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9(1 / 2)
d谋私利的人,不会随随便便的说这句话,那么,也就意味着,棱堡真的有用,有大的作用。
真的如同韩琦所说的,在整个河北的前线,放上200个棱堡,这样如果去全力以赴的话,可能2个月就可以完成,看韩琦在西北,人力资金都不足的前提下,就有这么大的变化,河北也一样,一旦河北固若金汤了,那么他们再进攻,就没有任何的问题了。
狄青的说法,很快引发了将军们兴趣,在见识到了长弓对于北宋禁军的改变之后,他更加期待,这个在西北一战之中,并没有表现出多少狰狞的棱堡的作用。
在狄青翻阅的资料之中,除了大面积的分布于西北的,350多座棱堡之外,在中原,距离他们最近的地方,恰恰还有一座棱堡。
没错,就是保州,哪里是保州兵变的地方,来到这里的将军们,没有一个曾经参加过平乱,否则,他们早应该知道棱堡的真正数据,不过,狄青也是一个行动派,他提出抽时间,马上去保州看看,得到了大部分人的同意,并且最终,通过正式渠道,向枢密院提出要求。
军事上面,贾朝昌并没有太高的能力,在军事上面,全部要这些将军们做,特别是未来,真的要对辽国作战的话,这些将军是必不可少。
这些将军的意见,贾朝昌也重视,在考虑再三之后,最终同意了,由枢密院准备,用了大半天的时间,最终完成了准备,一艘超快速斗舰,出现在了汴梁,带着一部分的将军,离开了汴梁。
第四百三十七章长弓的源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算是来到枢密院的12个将军,也是如此,比说他们是不是分属于不同的派系,单纯说见解方面,也各不相同,不是每一个人都同意狄青的,再加上有些特别的想法,12个人最终有6成行。
这6人,全部都是赞同了狄青的看法的,认为要想跟辽国开战,就必须要考虑到的防守的问题。
换成北宋刚刚成立的时候,燕云十六州不算什么,最多是一块土地而已,在辽国之中,类似的土地不知道有多少。
可是现在,燕云十六州已经成为了辽国最重要的土地之一,甚至专门成立了南院大王,专门管理这里。
哪怕是游牧民族,在向中原王朝学习之后,伴随着一段时间的稳定,必然会形成一系列大型的城市,要养活这些人口众多的城市,单纯游牧是不行的,游牧所带来的肉食的提升,在草原部落还可以,到了国家,就不行了。
这也是在历史上,人类起源的时候,最初的部落,氏族,基本上还是以游牧的形态,可是慢慢发展着,中原王朝越来越大,实力越来越强,可是游牧民族,则成为了另外一种发展,以全民皆兵的方法,开始了属于他们的历史,甚至居无定所,也就是广阔的大草原能够支撑他们的发展。
在强大的时候,面临着中原王朝的薄弱的时候,他们也成为肆虐一方的凶神,可是一旦失败,那就无法挽回,连保持住维持都很难。
燕云十六州,拥有着整个的辽国,最好的耕种条件,也有原生的汉民,当时的儿皇帝石敬瑭,不但送出了土地,还送出了大量的民众,这些人经过了百年的繁衍,除了顶级大族,或者是在辽国受到迫害,对北宋还抱着好感,其他的底层民众,他们老老实实的生活,为整个辽国,供给着粮食。
这么一处地带,可以说是辽国粮仓,一旦这里出现问题,不说彻底陷落,就算是有一部分,剩下的,也无法发挥出作用,这种情况之下,辽国的四京,就会出现问题。
这是一个马蜂窝,别说是直接攻击的,就算是稍稍的威胁,都会让辽国的强硬的反击。
只要这一战开始,辽国必然会派遣军队过来迎战,甚至找机会,攻入到的北宋。
这中间,也产生了一些的分歧,那就是抵抗的方法。
狄青和大部分将军认为,棱堡,或许能够出现一个突破口,从目前的现状分析的话,棱堡的强大是可以看出来,可是没有去的人,则是认为,棱堡是属于未知的东西,未知就存在着风险性,与其冒险的去弄一个完全不懂的东西,还不如把长弓给搞清楚。
攻击高于防守,北宋本身的防守,应对辽国的进攻,已经够用了,只要在第一时间,利用新式禁军的攻击力,把辽国的有生力量都给建灭掉的话,北宋所要承受的危险,就会大大的降低。
兵者凶也,为将者,如果有一些妇人之仁,那么仗也就打不下去了,这也考虑那也考虑真正的战争要怎么办。
言外之意是,他们不在乎那么一点点的损失。
这不能说不对,却是一个将军的正常思维,却不是一个元帅的正常思维。
在战争开始之前,不要考虑,战胜了是怎么样的,要提前的考虑,如果失败了会怎么样,能不能承受住这样的后果,这才是一个统帅应该做到的,一旦失败,最终一下子葬送了所有的成果,这样的就是考虑不周的结果。
很多明明占据优势的,却被翻盘的,你说那个统帅真的彻底看不到漏洞么就算他看不到,下面的幕僚也会提醒他,大部分的情况是,太过自傲了,认为那些地方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地方,却没想到,成为了翻盘的所在的。
狄青就是这么的认为的,一个强悍的,足以抵挡住辽国十万大军的棱堡,才2000贯的造价,只要建设起来一部分,就会在北方形成一个可怕的防护,有这个作为基础,他们攻击也来的更加猛烈一点。
不是所有人都跟着去,狄青根本不在意,他只要自己确定就好了,这个棱堡,到底有几分成色,这关系到他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贾朝昌虽然有些优柔寡断,在确定上的事情之后,还是效率比较高,这一件事情,关系着他未来,能不能压住韩琦。
枢密院专门调动了最快的船只,并且一路的安排了人员进行等候,日夜兼程,在高速斗船的20公里左右的时速之下,每隔10个时辰,就会靠岸,进行更换,换上力量更足的人。
从汴梁城到河北的这一段路上,同样是北宋向边军运送给养的重要通道,在这个通道之中,本身就有军方的一些设施,在枢密院从上压下的要求之下,每隔80力的地方,更换一批二三十个的壮汉,这绝对不成问题。
有些将领,为了拍枢密院的马屁,甚至连精锐部队都派出来了。
在北宋,如果说要找大力士,还是军队之中最多,出了读书这么一条出路,当兵也比普通的民众要强一些,甚至十几二十年之后,到年老色衰,没办法再当兵的前提下,有些功劳的,还能够混一个官当当,哪怕有些时候,是最小的城门官,或者是普通安民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