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迷楼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言情 >皇宋锦绣 > 分节阅读 401

分节阅读 401(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本身,准备在炼钢和水泥两大支柱产业步入正轨之后,开启新的产业,日化产业和石化产业,就是新的选择。

前者是日常生活之中使用比较多的,在原有的肥皂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大规模和产出,形成一个规模完善的现代化日化产业链,后者,则蕴含着很多工业化急需的东西。

比如说,裂解石油产生的最原始的东西,汽油,柴油和煤油,这种东西,都是非常好的燃烧物,特别是没有,在内燃机没有发明,没有大行于世的情况下的,煤油是照亮夜晚的唯一选择,比起传统的油灯,煤油灯更加的明亮,更加的节约。

赵信相信,只要找到了部分石油资源,单纯依靠煤油,就可以创造一个不低于水泥和钢铁的产业,可惜的,这个庞大的计划,依然必须要延缓的。

没办法,化工产业的不可控性,裂解石油气,看起来简单,只是一个加热蒸馏的过程,可是石油是什么,天然的易燃易爆的产品,在易燃易爆的前提下,还要裂解,只要稍稍有一个方面不完善,或者说,出现了问题,那可就是一个大的灾难。

在没有办法解决安全性的这个问题之前,这样危险的产业,不适合开辟。

可能会产生巨大的效益,并且会推动化学工业发展,可是后果不是现在的丁海军所能够承受的,只能够暂缓,好在,还有别的替代的产业的。

工业化来源,是在开辟新的产业,一个水泥的出现,就开辟了一个适用范围很广,并且大规模使用的行业,可是更多的,还是在旧有的产业上面,进行深化提高。

技术的提升,会让一个古老的产业,换发生机,原来比较困难,加工成本比较高,效率比较低的,变得效率比较低,这本身就是工业化的正常发展,这样等于是生产成本的直接降低,可以避免一些的前提的宣传投入,更快的融入到销售之中。

这些产业的,实际上,也是最近半年来,定海军逐步调整的产业,可是这些传统的产业,要么很难的进行工业化,比如说,雕刻,这些需要熟练的工人来操作的,在类似的机器没有大量产生之前,是无法大规模的使用。

传统北宋的工艺,经过了部分工业化的改造,就可以大规模的降低成本,这些在原有的技术的基础上面,进行调整之后,没有发生巨大的改变,只是在工业化的理念上面,增加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这样工艺,很难的造成污染,甚至有些就是纯粹的手工,没有化学和冶炼的过程,当然不可能产生污染了。

打个比方说吧,一些工艺品,还有日用品,可能一个小小的,几百上千平方米的厂房,就足以容纳这些工厂。

这些工厂甚至可以存在于多层的厂房之中,因为污染性和危险性比较小,一些大规模的楼宇,都可以容纳这些工厂。

可能成百个,甚至是上千个工厂,也就是占地很小,跟水泥厂和钢铁厂的巨大规模完全没有办法相比。

剩余的土地还有很多,不过,赵信经过了一番考虑之后,已经有了计划。

这个项目是赵信一直都在进行之中的项目,就算是现在,把重点都放在造船上面,赵信一点都没有放松,这个同样是整个北宋没有涉足的项目,这个项目那就是透明的玻璃。

玻璃同样是一个规模化的产业,也是一个使用比较多的产业的,可是从古到今,都没有大规模的生产的行业的。

中国古代,也有玻璃,古代的玻璃称之为琉璃,在古语之中,是玉的一种。

在玻璃被意外制造出来之后,因为当时独特的样子,就直接被定位为了的玉的替代品,中国古代以玉为尊,玉石的品级,代表着身份和地位的,用玉器作为赏赐,基本上是古代封赏标准之中的最高标准。

这样价格高昂的玉,不但是财富和功绩的象徵,还是权利者争夺的焦点,有时候为了一方美玉,有灭城灭国的记载。

在所有玉器之中,最为出名的,是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就是如此,秦国以和氏璧的名义,进攻赵国,然后在蔺相如等努力下,消化了这一个危机,这个大名鼎鼎的美玉,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面,最具有传奇的色彩的玉石。

特别是始皇帝把和氏璧作为传国玉玺雕刻之后,更是成为王朝的象徵,从秦朝开始,一直到魏晋南北朝,一直都是正朔的象徵。

和氏璧一样的传世美玉,那不是寻常人能够的使用的,可是也因此,玉石成为了一种贵重的礼品,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玉石是一种较为稀缺的资源,特别是古代的开发条件,深层次的矿脉比较少,一些后世发现大规模的玉矿,都没有被发现,也无法开发出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在寻找各种玉的替代品方面,是不遗余力的。

炼丹修士意外的得到琉璃,这种跟玉相像的东西,立刻被命名为琉璃,开始流行的。

玉的特点是温润,柔和的手感是关键,透明从来都不是中国玉石的优点,这个实际上是白玉的特点,特别是羊脂玉,这种被中国认可的顶级玉石,在任何时代,都是昂贵的代名词。

琉璃作为玉石的替代品的琉璃,当然也会兼容玉石的一些特点,特别是古代玉石的特点,温润柔和,色彩缤纷。

说不定,在中国古代,也曾经有透明的玻璃出现,却被当做废料给扔掉了。

这就是参照物的不同,不透明的琉璃的参照物是玉石,而透明玻璃的参照物是水晶,在中国古代,水晶从来都不是最顶级的宝石,更别说他的参照物,就算是有人偶尔做出来,也会当做垃圾丢掉。

这只是一种假想,不过在中国古代,对于格物并不重视,有能力的工匠,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记载,更别说并不怎么重要的琉璃,从先秦到汉,再到唐朝,有一些的科技,反复的出现,甚至断绝失传,这就是不重视记载,敝帚自珍的害处。

比如说,唐朝的佰刀之所以失传,钢铁的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连关系到武器重要基础钢铁都会失传,更别说琉璃,一些古代的特色琉璃,到了宋朝,已经无法建造了,后人往往是在前人书的描写之中,试着制造。

在这些文人的描写之中,透明玻璃,是不可能出现在描写之中的,在美轮美奂的色彩,温润如玉的手感之中,出现一个冰冷的透明的玻璃,这算是怎么回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