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74(1 / 2)
d钱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却能够解决大部分的问题,变法派太过激进,在没有别的选择,或者说,为了改变北宋现在的状况,不得已而为之的前提下,那是无奈的选择,现在,只要坚持一点时间,当这个改变,真正的融入到整个世界的时候,变法,似乎也没有想象的那么的重要。
这种情况下,韩琦冒出来,简直是让仁宗为难,一个本应该被放在地方,逐步的磨勘的变法派领袖,却立下了难以想象的功劳,几乎必然要进入中枢,如何的安排,则成为了仁宗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之前,兴庆府之战,加上灵州协议,已经让仁宗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了,现在庞大的西北水利建设,更是在这个基础上面,添了一把火,韩琦必然要调入到中枢,那么要取代谁的位置呢
可是对于更多,北宋的众多官员而言,这简直是石破天惊的大事,任何一个有点眼光的官员,都可以看出,西北的变局,对于整个北宋的影响。
灵州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那是新附之地,那是西北边陲,更是比较薄弱,为什么他们能够成功。
这也太过可怕了吧,之前,只是因为渭州牛马大会,过去人质询一下,却没有想到,居然质询出这么一个可怕的东西,一个遍布在整个西北,惠及到5000万亩土地的庞大水利工程,这对于北宋的影响是空前的。
特别是叶清臣这样的务实的官员,甚至不相信这是真的,他用亲身经历知道,一个如此庞大的水利工程有多难。
可是最少有七八十个官员过去,他们不可能都一同说瞎话,其中更何况,还有保守派的,那些人是最不希望韩琦回来。
仁宗其实更加关心的是,灵州到底能不能获得这样打的发展,在韩琦的报告之中,详细的写明了目前灵州的现状,还有众多农田的目前情况。
他们这才知道,原来,在合适的地方,未开发的,比开发的,效果好了这么多。
叶清臣也是深有感触的,在北方农田水利建设,简直是可怕,他一个三司使,要应对众多的地主,甚至有时候,一个退休的官员,都能够蹬鼻子上脸。
没办法了,朝廷对于这些土地,没有什么强制权,在面对着必须过去的时候,还真的得要受到他们的盘剥。
看到韩琦这样,广阔大地,怎么方便怎么来,甚至还有平西湖这样天然的地方,可以说,一个平西湖,投入的力量不多,可能只有叶清臣在北方的三分之一,可是造成的效果,却是五六倍之多。
似乎,他在北方的农田水利建设,走入到了误区,花费了太多太多的资金,却没有产生效果。
因为韩琦,因为西北产生的动荡,在整个月的时间之中,成为了汴梁的主题,甚至冲淡了定海侯来到汴梁的影响,而在这样的前提下,定海侯还是抵达了汴梁,另外一个动荡开启了。
第四百三十二章枢密院中
北宋汴梁枢密院,这个北宋最高的军事机构,掌控着北宋军政大权,是整个北宋所有军队的最高机关。
按理说,应该是名将如雨的,可是一般情况下,都是文官把持,枢密副使之中,也只有少数一两个是武将。
类似之前的枢密院会议,韩琦,曹刿这样的枢密副使,都可以畅所欲言,可是名义上,是第一枢密副使的武将枢密使,很少有发言的机会。
北宋仁宗以来,文臣的权柄逐步扩大,一个七品文官,可以担任一县,甚至是一府首脑,可是都总管这个级别,已经是绝对的高级将领了,可是除非领军出征,在驻扎的时候,有时候要受到六七品的文官掣肘。
在这样的前提下,在枢密院的武官,尽可能的降低存在感,甚至不轻易的涉足到内部争斗之官在争斗之中失败,或许只是败了风头,或者稍稍受挫,可是一旦这个遭遇落到了武官的身上,同仇敌忾之下的,武官将会万劫不复。
不过这一次,却有些例外,不少的武将集中到了枢密院,并且坐到了枢密院的大堂之中。
这个决定,是枢密使做出来的,贾朝昌把附近的武将总管,调集了12人左右,几乎都是都总管以上武将,还都是久负盛名的名将,他的目的很简单,研究西夏之战,找出胜利的根源,并且复制出来。
枢密院是什么地方,一个掌控北宋武力的地方,可以说,军事上面的任何成功,都会大幅度的加强贾朝昌的功劳。
不过,要有例外的,西夏之战,这一战从一开始,就脱离了枢密院的控制,整个作战计划枢密院是知道,可是最开始的计划,只是在辽夏之战之中沾点便宜,却没想到,一下子打成了灭国之战。
或许,贾朝昌有点功劳,可是这个功劳,跟韩琦这么如日中天比起来,还是差别巨大。
就算是之前,咄咄逼人的韩琦,都给了他巨大的压力,庆历变法的时候,韩琦和范仲淹都是枢密副使,但是一个实际行驶的,是东府的职权,韩琦盯住的,则是枢密使。
好容易,把变法派盼下去了,哪怕韩琦还有起伏的机会,可是没有个十年的时间,也不可能,贾朝昌刚刚松了一口气的,现在,就又来了。
贾朝昌当然清楚,有些言论,是保守派散布的,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在自己无法兑付韩琦的前提下,拉拢足够多的人,给韩琦制造麻烦。
清楚归清楚,贾朝昌几乎必然,跟韩琦站在了对立面上,他要想坐稳位置,就必须要跟韩琦对立。
贾朝昌内心,很是想用别的手段,可惜,连保守派都没有办法,只好把韩琦摆出来,拉敌人,贾朝昌没有这个自信,比后戚和大官员为主的保守派做的更好,那么,证明自己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战争啊,那是枢密院掌握了,非战功不得封赏,也是军方常见的,之前,贾朝昌不敢动弹,一方面,北宋较弱,能够抵挡住西夏和辽国的攻击,已经算是不错了,更别说攻击了。另外一方面,朝廷没钱,没有足够的钱,支撑整个用兵的需要。
兵者凶也,大军开动,银钱是如同流水一般的去了,在北宋整个经济环境都是红线,财政赤字的前提下,能够压缩的,也就是军方的开支。
可是现在,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北宋充满赤字,只能够不停维持的财政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