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412

分节阅读 41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d“来了”前方传来了一阵阵的骚动,在仓库之中等待官员们,也都得到了消息,走了出来。

京官尊贵,别说是赵信一个小小的节度使,就算是曹刿,韩琦这样位高权重的枢密副使到来,也不可能有高级官员前来迎接,他们也不需要。

一般回京之后,除非是有重要的使命,否则的话,都会暂时归家,休息一两天才处理事务,或者上朝,或者去枢密院,没有必要迎接。

赵信又不一样,从大名府的铁匠作坊开始,已经逐步控制枢密院外购货物的很大方面,之前,单纯只是铁料,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各种成品,水泥,钢材,等一系列的东西,特别是现在,贾朝昌已经决定在明年过完年,对着的辽国动手,专门从三司申请了大量的物资,这笔物资目的地,正是在辽宋边境,兴建大规模的棱堡。

按照一个棱堡2500贯来说,水泥的价值就高达1000贯,这可是一笔超过了40万贯大宗交易,如果算上其他方面的使用,比如说,在城防的修缮上面,在各种物资的补充上面,枢密院跟定海军之间交易额度,超过了2000万贯,这中间,任何的一丁点的波动,都会让枢密院结余。

贾朝昌当然不可能来,甚至连一些实权中层官员,也不可能来,他们都是三四品的大员,他们的出动,会引发波动的,可是司官,五品左右的,来的不少,有兵器司,守备司,还有新成立物资司的主官。

物资司之前是没有的,他们掌握的东西,是兵器司,守备司和锻造司,现在锻造司已经名存实亡了,其他的两个司也大受影响,基本上,都是在物资司收回的东西,再分配的作用,反倒是异军突起的物资司,有些位高权重。

顶头上司到来,汴梁这边的负责人,早在昨天,就快马到了船上迎接,并且找赵信汇报了半年多来,在汴梁的发展。

定海军,从无到有,成立的这一年的时间,是定海军发展最快的时间,从一个不闻一名的小岛,变成了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汴梁的可怕城市。

人口还是在其次,关键是产值,可以说,短短一年,定海军或许还没有追上北宋的产值,可是在一些方面之中,已经超过,比如说,铁,比如说日用品,这些成为了定海军的拳头产品,在汴梁开疆裂土。

汴梁作为整个北宋的首都,是整个北宋财富和权利的集中之地,哪怕普通的民众,他们不可能如同官员富翁那样的有钱,可是架不住人多。

定海军的产品,为什么有这么庞大的竞争力,并不是说,定海军走奢侈的路线,卖出的都是利润超高的奢侈品,这种东西会有,却一定不会多,真正赚钱的,永远是普及面最广的产品。

在北宋各项税收之中,处于很重要位置的盐税,就是其中之一,是人都要吃盐,北宋的盐税还相对比较高,这就成为了一个另类的人头税,每年超过千万贯的收益,成为了北宋重要支撑。

如果,将来,赵信控制北宋的话,一定会把盐的价格降低下来,现在还不是时候,虽然说,在定海军,也开辟了大规模的盐场,用晒盐的方法,大规模的生产盐,可是这些盐,却只是用在定海军的日常上面,或者工业生产上面,严格控制他们的流动。

盐不能搞,看起来是丧失了很大的一批财源,可是实际上,在目前的北宋,能够搞的项目太多太多了,日用品,各种铁器,甚至是肥皂香水之类的,这些都可以面对普通的大众。

就是凭借着这个,哪怕是北宋同样生产的东西,定海军都可以在中间找到工业化生产的规律,或者降低生产成本,或者提升质量,总之各种各样的优势。

哪怕是不降低价格,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更别说降低了价格。

定海军当然不是再打价格战,铁这种对于军事,对于国力有重要影响的,可以打打价格战,其他的就没有必要了,基本上,都是在市面上价格九成,或者是九成五,可是就算如此,定海军出色的质量,在口碑相传之下,也成为了市场的主流,压得其他的产品喘不过气来。

一个100万人的庞大城市,辐射1000万人的京畿,会产生多大的市场,哪怕一个人,每年花一贯,就是1000多万贯,可实际上,平均下来,每一个人不只一贯。

按照汴梁负责人提供的数据,下半年,整个汴梁销售数据大概是4700万贯,其中利润差不多占据了四分之一。

1000多万贯的收益,对于这个负责人来说,是一个极高的数字,可是在赵信的眼中,那就又不一样。

工业化的产生,就是让价格逐步的降低,压缩生产成本,压缩人工成本,最终产生价值。

哪怕是没有机器,没有动力,单纯借助着工业化的规模生产,所产生的效果,都不是人们所能够想象的。

目前送入到汴梁的产品,都是定海军的拳头产品,他毛利润,赵信恰恰知道。

出厂的价格,跟变量规定的价格,这是不同的,众多产品,按照热门程度和销售价格的不同,会给汴梁留出两成到四成的利润不等,汴梁完成的销售,获得四分之一的利润,也就是来源于这个。

可是这些根本不是出厂价,出场的价格更低,最低甚至只有汴梁售价十五分之一,最高的那个,也只有四分之一,也就是说,这个利润,要加个两三倍。

这就是定海军,工业化的现状,哪怕随随便便涉足的产业,随随便便的销售,就创造了比北宋的岁入更加高昂的利益,当然了,这些来自于北宋庞大的基础和人口,换成他,如果穿越到西夏,哪怕他手眼通天,能够走私物资到北宋,所获得的利益,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程度。

满意听了负责人的汇报,并且做出了调整,这个调整主要是价格上面,伴随着产品越来越多,销量越来越大,一些已经开发出来的市场,已经慢慢的被填满了,哪怕一些是固定销量的产品,也不可能在短时间爆出巨大的销量,这就需要开发新的市场。

宣传和广告只是一部分,在没有电视,没有广而告之的前提下,这个不现实,那么,降价和增加新产品,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负责人当然是一个懂得经商的,却不知道这些商业里面的一般规律,他只是按照北宋的商业习惯,进行操作,好在,赵信选择的他,能力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实际上还是听话。

赵信的策略很简单,用30左右的新产品,冲击原有的市场,并且推动原有产品的降价,从15到25不等。

这么快就降价,这让负责人有些不太明白,在他看来,这些产品都是很好的产品,质量也非常不错,日常使用都非常的方便,他不会考虑到深层次的原因,比如说,原有市场饱和的关系,实际上,这个已经出现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