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1(2 / 2)
牛马跟其他的财富最大的不同就是,财富这玩意,不会自己主动增值,必须要人们炒作,或者是运作起来,产生利润,这个利润有可能是正的,也有可能是负的。
牛马这东西,是会繁育的,从辽国手中,获得了数量可怕的牛马,这校马,在渭州牛马大会的时候,已经收获了海量的资金,可是这些,只是这一部分牛马的很小一部分。
在封建社会,交通是最大的限制,哪怕是那杏大的商会,他们动用了巨大的人手,也不过是运送了微不足道一部分的牛马,剩下的牛马,基本上都放在灵州。
韩琦的做法,不是任由这校马自生自灭,而是主动的养育。
在灵州天然的马场,还有定海军支持的畜牧技术之下,这校马也发生了截断的变化。
最主要的就是变散养为半圈养,进一步加强了卫生管理,增加繁育的成功率,这些简单的步骤,放在牛马上面,效果非常好,繁育成功率提升了两倍以上,代表这更多的牲口出现。
寻常的牛马,自然繁育率,大概在5到7之间,可是通过简单的管理,可以让这个数字提升到15到20之间,这个提高可就大了。
整个灵州,3000多万头的各种牛羊马,虽然其中大部分是羊,相对于牛马这样的大型牲口,羊的繁殖率本身就高,在特别提升之后,甚至可以达到三年二胎的程度,这代表着什么,代表这接近2000万头的羊,一年就可以增加600万头的小羊。
刚刚繁育宝宝,不可能用,可是灵州拥有足够的草场的前提下,只要稳定个两三年,每年可以固定产出牛马300万头,羊500万头。
这玩意的总价值,比粮食更加的可怕,可想而知,伴随着灵州,大规模的产出牛羊马,这些本来在北宋,较高价格的东西,必然会出现大幅度的降价,可是怎么的降价,他们也会有一个基本的数值。
连猪肉,都是几十一斤,这些东西降价,也不可能降价到猪肉的价格上面,保守估计,一头羊,按照出肉20斤来算,按照最低的60一斤,也价值12贯。
这些是基础的数据,贩卖就会产生收益,当每年灵州产出的价值,超过了1500万贯的时候,这个基本的数字,就可以给铁路一个基础。
更别说,一条连通汴梁到江南的铁路,会创造多少的收益。
哪怕当铁路修多了,利润会降低下来的,不说是两年回本,就说是10年,甚至20年回本,这对于一个商人而言,都是无法拒绝的诱惑,这代表着固定的收益,代表着每年,源源不断的收益,只要铁路还存在,这个收益,就会持续下去。
第四百九十七章预制板和吊车
铁路的收益,那是以后的事情,也就是叶清臣掌握,韩琦虽然也通庶务,可是他更多的是在军事上面来考虑的。
跟运河有枯水和丰水的不同,丰水期间运载量大,枯水的季节会降低,同时,还有诸多的限制,船只不可能跑太快。
这一点,对于铁路来说,不存在,只要养护的及时,就算是都冬天,都可以运作,而快马的速度,又完爆快船,按照一个时辰100里来计算,一天12个时辰,就是1200里,那是真正的日行千里。
从汴梁到灵州,全程通车的话,2天就能够抵达,就算是中间的节点,比如说关中,不适合直接贯通,这个时间也可以减少到10天左右。
那就不是步兵的速度,而是骑兵的速度。
在这样的前提下,就算西夏不灭亡,西北再发生战事,他们也会轻松很多。
只要准备半个月左右的粮草,就可以支撑短时间的战争,战争结束,也可以快速的把军队送回去。
军队永远在驻地,是最节约,长期形成的驻扎习惯,不但更加舒服,还耗费更低,这就等于客观的减少了投入。
更别说运费上面的节约,按照赵信简单计算出来的成本,结合定海军本身的运作,一石粮食2000里的运费,最多也就是150,听起来很高,甚至比运河的运费还要高,可是时效性这一点,就是运河无法提供的,也远低于过去的运输成本。
从汴梁运送到灵州的一石东西,最少的运费都在3贯以上,这也是边疆的粮食贵的根本原因,本地缺粮,粮食几乎都需要外界输入,高昂的成本,让驻军成为了巨大的问题。
这也是西夏跟北宋固有的问题,哪怕军事非常严峻,在整个西北,驻军的数量,也就是几万而已,不能太多了,太多了的话,单纯粮食就是一个巨大的压力。
现在多150而已,就算是在汴梁,一些时节的粮食波动,都足以抹平这个差距。
从军事上面考虑,铁路有诸多的好处,甚至不用贯通到汴梁,就算是贯通到京兆府,产生的好处都是巨大的,关中再怎么的贫瘠,能够承受军队数量,也远超过于边疆。
铁路的大体介绍,已经通过赵信的几次介绍,讲述了一遍,马车牵引和铁路本身,韩琦不怎么的清楚,可是桥梁的作用,他很清楚。
大军开行,粮草是最关键,可是还有一个也是要先行的,那就是先锋,先锋不但是需要鼓舞士气的先头部队,还是必须要修桥开路的,没有先头部队打下基础,后续的部队要想行进,就非常困难了。
桥梁在北宋,已经不能算是少见了,可是能够通行大军的桥梁,真的是不多,关键在于,行人跟车辆的不同,可是哪怕有一座可以通过普通步兵行进的桥梁,对于一个军队的开行来说,都是至关重要。
一座桥,按照北宋的理念,哪怕是普通桥梁,都不是短时间修建完成,那些著名的桥梁,比如说,大名鼎鼎的赵州桥,他从开皇十五年,一直修建到大业二年,历时长达11年,或许这才是赵州桥坚固的根源。
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