,也不会进不了门,可是这样特权,就算是韩琦,动用起来也比较麻烦,哪怕这里距离汴粱,快马就是半个时辰的距离,他们也会提前回去。
韩琦走了,赵信没有走,当天晚上,赵信实际上,就是在工地附近住下了,离开是已经决定好的,甚至昨天晚上,赵信还给贵妃送了一封信,他可以想象,贵妃接到新的表情,不过,温情虽然好,他不能够再沉迷下去了。
定海军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这种程度,不算是关键的攻坚阶段,却也离不开他掌控的。
虽然说,按照既定的目标的,丁海军的大局上面,不会产生多少的问题,可是细微的问题,肯定是会出现的,越早回去,就可以越容易解决,对于工业化而言,一些细微的问题,也足以引起重视,轻则影响效率,重则影响某一种产品的方向。
实际上,在丁海军最初发展的三年之中,除非是关键的事情,否则的话,赵信,是不适合离开丁海军的。
最初的三年,是丁海军发展最快的三年,发展已经步入了正规,哪怕因为污染的问题,一些项目没有涉足和的领域,减少了大量的收入,可是仅仅是目前的收入,就是一个天数字的。
要知道,单纯汴粱来说,丁海军的各种直营店,在汴粱的销售,半年4000多万贯的销售额,在现在,又增加了一个台阶,玻璃制品,绝对可以称之为,整个北宋的奢饰品,
经过了调整之后,引发的风潮,不停的酝酿,最初的时候,就达到了接近千万贯的销售额,一直到春节过后,都没有减弱多少。
这跟赵信的估计,有些的差异,他没有想到,汴粱和辐射区域,购买力会如此的强悍的,这是北宋最精华的区域,哪怕是在后周后汉时期,也没有经过多少的战乱,从后汉一直到目前仁宗年间,几乎百年的和平,又是首都,让汴粱附近,非常的繁华。
这个数据,赵信实际上是判断错误的,他是按照大名府,还有周边的数据,来计算的,大名府,虽然也是北宋四京之一,甚至在五代十国年间,还是战乱之地,北宋建立之后,也有被攻破的经历,面临着辽国的威胁,民众和富豪能够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